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萬竺
摘 要:習慣的養成教育要循序漸進,從細節抓起,從現在抓起,不能急于求成。一二年級是養成習慣的最佳時期,孔子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小學階段的養成教育主要包含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兩個方面。行為習慣尤為重要。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行為習慣也是學習習慣的支撐。下面筆者將從三個方面談談怎樣規范學生行為習慣開展養成教育。
關鍵詞:小學生;習慣養成;低年級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5C-0029-01
9月1日對年滿6周歲的孩子是一個特殊而又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他們將告別幼兒園步入小學生活。這些孩子一下子從幼兒園轉換到新的環境,一切對他們來說,是那么陌生,那么新鮮,又是那么期盼。但是新的環境,新的課堂結構會使他們手足無措,無所適從。因此,筆者接任一年級教育教學任務時,首先思考要培養孩子對小學生活的熱愛,必須從行為習慣著手,深信“播種行為,收獲習慣”。同時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要循序漸進,從細節抓起,從現在抓起,不能急于求成。一二年級是養成習慣的最佳時期,孔子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小學階段的養成教育主要包含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兩個方面。行為習慣尤為重要。行為形成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行為習慣也是學習習慣的支撐。下面筆者將從三個方面談談怎樣規范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一、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開學初,我們會發現:街頭巷尾不少家長一手替孩子拎書包,一手牽著孩子,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校園內,上課鈴響后,一年級教室外,家長似趕集,甚至有的孩子依偎在家長懷里哭鬧,不肯進教室。這些畫面告訴我們,孩子不適應小學生活,離不開家長的呵護。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先和家長溝通,再與同班的科任老師達成同識,在班會課上開展“比一比誰最棒”的活動。活動緊扣自己的事自己做:上(放)學自己背書包;上學不要家長陪;在學校不哭不鬧;我會自己系鞋帶、穿衣服……
課間和體育課上參加自己喜愛的活動:跳繩、踢板、拍皮球、做游戲增進孩子之間的友情,慢慢地我們發現這些還未穿上校服、還未佩戴紅領巾的孩子喜歡上了小學生活,他們在校園陽光燦爛,歡呼雀躍。
二、 規范集合集會行為
新學期學校組織的第一次集合,一年級的學生就表現出慢、亂、吵的現象。為了規范集合、集會行為,體育課上筆者反復訓練隊列隊形,但是站好的隊形解散后,重新集合,大多數學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還是亂成一團。這時,我就思考要使學生集合規范,首先要讓學生明白集合集會的紀律:1.必須做到快、靜、齊;2.不準講話,不準東張西望,不準搞小動作;3.解散時要服從老師指揮,有秩序,不擁擠。另外,我想出了一個使孩子們不站錯位的方法:依據教室的座位把學生分成四大組,依次編為第一大組、第二大組、第三大組、第四大組。集合、集會就以大組為單位站隊。訓練時先把每大組的孩子按高矮順序縱隊站好,從排頭往后依次報數,讓每個學生牢記自己是第幾大組第幾號。體育課上反復訓練集合——解散。這樣在短期內孩子們就能迅速地站好隊。同時筆者用激勵的語言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站得真好,又沒有聲響。哪怕有孩子小聲講話,搞小動作,我也裝糊涂,因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表揚比批評收效更大。
三、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環境衛生包括個人衛生和公共衛生。一二年級的學生要養成的衛生習慣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公共場所不亂扔垃圾、不高聲喧嘩、不在墻壁桌面上亂刻亂畫,保持地面、黑板、桌椅、窗口的清潔。個人衛生要勤洗澡、勤換衣、勤剪指甲……如此多的“該”與“不該”,往往使學生顧此失彼、應接不暇。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長期、持久性的工作,要時時講、天天講,做到百講不厭。同時教師自身的形象及言行直接影響到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應首先做到。所以在平時我比較注意以身示范,比如,我會把講桌收拾得整整齊齊,擦得干干凈凈,一節課后,如有粉筆頭散落在地上,我會彎腰撿起來丟進垃圾桶。這一切學生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慢慢地學生會照著樣子去做。
評價是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手段,在養成教育的評價中樹立典型、榜樣,定期評出“行為標兵”,要求全班同學學習。平時,我還收集一些好行為好習慣和不良行為的圖片在班上展示、對比,使孩子們認識到不良行為不但能造成環境污染,還能威脅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如有的孩子喜歡吃零食,有的孩子喜歡咬鉛筆、吮手指,這些不良現象我們發現后及時要求學生改正。另外,社會和家庭也是小學生生活的重要場所,我們要及時和家長溝通達成共識,讓家長參與檢查和督促,良好的行為習慣離開了家長的督查就是一句空話。
總之,一二年級是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直接影響孩子今后成長路上的人格魅力、道德準則。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持久性的工作,常抓不懈,我深感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尼美措.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4).
[2]張秋月.小學低年級指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J].科技資訊,2006,(4).
[3]董晶晶.小學低年級后進生教育中的評價藝術[J].文教資料,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