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繼濤
目前,為了全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各行各業都在緊鑼密鼓的努力奮斗著。教育行業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沿。雖然教育改革正在進行,并且逐漸在深入。但是有很多學校和教師還只是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要促進小學生個性心理的全面發展。
盡管當前大多數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可還是有一些存在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小學生如果不加以重視疏導,就有可能發展為嚴重心理問題。現在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方面的問題。由于學習壓力過大、教育要求過高而引起的厭學、棄學、逃學行為;視學習為最大的痛苦,抄襲他人的作業,對考試產生焦慮甚至達到恐懼程度。
2.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不能和父母、教師形成親密關系,不服從父母、教師的管教,與同學關系緊張,魯莽好斗或者過分膽怯、退縮,缺乏知心朋友,總是獨來獨往。
3.情緒方面的問題,如情緒抑郁、冷漠、緘默、易于幻想或者情緒波動較大,容易被激怒,過分焦慮引起的神經質式的敏感、多慮、多疑、害怕、煩躁不安,過分依賴父母等。
4.道德品質方面的問題,如打人、罵人、破壞公共財物、說謊、偷竊、過分任性、離家出走等。
針對出現的這些學生心理問題,學校家庭都應提高認識,并重視起來,行動起來,解決學生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學校要開展多種途徑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以游戲和活動方式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二是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三是對于個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和學生一對一的溝通,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并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四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班級、團隊活動和班主任工作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面對一群小學生,班主任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加強對學生的了解,用心去關愛他們。小學生是很容易滿足的,一句關心的話,一個贊賞的眼神,一次撫慰的拍肩,都會讓學生感覺受到了重視,得到了關愛,受到了鼓勵,這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有巨大的作用。相反,如果學生得不到教師和同學的關愛,總是受到排斥,體驗不到集體的溫暖,他就不會有安全感、自尊感,就會感到孤獨,感到壓抑,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閉,或者相反,導致逆反心理,仇恨、敵對、攻擊等消極心理。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講求實效,要把形式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關鍵的問題在于創設有利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包括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相應的咨詢輔導機構,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等,為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使之在學校和家庭都能感到具有安全感,都能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這樣才能減少和盡可能地消除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促進和提高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