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迪
摘 ? 要:文章對現代中式設計的整體風格進行研究分析,探討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現代室內設計中更深層次的運用。主要研究現代中式風格與中國傳統元素的交融方式,對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結合實例進行分析。最后對傳統裝飾紋樣的裝飾意義、運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趨勢提出建議,進而思考如何在承襲傳統的前提下,實現傳統元素與現代室內設計的相輔相成,創造出擁有中國傳統文化意蘊的能夠滿足現代功能和審美要求的室內空間.
關鍵詞:傳統紋樣;室內設計;新中式風格;設計運用
中圖分類號: J525.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3-0171-01
一、現代中式風格與中國傳統元素的交融方式
1.將中國傳統元素引入現代室內設計之中。在傳統中式風格的室內設計之中,典型的傳統裝飾元素如字畫、瓷器、屏風等,同時還存在于結構構造、色彩、紋理等方面之中,如雀替、藻井、窗格等處的雕刻及彩繪。運用這些具有傳統特色的裝飾元素與現代室內設計相互碰撞,創建具有傳統文化氛圍的室內空間。
2.現代中式風格中裝飾材料的創新。在我國傳統風格的室內裝飾中常使用精工細作的硬木作為裝飾材料,天然硬木所擁有的紋理和色澤對室內幽雅氣氛的烘托是立竿見影的。但是,在現代社會的環境之下,某些傳統裝飾材料的局限性也逐漸顯現出來,如特殊的石材、實木等;材料的創新是現代中式風格發展的必然選擇。
3.傳統裝飾紋樣的現代運用。傳統裝飾紋樣的現代應用要以研究分析傳統紋樣為前提,通過提煉總結、夸張、抽象等方法對其進行調整創新,避免傳統紋樣的直接應用和局限的設計思維,以全新的角度展現傳統意蘊之味。
4.裝飾風格的神似。現代中式風格的發展需要繼承和借鑒傳統,我們可以著手于傳統紋樣的文化內涵、社會背景等內容,總結出傳統中式風格的獨特韻味,找尋傳統風格的神似。如傳統風格的室內設計對空間的劃分十分講究,這種裝飾理念可以在現代風格的室內空間中進行創新,根據使用功能和私密程度的不同采用如博古架等方式代替傳統隔斷劃分室內空間,讓傳統家居所具有的層次感在現代風格的室內空間中得到完美的詮釋。
二、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具體運用
1.地面與天花。現代風格的室內空間追求簡潔優雅的裝飾效果,通常采用吉祥紋樣進行局部裝飾。此中天花應用較少;地面也只應用于一些功能較特別的區域中。常使用幾何紋、文字紋、植物紋等簡單紋樣進行裝飾。如在吊頂上采用傳統冰裂紋柵格進行裝飾,紋理交錯,烘托出幽靜典雅的室內氛圍。地面采用幾何紋樣的波打線進行裝飾,增加其文化內涵,豐富視覺效果。
2.墻面。吉祥紋樣在室內墻面中的應用較為豐富,傳統吉祥圖案常借用掛畫、壁畫、裝飾線腳等載體以達到對墻面的裝飾效果。就壁畫來說多用于酒店大堂等較大空間,可采用鳥紋、饕餮紋等裝飾紋樣;裝飾線腳多使用回紋等幾何紋樣作為裝飾;掛畫可以用書法或寓意吉祥的圖案來表現,使用方便效果好。
3.隔斷。隔斷是半實體的空間組成部分,主要用來分隔室內空間。包括隔墻、隔斷、屏風等形式。隔斷中可采用的傳統裝飾紋樣種類繁多,運用幾何紋樣作為裝飾,如冰裂紋、菱形紋等,既能起到裝飾作用,又不至于太過繁瑣。傳統繪畫也可以作為裝飾,如風景圖、牡丹組圖、歷史典故的其中幾則等等。如室內空間采用傳統屏風作為隔斷,并飾以牡丹圖案,為室內空間增添了一抹傳統的中國色彩,而在功能上,對于大面積窗口起到部分遮擋作用,既不會完全影響透光效果,同時能夠保留足夠的私密性,美化環境、協調整體室內氣氛。
4.室內陳設。室內陳設包括家具、陶瓷、掛飾等即除天花、地面、墻面之外的一切擺件。其中家具是占比重最大的部分,主要影響著室內空間的設計效果,提煉傳統元素對現代家具進行改造,在保證功能性前提下,合理裝飾,使其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的歷史與內涵,從而實現人們對室內裝飾的滿足感。傳統紋樣作為室內家具的裝飾手段,動物紋、幾何紋等各類傳統紋樣都被頻繁的使用。此外,壁飾、陶瓷也是室內陳設的組成部分,壁飾通過繪畫、掛壁、書法等方式展現,陶瓷的裝飾圖案多為傳統的龍鳳、花鳥等。
三、結語
傳統吉祥紋樣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其種類、題材豐富,能夠滿足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期盼,在現代中式風格中則轉化成為傳統吉祥紋樣的再創造,使其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能夠滿足現代審美和功能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正視以下幾點:首先,傳統裝飾紋樣的主要目的是起到裝飾的作用,但不要忽視其實用性和整體構造等方面的問題;其次,對傳統紋樣我們應當做到繼承和發揚那些贊頌美好生活、富有吉祥寓意的部分,而封建迷信的思想應完全摒棄;最后,傳統紋樣的現代運用不應該是紋樣的重復使用,應該敢于創新,結合現代材料,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和藝術理念, 努力創建一個能夠融合傳統文化內涵與現代設計理念,具有中國獨特韻味的室內裝飾風格。
參考文獻:
[1]陳曉燕.淺談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解構與創新[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10).
[2]古月.中國傳統紋樣圖鑒—中國傳統文化圖鑒系列[M].上海:東方出版社,2009.
[3]乙力.中國傳統吉祥圖案[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