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紅
摘 要: 本文在分析貴州教育信息化展現狀的基礎上,針對其他發展機遇和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十三五”發展中應加快現有應用系統的大數據開發應用等策略。
關鍵詞: 貴州教育信息化 大數據 發展策略
1.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發布實施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工作力度空前加大,呈現出教育系統全力推進、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良好局面,初步探索出了一條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有機融合、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子。
“十二五”以來,貴州借助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機遇,近幾年來經濟增長在全國一直名列全矛,教育信息化取得巨大的成就。貴州“十三五”規劃提出“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為貴州實現后發趕超,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指明前進的方向。特別是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教育信息化指明一條更高效、簡明的技術路徑,這是貴州教育信息化所面臨的巨大發展機遇和挑戰。貴州教育如何抓住省里的兩大戰略發展機遇迎接挑戰,成為貴州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必須正視的問題。認真總結貴州省“十二五”以來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績和經驗,謀劃“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鞏固成果、砥礪前進,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事業后發趕超,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下面將對此進行一定的探討。
2.貴州教育信息化現狀
2.1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各界共同關注。
三年來,全省上下各部門緊密配合、統籌協調,成立領導機構,創新工作機制,協同推進教育信息化各項工作。省委省政府在《貴州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將教育信息化作為一個章節予以單列。2013年初,省委省政府又制定出實施教育“9+3”計劃決定(即鞏固提高9年義務教育和實行3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并下發《省教育廳省財政廳關于加快推進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見》(黔教電發〔2013〕85號)等文件,將加快推進全省義務教育階段教育信息化作為重點工作,積極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業參與建設、學校持續使用”機制,采取“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教企結合”的模式,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教育信息化的積極性,破解建設經費政府不足和專業人才短缺的難題,推進了全省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后續工作開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2.2教育信息化基礎條件明顯改善。
堅持“硬件與軟件并舉”、“投入與管理并重”的原則,“三通兩平臺”建設不斷取得成績,為有質量的教育均衡提供技術保障。截至2015年末,“寬帶網絡校校通”取得重大進展,實現鄉(鎮)以上中小學校“寬帶網絡校校通”,全省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到90%。學校網絡教學環境大幅改善,信息化應用基礎條件進一步夯實。二是“優質資源班班通”取得明顯成效。全省中小學有117300個、中職學校有4411個班級建立網絡多媒體教室,實現了80%多媒體終端“班班通”建設。
2.3“兩平臺”建設順利實施,教育大數據初見成效。
貴州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于2014年12月開通試運行。資源平臺著力解決教學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面向學前、基礎及高中階段教師和學生提供數字化優質教育教學資源。2014年中職學生管理等三個系統上線運行,2015年數據核查等六個系統上線運行,標志著教育管理模式進入網絡化、數字化和信息化,服務能力服務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3.教育信息化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3.1機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十八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要堅持不懈推進教育信息化,通過教育信息化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李克強總理要求,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貧困地區和農村的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貴州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明確在“十三五”時期,將圍繞“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總要求,突出實施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省委書記評價大數據是彎道取直、后發趕超的大戰略、大引擎和大機遇。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不僅要把大數據作為產業創新、尋找“藍海”的戰略選擇,而且重要的是要把大數據作為“十三五”時期貴州發展全局的戰略引擎,更好地用大數據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廣大民生、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3.2挑戰。
目前,貴州省已經上線運行了全國首個省級政府企業數據統籌交換共享平臺——“云上貴州”,獲準創建國家級貴陽貴安大數據集聚發展示范區。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無論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與我國教育水平較高的省份相比,貴州的差距非常明顯,突出體現在:一是思想認識尚需深化,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積極性有待提高;二是信息化建設進度不一致、應用和創新程度不夠充分、發展不平衡;三是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尚需增強,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就會失去發展的機遇。
4.貴州教育信息化發展策略
4.1完善平臺建設,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
第一,要進一步完善“三通兩平臺”工程,全力提高教育信息化基礎支撐能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務教學與管理的能力、提高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能力、提高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服務供給能力。
第二,要加快信息技術推動教育創新步伐,著力實現從服務教育自身拓展為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從服務課堂學習拓展為支撐網絡化的泛在學習、從服務教育教學拓展為服務育人全過程、從服務一般性教育管理拓展為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四個拓展”。
第三,要堅持以應用為核心,確保實現“三個基本”的目標。“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強化深度應用、融合創新,大力提升信息化在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中的效用。要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方法、管理模式和教育服務供給方式的變革,以教育信息化支撐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推進教育現代化目標實現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到“十三五”末,教育信息化要實現三大目標:一是基本建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二是基本實現教育信息化對高素質人才培養和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支撐作用;三是基本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的中國特色發展路子,向世界教育信息化先進水平趕超。
第四,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互聯網+在線教育”行動計劃,促進教育數據資源聚集、共享,打造全國大數據發展戰略策源地、政策先行區、創新引領區和產業聚集區。
4.2重視機制創新,鼓勵多方參與。
充分發揮社會力量,鼓勵多方參與,在教育信息化資金籌措,資源建設服務,平臺運營維護等方面破解難題,合作共贏。構建良好的信息化健康發展環境,陽光建設、陽光運行,接受社會監督,防止腐敗行為發生。強化網絡安全保障機制,在教育信息化快速推進的同時,明確網絡安全責任,加強防范,堵塞漏洞,建章立制,確保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協調發展,堅決保障教育安全和國家安全。
4.3整合優質資源,強化應用效果。
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平臺的各項功能,服務學校和教師。建設貴州省智慧教育云平臺,面向教育科學決策、政策實施監測、教學智能服務和網絡開放課程發展需求,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云計算、大數據企業合作,整合現有各類教育數據信息資源,建立健全各級各類學校教學信息管理系統,大力推動基于大數據的智慧校園建設,建立以教育決策支持服務系統、教育政策執行監測系統、教學信息管理服務系統為重點的智慧教育云服務平臺。
4.4加快現有應用系統的大數據開發應用。
由教育部統一推出了繼續教育綜合應用及管理系統、職業教育綜合管理系統、職業教育視頻點播系統等應用系統,有的系統如職業教育綜合管理系統已運行有兩三年,存儲了大量的相關數據,然而由于沒有進行進一步的開發,這些數據的應用成為空白。目前,這些系統的大數據開發應用全國都是空白,因此應加快這些應用系統的大數據開發,既為貴州的精準扶貧提供決策依據,又在全國起示范性作用。
5.結語
放眼全球,綜合國力的競爭,彰顯于創新能力,而源頭發自教育。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貴州要實現后發趕超,人才是關鍵,教育是基礎。通過管理平臺和資源平臺的建設,教育系統基礎數據實現了聚集、流通和應用,并為省級各部門橫向數據交換做好準備工作。教育大數據的應用不僅有助于提升教育系統自身管理水平,還服務于我省其他行業。因此,只有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縮小與發達地區的教育差距,才能為貴州實現與全國同步小康提供人才保證。
參考文獻:
[1]貴州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N].貴州日報,2016-2-17.
[2]馮毅.基于云計算的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策略[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2,(1):53-56.
[3]楊志軍,李群.欠發達地區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機制與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11):30-33.
[4]于長虹.大數據背景下數字校園建設的目標_內容與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3,(10):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