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英
摘 要:加強基層特別是農村文化建設,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是當前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由于當前農村文化的發展仍然受到落后的思想觀念、道德狀況、文化基礎設施狀況、文化發展資金不足等一系列制約因素的影響,因此要積極探索推動基層特別是農村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推動農村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少數民族;農村;文化建設;加強
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證。堅持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陣地,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無論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還是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都離不開文化建設。但是,當前我國文化建設特別是基層和廣大農村的文化發展相對滯后,文化產品和服務遠不能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廣大農民的文化生活還相當貧乏。加強基層文化建設,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已成為當前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
一、影響基層特別是農村文化發展的制約因素
1.農民落后觀念和思想道德狀況的制約
在信息時代,廣播、電視和電腦等現代傳媒技術的發展,為農民了解外界信息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但是由于農民頭腦中封閉思想的影響和束縛,農民不能大膽接受改革創新的新思想、新觀念。特別是個別基層干部在思想觀念上仍然保持“重經濟、輕文化”的想法,忽視農村文化建設和農民精神文化需求,導致部分農村地區家族、宗教勢力興起。同時,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經濟帶來的發展機遇和挑戰,農村的道德狀況普遍受到沖擊,集體主義思想、團結互助精神淡化,法律意識淡薄,誠信缺失,一些傳統陋習,如坑蒙拐騙、弄虛作假、以富欺貧、以強凌弱等現象在一些地方相當嚴重。農村淳樸的鄉風、民風、村風受到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的侵蝕,惡化了農村的道德環境。
2.基層文化建設資金不足,文化基礎設施落后
雖然近幾年國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農村文化上的投入在逐步增加,但與農村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加上一些地方鄉鎮財力困難,領導對農村文化建設重視不夠,沒有真正把農村文化建設擺到重要的工作日程,文化建設投入經費較少,一些農村文化站年久失修,圖書和活動器材、設備奇缺,文化站、圖書室形同虛設,沒有專人負責,沒有活動經費,設施簡陋不堪,還有的農村幾乎沒有文化設施。
3.基層文化工作人員待遇不高,文化隊伍素質偏低
與農村其他事業相比,文化工作相對清苦,付出的勞動和工作成績難以得到及時的肯定。工資待遇不高,難以評上專業技術職稱,又幾乎沒有提拔晉升的機會,導致廣大文化工作者工作積極性不高,干勁不足,更難以吸引具有較高知識水平的人才。我國農村教育發展滯后,農民的整體文化素質偏低,缺少職業培訓機會,致使目前基層農村文化干部的專業理論素質偏低,對各項現代技術特別是網絡信息技術的掌握尤其欠缺。
4.基層文化產品嚴重不足
現階段農民對文化的需求,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農業科學技術,二是有關農村的法律法規,三是反映農村社會生活的文學書籍,四是面向農村大眾的文化娛樂。富裕起來的農民既需要幫助指導農民致富、維護農民權益的知識和書籍,又需要符合農村觀眾口味,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健康文明、喜聞樂見的演藝文化產品,然而在我們的文化產品中,針對城市、關注白領的產品比較豐富,而面向農村、關注農民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卻嚴重不足,遠不能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1.實現農村文化建設的觀念創新,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首先要提高農村干部和群眾對文化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使文化建設成為農民的自覺要求和自覺行為。要把農村文化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扶貧攻堅計劃,納入干部晉升考核指標,確保農村文化建設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
其次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構筑新農村建設的道德支撐,建設文明、民主、和諧、友善的鄉風、村風、民風,提高農村的精神風貌和文明水平。
2.加大政府對農村文化事業的扶持力度
將農村文化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之中,充分利用國家重大財政項目向農村轉移的有利時機,加大投入、整合資源,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積極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電視進萬家、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努力使基層特別是農村文化設施建設有一個大的改觀。
3.堅持服務基層、服務農民的方針
基層文化建設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加強基層文化建設,一定要關注農村社會、農民生活,聚焦農村的巨大變化,進一步增進同農民群眾的感情,以農民為核心,把農村和農民作為我們的根本,著眼于滿足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文化素質、科技水平等。不斷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多提供農民群眾看得懂、買得起、用得上的文化產品;多創作反映時代精神、體現農村生活、激勵農民斗志的優秀作品;多開展農民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的文化活動;做到為億萬農民服務、為億萬農民歌唱、為億萬農民送歡樂,讓廣大農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4.充分挖掘民族民間文化資源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一定要注意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切合當地風土人情,切合當地文化傳統,真正融入群眾的生產生活,積極發掘各地的文化資源,使文化資源優勢成為文化資產優勢,成為文化發展優勢。要充分利用各種節慶日,尤其是民族傳統節日,因地制宜開展各種民俗活動、傳統文化活動,舉辦農民藝術節、文化大院、文化科技大集、民俗節、特色旅游節等鄉土特色文化活動,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大力培育地方品牌文化。
5.建設一支穩定的基層文化工作隊伍
人才隊伍是鞏固陣地、做好基層文化工作的重要保證。要根據基層特別是農村文化發展的特點,著力培養一支熱心農村文化事業、對農民有深厚感情、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農村文化工作隊伍,善于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使農村宣傳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做。農民群眾是農村文化工作的主體,豐富和提高農民的文化生活,離不開他們自身的主動性,要充分發揮“文化中心戶”、文化大院、民間演藝團體的骨干帶動作用,重視培養農村文化積極分子和農村文化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