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浩
摘 要: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關系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以及人才的培養。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實現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順利完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是高中語文教師面臨的新挑戰。因此,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閱讀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當前的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情況不容樂觀。如教師備課缺乏針對性、缺乏有效的教學策略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弱化等。因此,找到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升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已是當前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
一、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必要性
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一樣,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學生都離不開閱讀,不管是課外閱讀還是課內閱讀。據相關報道統計發現,目前,我國有大部分的高中生對閱讀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其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參差不齊,造成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是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夠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如何學會讀書,還要教會學生如何感悟文章中的含義,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和寫作水平。語文是一門知識面較為廣闊的學科,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語文閱讀的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加深人的了解文章內涵,并且學會運用文章中的寫作手法,積累文學素材,提高創作能力。
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以學生為閱讀教學中心
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總是會模糊課堂的主體中心,教學過程只能看到教師個人在獨自演講,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位置。閱讀教學作為一門以言語表達為主的教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明確教學主體,將學生放在閱讀教學的中心,以學生為閱讀教學的開展前提,從傳統的注重教轉向注重學生的學,使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得到有效的落實。閱讀對于高中生的整個學習生涯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其貫穿了每個學科必備的閱讀過程。對此,為了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教師可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將其變為活動的形式來進行教學,通過活動來吸引學生,從而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前,教師需要科學合理的安排活動內容,根據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閱讀水平、閱讀方式、閱讀的情感等來安排有利于提高閱讀效率的教學活動。通過教學活動的形式,教師可觀察學生的參與度。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進入閱讀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閱讀興趣,使語文閱讀教學得到有效的開展。當教師在轉變學生的閱讀方式時,教師需以能夠讓學生全面理解語文閱讀內容為教學目標,將知識、情感、態度三個內容作為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由于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一直著重于經驗教學以及應試教學,教師在研究閱讀理解的教學內容時往往只會根據自身的經驗以及單方面的理解來進行研究,對閱讀教學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忽視了語文課程當中蘊藏的情感與技巧,使原本具有靈活性的語文閱讀教學內容變得單一和乏味,致使語文閱讀的教學質量沒有得到相應提高。另外,在以經驗教學和應試教學的方式設計與規劃閱讀教學內容時,教師往往會受到思維的限制,無法設計與規劃出有效的閱讀方式,因此也就導致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無法得到有效提高。
2.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不但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更注重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讓學生通過語文的熏陶和感染,使自身的情感得到豐富和升華。語文學科的這種特點決定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更多地采用討論和朗讀的教學方法,而較少使用演示和實驗的方法。同時,教師也要結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教學目標不同,所選用的教學方法也不同。此外,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文的不同題材,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詩歌類的文章多選用朗讀法,說明性的文章多選用講授法等。即使文章的題材相同,因為描述的對象和重點不同,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也應不同,如同為記敘文,以寫人為主的文章教師應重點采用討論法,而對于以敘事為主的文章則要選用分析法。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年齡因素和認知能力,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如對于較為抽象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采用直觀演示的方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而對于學生較為熟悉的內容,教師只需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幫助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
3.注重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
閱讀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及培養學生得獨特人格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若想讓學生學以致用,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有機結合起來,教師應做到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結合。在完成相應的閱讀后,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見解寫一篇讀后感或其他形式的文章。在寫作中,要求學生能夠把閱讀文本時學到的寫作技巧、優美語言等知識靈活運用到寫作中。通過這樣,學生不但能掌握閱讀中的重要知識,還有效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實現雙贏的目的。
4.轉變語文閱讀教學理念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第一,要樹立教育價值觀,教育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第二,樹立學生主體觀,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主體,忽視了學生閱讀學習的主體性與差異性。第三,樹立現代人才觀,新時代的人才應是全面發展,注重綜合能力,例如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實踐的能力等。第四,樹立終身學習觀,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才能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語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如今,仍然有少部分的高中語文教師依然受到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束縛,導致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盡人意。在本文中,筆者針對高中閱讀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并找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能夠幫助高中生提高文化修養、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使得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張麗麗.基于新課標課堂教學有效性視角下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模式探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5,03:158.
[2]祁恒山.淺議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1,01:65.
[3]高中云.問題與重構——提高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6:81.
[4]王曉榮.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有賴于教師教學行為的有效性[J].赤子(中旬),2013,09: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