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
摘 要:圍繞本屆德育論壇主題,分析小學生行為養成教育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從理論和自身工作實踐兩方面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對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對策
學生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貴在堅持,要求教師能夠持之以恒,對學生行為規范養成常抓不懈。筆者結合德育教學實踐,對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并在日常運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就此問題談幾點自己的淺見。
一、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校作為一所鄉村小學,學生都是農村的孩子,由于農村父母對孩子教育比較重視文化課學習,學生在學習上比較努力,能積極追求上進,而不太重視思想品德教育,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更是缺失。再加上農村很多家長出去務工,孩子由爺爺、奶奶進行管理,對學生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由于這些原因,造成鄉村小學生在日常行為規范方面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如:學習生活比較隨意、時間觀念不強,自我約束和紀律觀念差、對自己放任自流、任性自私,學習主動性差,不注意文明禮貌、不愛講衛生等不良行為傾向。
二、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對策
1.健全規章制度,用制度規范去約束學生行為
小學生正處于良好行為規范養成的最佳時期,需要教師持之以恒的長期訓練才能養成,絕不可能通過幾次教育、幾個活動就能讓學生養成好習慣。需要建立和健全小學生日常行為養成規章制度,靠制度去約束學生的行為。學校和教師要結合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制度,再制定自己班級的養成教育計劃、行為規范養成制度和班級考核實施細則,將這些細則給學生人手一份,并要求學生記熟。要求學生按照細則要求認真執行,用這些細則制度去約束學生的日常行為。
2.規范日常要求,用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行為
有了健全的日常行為規范養成實施細則,教師就要從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抓起,用這些制度去規范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師和班干部要嚴格抓制度細則的落實,也可以采用全班學生輪流值日員去檢查督促每個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從小就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對學生每天的檢查都要有詳細的記錄,每天都要公布檢查情況,對于好的學生及時表揚鼓勵,對于差的學生及時批評提醒,用量化評比的辦法,每周小結、每月評比,評出先進和落后人員。到了學期末,班級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干部等各種先進人員時,這些記錄要作為重要依據,這樣就把學生的平時表現與養成情況與期末評優聯系起來,督促學生自覺遵守規范要求。
3.抓住養成重點,用正面激勵去強化學生行為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涉及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些要求中教師要抓住養成教育的重點進行培養。這些內容主要包括: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培養學生對自己、對他人、對班級要負責任,有了責任感能增強學生養成的自覺性;抓日常秩序落實,培養規范養成要從課堂秩序、課間秩序、活動秩序開始抓起,培養學生學習生活井井有條的品質等。在學生日常規范養成教育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模范先進人物、英雄人物等榜樣的力量去激勵和強化學生的日常行為。
4.發揮鄉村少年宮特色,用現有資源去引導學生行為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要根據鄉村小學的實際情況進行。鄉村小學開展德育的條件比較差、資源比較少,根據學校的情況可以采取多種辦法進行。本校依托各學校現有的場地、器材、師資力量等教育資源,合作共享,采用“一校兩用”“一室兩用”“一師兩用”的辦法,創建了獨具農村特色的鄉村學校少年宮。另根據我校道路交通狀況,采取路隊制放學,讓學生養成交通行為的良好習慣,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發揮家長會的效用
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善良的,沒有個性的差別。而隨著孩子的成長所呈現出來的各方面問題,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家庭教育影響,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對小學生的教育口徑相互矛盾、相互脫節,缺乏合力。表現為:學校講一套,家長講一套,在社會上看的人又講一套,讓小學生無所適從。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家長會和學生家長深入溝通,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從而全方位地教育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
三、培養成效與思考
我校通過幾年來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常抓不懈的嚴格培養,通過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細則的實施與訓練,已經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通過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我體會到:學生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是一個“教育、落實、深化”不斷循環反復的過程。“教育”是基礎,要把道理講清楚,讓學生聽明白。“落實”是關鍵,把行為規范落實到日常行動上,教師必須要有耐心、有恒心,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深化”是提高,它是向學生自律、自我約束轉變,是更高層次的規范養成。
良好的行為習慣能為學生帶來很多的益處,能為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對于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對培養高素質人才有著重要意義,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這一點并加強相關教育。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