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軍
乒乓球正手加轉弧圈球是乒乓球比賽中最常用的一項基本技術。掌握好正手加轉弧圈球技術在比賽中占據優勢。正手加轉弧圈球技術特點是力量大、速度快、技術使用的穩定性高,在進攻時,正手加轉弧圈球在擊球的時間和空間方面有較多選擇余地,可以根據來球性質進行調整。正手加轉弧圈球技術飛行弧線高、上旋很強、速度較慢,但落臺后向下滑落較快,對方回擊容易出高球,甚至出界,可以直接得分或為扣殺爭取機會。它是對付削球、搓球和接出臺發球的重要技術。因此其威力也是所有弧圈球技術中最大的。
我們來分析乒乓球拉加轉弧圈球技術動作:
引拍:兩腳左右開立,略寬于肩,左腳在前,兩膝微曲,身體略向右轉,重心踩在右腳上,手臂向右后方引拍,大臂與前臂的夾角大約160度(不要伸直),手腕微向后拉,球拍低于來球。
擊球:右腳掌內側蹬地,稍伸膝,以身體的左轉帶動手臂由后向前揮動,擊球瞬間快速收縮前臂,擊球的中部或中上部,撞擊后迅轉為向前上方的摩擦前,擊球時間為高點期或下降前期。
結束動作:球出手后,持拍手因慣性作用揮至頭前,重心移到左腳并迅速還原,準備下次擊球。
拉加轉弧圈球的特點:
擊球時間在球的高點期或下降期。拉的比較高,向上發力因素多,向前的因素少。
拉加轉弧圈球的練習方法:
通過教師的講解與示范,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學生徒手模仿練習,體會蹬地,轉體、轉腰動作,移重心。擊固定球體會快速摩擦球。
乒乓球擊地后反彈拉球動作,體會完整拉球技術動作。拉一板,多球練習。教師半臺發下旋球,學生做拉球練習。單線一拉一擋,一拉一搓和中遠臺的對拉練習。移動拉弧圈球練習。全臺移動拉球練習。拉弧圈球與其他技術結合練習。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1.只手手臂發力,沒有身體力量的配合。拉球很費力,但旋轉不強,而且難于連續拉球。
糾正方法:在思想上明確拉球時身體的用力極為重要,觀察優秀選手拉球時的身體作用,在進行模仿練習。
2.引拍時,手臂伸得過直,球拍沉得很低,球拍過分前傾,整個動作以向上為主,缺乏向前的力量,造成擊球時間晚,上手速度慢,易漏球和難發力。
糾正方法:重視由后向前的迎球動作,讓學生擊固定球體會先打后摩擦的感覺,并力求將這種感覺在自己拉加轉弧圈球時打出來,球拍不要下次沉太多,減少拍形的前傾角度。
3.摩擦大于擊打 攻球時是應該有擦有打,但近臺快攻不是以摩擦為主,而是以擊打為主
4.擊球位置錯誤 根據乒乓球攻球的“三角形”理論,人、球、拍三者構成的三角形空間位置是否合理,是攻球準確性的關鍵,偏前、偏后、偏近、偏遠、偏高、偏底都直接影響攻球的準確和質量。正確的位置是:球反彈到胸前或腹前的正前方一肘遠且與網齊高時為最佳擊球的空間位置。
5.肘關節外張過大(或叫抬肘) 抬肘很容易造成拍面朝下、擊球上方,使攻球下網。此動作不僅影響攻不旋和上旋球技術,而且更壞地影響了今后的拉下旋球技術。
6.夾肘和拖肘 夾肘——大臂與右側上體貼死;拖肘——大臂向體后拖。這兩個動作在攻球時幅度都比較小,擊球點太近,不易發力,是典型的攻球錯誤動作互為糾正法 通過二人以上的相互觀察,達到相互糾正的目的。它最大的好處在于觀察和糾正別人錯誤的同時,可以加深對正確動作概念的認識或提醒自己別犯類似的錯誤
乒乓球正手加轉弧圈球是乒乓球的基本技術,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掌握技術,增強學生實戰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