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麗紅
說起數學課上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對于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都是個常談的話題。所謂雙效,即效率高、效果好。而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雙效性既考慮教師教的有效行為,又考慮學生學的有效行為。下面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提高教師教的有效行為,有助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教師來帶領這群無憂無慮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過是一盤散沙,不能成就大業。
首先,良好的師生關系,直接關系著課堂的教學效果。只有師生關系良好,使學生愛學、好學,才能激發學習興趣。走進學生中,和學生成為好朋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教師在課前是否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是數學課堂能達雙效的根本因素。數學知識是非常精準的,是不允許出現模棱兩可的答案。這就需要教師課前要對新授知識進行深入地解讀。如何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處理重難點,如何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能扎扎實實地掌握……這些都是教師應該課前思考的,讓教師自身的教學魅力感染著學生。
二、提高學生學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現如今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鍛煉,這是數學課堂的一大亮點。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興趣的產生和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結果,學生一旦對于一樣事物或是一門學科產生了興趣,便會積極主動的投入,這正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一個開始。而提高課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實踐活動中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意識到書本里的知識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培養了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一節課下來,學生不但不感覺累,反而學習興趣高漲,教學重難點得到了突破,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真正實現了有效教學。
加強動手實踐操作,加深學生印象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根據小學生好動、愛玩的心理特征,我覺得在教學中能借助學生親身經歷的事情,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效果會更好。自己動手實踐操作,而教師只作引導點撥,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找出問題,并自己去解決問題;既充分發動了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又讓學生自己完成了本課的任務,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學。
讓學生思考,自己總結結論,更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更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借助手、腦等器官,自己總結結論,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只是組織者,輔導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合作,交流討論,來尋找規律,這樣學生不僅興趣高,而且也更容易發現規律和理解規律。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學。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要想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要看教師教,還要看學生學,只有將兩者結合,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才能實現預期的目標,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