趙開東
摘 要:在我國現代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新課程標準成為了各學科教學的指導性文件,使得小學數學教學在方向、學生教育教學等方面更加準確,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學生心理輔導等都成為了數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把握程度決定著學生學習中精氣神的投入程度,把握學生心理才能幫助其克服學習的枯燥,發展自己的才能。
關鍵詞:小學數學;心理;教學;學生
一、新課改時期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
數學課程和小學生生活聯系很強,學生學習數學能體會數學的魅力。在我國教育事業中,教育部門給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設置了內容不同的數學知識,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學應該關注學生心理的發展,幫助學生理清數學思路。而在新課改時期我國小學數學的教學存在著的一些不容忽視的現狀,學生的心理發展存在很多問題:(1)許多的小學教師還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數學教學,背知識、默寫等等,在學生的眼中數學這一門課程是恐怖的,他們從內心深處拒絕學習數學,他們總是覺得教師讓他們背誦的知識點是多么的枯燥,教師在教學中也沒有讓學生對知識點理解透徹。背是教師對學生采取的一種手段,而這種手段不僅讓學生產生抵觸的情緒,更讓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思維理解、知識運用等能力受到影響,無法提高,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思維變得狹窄。(2)過于關注書本知識教學,知識信息的拓展較少,學生心理發展沒有同步發展。在一些環境較差的小學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小學數學教師只是講解書本上的知識點,對于拓展知識這個方面做得不夠好,沒有意識到擴展學生見聞的重要性,這一部分教師只是給學生講解認為書本上的知識后,他的教學任務就完成了,因此沒有在拓展知識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許多學生遇到新的題型便不會做,甚至對一些新的知識信息都沒有很好的認識,學生渴望了解世界,擴展見聞的心理沒有得到滿足。(3)過于關注教學成績,沒有教學方式的革新,學生心理發展不平衡。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只關注學生的成績是否得到了提升,沒有關注學生心理成長。學生在心理上就會覺得成績的高低是自己掌握知識多少的標準,這樣的教學方式完全不符合現代教育的觀念。這些現狀使得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一直得不到提高,教學中也沒有根據新課程的要求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導致教師在學生心理發展不平衡,教學質量始終不能提高。
二、小學數學教學發展學生心理,提升教學質量的策略
學生的心理發展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心理時其學習興趣、動力等都有很大提升。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從學習心理角度出發,采用有效的策略,促進學生心理發展,提升教學質量。
1.利用新技術、新教學法等方式促進學生心理發展,從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當今時代是信息時代,科技、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教學也是一樣,只有跟進了時代的發展,我們的教學才不會落后,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也應該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手段等將新信息等展示出來,使得書本知識變得很有動態感、內容更加豐富,這樣在教學中就能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心理,也能滿足學生了解世界的心理。并且利用新的教學法還會從學生能力、見聞等方面拓展知識,結合書本知識和學生興趣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不枯燥,教學的質量才能有所提升。
2.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多開展探究性活動,滿足學生交際、探究等心理。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不僅要學習書上的知識,還要學習交際、探究等心理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安排活動有利于學生交流合作,促進學生課外知識的學習,也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提高。小學數學教學可以把課外知識作為探究性活動的一部分,給學生多一些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多渠道學習數學知識,發展能力,同時滿足學生探究的心理。
3.小學數學教學中用游戲、問答等方式進行師生互動,幫助學生發展心理,提升教學效果。玩游戲是小學生的普遍心理特點,每個學生都愛玩游戲,在教一些數學知識點時教師用玩游戲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用問答法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等,這樣不僅會加深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會讓學生學會和教師互動的技巧。學生可以與教師共同探討書本內或者是書本外的知識點。這樣做會使學生學會主動學習,也使得師生之間的關系變得融洽。
4.發展學生心理應該從溝通開始,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加強心理輔導。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才能了解學生的興趣,這樣依據學生的心理進行教學模式的調整,加強心理輔導,就會使得教學事半功倍。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改進,教師應多加強學生的心理輔導,然后用好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保持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學習他人或者是國外先進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在教學中使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編輯 王潔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