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建軍
摘 要: 在中學教育當中,班主任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在新時期背景下,中學班主任也需要進行相應的素質培養,以此來保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本文對新時期中學班主任素質的培養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時期 中學班主任 素質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195-01
前言: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人們的生活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對于中學的教育也是一樣,班主任作為中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學班主任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來對自身的學習能力、培養能力和教育能力進行提高,培養整體的素質,在這樣的情況下,才能滿足學生和學校對新時期發展的需求和期望,尤其是目前傳統的教學理念根深蒂固,為了培養新時期的人才,中學教師更加需要對本身的素質金雄培養,創新教育理念,以此來促進教育的深化改革。
一、班主任在中學教育中的主要作用
班主任在中學教育中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從整體上來說,班主任不僅是德育工作的主力軍,同時也是教育的管理者,能夠從各個方面對教育活動進行管理,還能夠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言傳身教,在教學管理方面來看,班主任不僅是班級的主要組織者,同時也是學校連接家庭和社會的主要橋梁;對于學生工作來說,班主任幾乎承擔起了全部的學生工作,在學校的任何工作當中,都能看到班主任的身影,可以說,班主任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縮影;對于新時期來說,德育教育已經占據了目前中學的主要位置,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學班主任的作用更加能夠得以體現,班主任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德育方案,并且使其進行落實,參與其中的教育、組織和指導工作,在這樣的情況下,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全面性和針對性,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新時期中學班主任素質的培養
針對以上敘述可以知道,中學班主任在新時期的中學教育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對班主任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相應的方法,來提升班主任的整體工作能力,這些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主學習。一般情況下,我國的中學班主任具有一定基礎的教育技能和理論知識,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自我學習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可以借助自主學習來提升自身的整體素質,在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首先是班主任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自學計劃,并且可以請其他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相應的監督和指導,班主任需要保證自身的學習計劃具有一定程度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另外,目前中學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管理能力都達到了相關的標準,但是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領悟方面仍舊有一定的欠缺,針對這種情況,需要班主任結合現代的教學管理理念,來深入學習馬克思理論,以此來加強本身的整體素質;班主任的工作所涉及到的范圍較廣,包括教學活動中的各個方面,在這樣的情況下,班主任應該結合多個教師的經驗,取長補短,以此來豐富自身的工作方法;最后,在新時期的背景下,班主任可以利用先進的科技來對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并且也需要在相應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實踐,這樣才能保證自身素質的整體提升。
2.增加進修的形式。進修和培訓是提高班主任素質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目前的新時期背景下,教育部門都會為各個學校的班主任提供各種形式的培訓,以此來提高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一般情況下,其中的培訓內容主要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教育理論和法律知識等,根據培訓內容的不同,進修的方式和時間也各有不同,其中的短期培訓使用的時間較少,培訓的內容較為靈活,同時見效快,班主任平時的工作較為復雜和繁重,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樣的進修模式能夠快速的提高班主任的整體素質;對于長期培訓來說,一般分為脫產學習和不脫產學習等兩個方面,長期培訓需要根據班主任的特點,來進行相應的規劃,在規劃的過程中,也需要根據班主任的管理情況,設置相應的任務,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樣的培訓才不會被流于形式,提高了進修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有利于班主任整體素質的提高。
3.建立完善的班主任選拔任用機制。在目前的班主任選用當中,仍然具有較大的漏洞,由于班主任的工作特殊性,在對班主任進行選拔的過程中,不能帶有較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需要對教師的整體能力進行考察,才能進行任用,不能只是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或者是管理能力進行單方面的考察,在對班主任選用機制進行完善的情況下,才能激勵教師采取相應的方法,來對自身的整體素質進行提高,增強班主任隊伍的整體實力。
結束語:班主任是教育工作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提高班主任的整體素質,對于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結合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內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自學,并且增加進修的方式,以此來提高班主任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周世超.論新時期中學班主任素質的培養[J].儷人:教師,2014(24):215-215.
[2]袁長遠.論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素養[J]. 課程教育研究, 2014(31):193-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