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秋
浙江省平陽縣昆陽第五小學
?
如何在六年級學生中開展德育工作
蘇少秋
浙江省平陽縣昆陽第五小學
小學六年級是一個人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面臨著小升初考試,壓力比較大,在這一階段,如何加強和開展學生的德育工作,是廣大德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挑戰。本文通過分析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關系及其有機結合,旨在提高德育的實效性,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學生;德育;心理健康;措施
小學六年級是學生成長發育的重要階段,是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然而,由于這一階段學生社會生活經驗及文化知識欠缺,心理不夠成熟,尤其是面臨小升初壓力、挫折等問題,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引起一系列德育問題。那么,作為一名教師,在開展德育中,如何把握好學生的心理,做好心理疏導,是積極有效開展德育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學生特殊的心理
小學六年級學生年齡大致為12~13歲,開始步入青春期,身體發育迅速,自以為已經成熟,渴望自由和成人的尊重,抽象邏輯思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不滿足于簡單的說教和現成的結論,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感性經驗的支持,還不成熟,很容易固執和偏激,思想絕對化,愛唱反調,對老師、長輩沒有禮貌;對父母的意愿服從性降低,經常與父母頂撞,有時會用離家出走的形式來對抗父母等。對交往對象和朋友往往以地位對等、情趣相投來決定。甚至個別學生對某個特定的異性產生思慕。因為青春期的學生自制能力和社會道德意識比較欠缺,早戀現象較多。
(二)德育方法簡單粗暴,教師素質不高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教育過于注重智力教育,忽視德育,甚至一些學校沒有專門的德育工作者。而一些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質不能適應時代完善的要求,認為德育就是“講大道理”,甚至由于受傳統“師道尊嚴”的思想的影響,過于強調自己的話語權。有的教師明確表示:我的想法即使是錯的,也必須按著我的想法來,有意見,以后再指出。面對學生的錯誤,不是敦敦教導,而是諷刺挖苦,甚至打罵,完全無視德育主體的存在。簡單粗暴的德育方法,很難激發學生的道德認知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甚至個別教育工作者存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思想,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缺乏工作責任心,整天抱怨社會不公平,對學生缺乏耐心和熱情,這些都在潛意識中影響著德育。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師素養
小學六年級學生是逐步走向成熟的過渡期,迷茫、焦慮、叛逆等心理問題突出。要順利的開展德育工作,首先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學校必須轉變觀念,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輔導室,開展心理健康專題教育,組織教師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輔導能力,爭取都能成為學生的心理輔導老師。
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積極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在學習上關心、生活上體貼;遇事冷靜,注意冷處理或換位思考,不能一時沖動遷怒于學生,更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學生非常渴望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的理解和賞識,因此,教師必須積極與學生溝通,建立起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二)開展豐富的班級活動,發揮集體作用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集體的作用是無窮的,一個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必然帶動班級其他的學生共同努力。而班級活動作為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建設的橋梁。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活動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后,集體自身就能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可見,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喜歡的活動很少,年復一年的班隊課,讓學生提不起絲毫興趣,班隊課名存實亡,針對這一情況,我每接一個新班級,都會推出自己特色、人人參與的實踐活動。
例如,開展班級板報活動,可以讓有繪畫特長、愛好書法、喜歡寫作的學生在教師后面的黑板上一展自己的才華;讓學生參與設計班規、班歌、班徽,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而且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尤其是對一些對學習失去信心的學生,可以在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重新找回自信,點燃學習的熱枕,從而實現差生到優秀學生的轉化。
(三)加強家校聯系,共同關愛學生
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最主要的生活學習環境,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不僅需要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表現反饋給家長,更需要從家長那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和學生在家的表現,只有教師和家長雙方充分的溝通、交流,才能全方位的掌握學生的身心特點,以便“因材施教”,促進學生成長。因此,要加強家校聯系,駕起學校、教師和家長的橋梁。班主任不僅要積極的同家長聯系,進行家訪、開家長會等,更需要建立輕松有效的溝通機制。
例如,班主任可以通過建立班級QQ家長群,定期組織家長開展聯誼會,互相交流教育經驗、探討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案,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開展德育工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德育工作者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展開針對性的教學,多管齊下,揚長避短,靈活運用,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不斷提升教育者的自身修養,樹立榜樣的作用,走進學生的心靈,全面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和綜合素質。
[1]梁鳳莉.德育課堂教學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發展.2010,(01).
[2]胡曉燕.在親歷中體驗,在快樂中成長[J].科技資訊.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