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燕平
摘 要: 課外閱讀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多閱讀不但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語文素養,而且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小學階段更是培養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本文立足于大量涌進城市的外來工子女課外閱讀的現狀,提出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豐富活動、傳授閱讀方法、建議安排閱讀課程、加強家校聯系等切實可行的方法,促進外來工子女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
關鍵詞: 外來工子女 課外閱讀習慣 培養方法
我國教育界一向重視課外閱讀,逐年的教育改革對課外閱讀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生增長知識不是靠大量的作業、補課等途徑,而是通過大量閱讀實現。顯而易見,學生不但要學好課內知識,更要拓寬課外閱讀面。
然而現實跟理想往往并不一致。隨著城市的發展,外來務工人員蜂擁而至,家長們多把孩子帶進城市接受教育。雖然部分家長能夠意識到對孩子來說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加上平時忙于工作,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甚至還受經濟條件的影響,更是難以給孩子提供獨立、舒適的閱讀環境,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接受基本的學校教育即可,無須再花費額外的時間跟精力培養。因此,尋找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激發孩子的課外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勢在必行。
一、誘發閱讀興趣
(一)渲染故事,設置懸念。
學生之所以會喜歡上閱讀,是因為喜歡聽故事。因此,講故事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教師可以利用早讀課、語文課、班會課、品德課等時間給學生講一些生動有趣、扣人心弦的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故事的情節適當設置一些懸念,在充分吊足學生胃口的基礎上,鼓勵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多閱讀。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只要每次一講故事的時候,班級就出奇安靜。故事不管是對低年級還是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就像磁場一樣,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因此教師要緊緊抓住這個契機,進行渲染、設置懸念,激發學生傾聽的欲望。
(二)課內課外相結合。
小學教材內容文質兼美,且具有典型性,更有不少名家名作,這些作品當中也有部分是節選的內容。因此,在學生閱讀了教材后,教師要進行適當引導,包括介紹作者及其他相關作品、原著、同一題材不同作家的相關作品等,以此將課內知識與課外閱讀相結合,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如筆者在教豐子愷的《白鵝》結尾時,問學生:“如此高傲、可愛的白鵝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事呢?豐子愷先生又為什么說,在寫這篇散文時就像是在給一個永訣的朋友立傳呢?”學生聽完后很感興趣,我就告訴他們:“想要知道故事后來的情節,就去看《白鵝》原文,或者《豐子愷散文》。”經這么一調動,學生的閱讀情緒高漲。
(三)巧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迅速走進課堂,這對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可以制作精美的課件,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的沖擊,把他們帶入更直觀、更生動形象的畫面中理解書中的內容,這不但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何樂而不為呢?
二、豐富活動,優化資源
(一)創建班級圖書角。
一個小小的班級圖書角雖不起眼,但是能開辟出精彩的閱讀新天地。教師可以發動班級學生把自己看過的好書拿出來共建一個班級圖書角,并且制定相關的借閱規則,以此養成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鼓勵學生多動筆,班級定期推選優秀作品張貼在圖書角上供同學們欣賞。同時,每個月也可以跟不同的班級甚至不同的年級進行圖書交換閱讀,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由于圖書角是班級同學共同建立的,更符合學生的閱讀趣味,因此在借閱過程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接觸更多的課外讀物,而且能促進同學間的交流,有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體驗到成功所帶來的快樂是一種非常大的力量,因此教師可以適當開展一些閱讀活動以便于閱讀興趣的激發。教師可以利用早晨學生課間操后的三到五分鐘時間安排學生上臺“說書”,按座號每天安排一名學生上臺,分享的內容可以是在書中看到的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可以是一些精彩的情節,也可以是你感觸特別深的部分,等等。這樣通過一名同學的發言,也會有其他同學發表看法,或者展開小討論。這么做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積累知識,而且可以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三)豐富學校的閱讀資源。
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接觸更多優質的圖書,學校圖書館應該盡可能地多開放,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沉浸于知識的海洋中,同時圖書館需要定期引進新書、提高圖書的質量。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創建閱讀交流網站,適時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把優秀的文章放在網站上供學生閱讀交流,教師鼓勵并指導學生寫讀后感、書評等,通過這些方式,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氛圍。
三、傳授閱讀方法
(一)做批注。
教學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自學,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逐步學會做批注,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不懂的生字新詞,這時可以圈畫不懂的字詞句,并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聯系上下文和聯系生活實際、網絡查詢等方法解決。學會品讀令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寫寫獨特感受。如果在閱讀過程中發現一些好詞好句,就可以把它們摘抄在專門的讀書筆記本上,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讀寫結合。
閱讀和寫作向來是相輔相成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寫寫讀后感或者簡短的心得體會等,促使學生更好地將閱讀的材料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和學生的特點,設置一些小練筆,可以是仿寫、續寫、改寫等多種多樣的形式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四、安排閱讀課程
為了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建議學校可以考慮每周安排一節專門的閱讀課供學生閱讀。就以本班上學期的實踐情況來看效果頗好。每次只要上閱讀課的時候學生就異常高興,當然這個閱讀課并不是花費時間做閱讀練習,而是全班同學靜靜坐在位置上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包括老師。全體師生就這樣沉浸在書的海洋中,在這樣的安靜的氛圍中無須多言,彼此相互影響,閱讀興趣自然而然就被激發出來。當然,教師可以在閱讀課上向學生推薦一些閱讀書目,并且適當激勵學生,必定會錦上添花。
五、促進家校聯系
除了在校時間之外,學生更多的時間是在家里,家長的態度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態度和習慣。因此,學校可以適當開展一些關于課外閱讀重要性和方法的講座,成立家長讀書交流會、發放讀書倡議書等活動,轉變家長們對閱讀不重視的態度,增強他們重視培養孩子的課外閱讀意識。針對低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較弱的特點,學校也可開展親子閱讀活動,邀請家長到學校跟孩子一起閱讀,努力做到家校合一,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
總而言之,外來工子女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培養的,這就需要老師、學校、家長共同努力,積極引導,讓外來工子女也能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樣,在閱讀中改變,在閱讀中成長。
參考文獻:
[1]徐雪珍.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之策略[J].教師之窗,2012,(8):23-24.
[2]周蓮清.激發和驅動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策略微探[J].教育導利,2011,(12):80-82.
[3]冼志恒.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探索[J].課堂與教學,2012:55.
[4]陳潔.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研究——以寧波市李惠利小學為例[M].寧波: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2013.
[5]楊婷.城鄉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比較研究[M].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2.
[6]駱金林.培養閱讀興趣,提升閱讀能力[J].考試周刊,2012,(82):41.
[7]王韶玉.試論如何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J].大觀周刊,2012,(38):249.
[8]林慧.小學生課外閱讀培養[J].教育教學,2010,(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