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 要:低年級兒童好動、好勝、好奇心強,游戲作為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入數學教學有很大的意義。但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游戲形式單一、內容設計不合理、組織混亂、時間掌控不當、數量分配不均等問題,這就要求在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游戲;數學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5C-0053-02
兒童的活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興趣和需要,所以在課堂上讓兒童體驗到快樂是很重要的。兒童的天性是玩,教師應該讓兒童在玩中學,在玩中發展,游戲正是他們喜愛的一種方式,克魯普斯卡婭說過:“對于兒童來說,游戲是學習,游戲是勞動,游戲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把游戲引入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有助于發展兒童生理,解決幼小銜接問題,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一、游戲的概念界定
游戲源于遠古時期,盡管社會經歷了數次變遷,但它一直以不同的形態廣泛存在于人類生活與文化中。在日常生活中,“游戲”這一概念雖然經常被我們提到,但當我們試圖進一步追問“游戲究竟是什么”時,我們常常很難言表。
在《現代漢語大詞典》中,游戲是這樣定義和解釋的:游樂嬉戲、玩耍;指戲謔,也指不鄭重、不嚴肅;文娛活動的一種,分智力游戲(如拼七巧板、猜燈謎、玩魔方)、活動性游戲(如捉迷藏、拋手絹、跳橡皮筋)等幾種。
游戲理論認為,游戲就是在日常生活的一定時空中發生的活動者超越常規或遵守內部規則的自主娛樂活動,是指適合兒童年齡的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通過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圍現實生活的獨特社會性活動。
本文所說的游戲,是以激發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習知識、技能為目的,在愉快、緊張的氛圍中進行的有規則的一種活動。
二、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形式單一,缺乏創新
游戲是學生喜歡的一種形式,他們喜歡做游戲,喜歡玩,所以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課堂中也使用游戲,但是形式總是一成不變,游戲成了固定化的模式,學生們慢慢地也就對游戲沒有了好奇心,沒有了新穎性,對教師使用的游戲也沒有了參與的熱情,甚至會產生厭倦心理,課堂的氣氛沒有預想中的熱鬧,教學效果也沒有預想中的好。
(二)內容設計不合理,分散學生注意力
游戲有助于教學內容的掌握,對教學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在游戲用于教學過程中,其作用卻沒有很好地發揮,游戲內容設計的不合理,學生的注意力被別的內容吸引。甚至有些游戲內容與教學內容脫節,風馬牛不相及,游戲成了一種娛樂方式,學生雖然都樂于參加,而且積極性很高,但是課堂成了游樂場,結果只是給學生們帶來了一陣歡笑,教學目標沒有實現。
(三)組織混亂,影響教學進度
游戲有很大的自由自愿性,學生是游戲的主體,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去探討,去發現,但是也不能忽略教師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發揮他們的主導作用,在游戲過程中沒有給予適當的指導,缺乏課堂管理能力,造成課堂組織混亂,吵吵鬧鬧,甚至難以進行下去,對突發事件也沒有及時解決,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時間掌控不當,數量分配不均
使用游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數學,喜歡數學,所以使用游戲時,就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計劃,安排游戲。有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知道游戲能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玩中掌握知識,就盲目地安排過多的游戲,導致活動量增加,學生極易產生疲勞,只能是忙于完成任務,學習的興趣也就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有的教師是把時間安排得太短,學生剛參與進來,游戲就結束了,沒能好好體驗游戲,這些都不利于教學目的的達到。
三、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對策
(一)游戲形式新穎,有創造性
教師在實施游戲時,盡量讓游戲多樣化,不要每次都采用同一種游戲,進而失去游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游戲的形式要新穎,設計各種新奇好玩的游戲,滿足學生喜歡新奇的心理,讓游戲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樂于參與。所以在設計的時候,要注意推陳出新,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還要善變,不使用千篇一律的東西,注意變換的技巧,避免形式單一。將游戲進行變通,給學生留有活動創造的天地,在課堂上,要盡量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進來,這就需要方法的多樣性。
(二)游戲內容要娛樂和認知相結合,有針對性
教師在實施游戲時,既要讓游戲有趣味,讓兒童具有娛樂的情緒體驗,又要通過游戲完成教學任務,使兒童得到生理、心理和智力的發展。游戲的娛樂性可以改變兒童對抽象無味的數學知識的厭倦心理,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提高認知,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所以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滿足學生情感需要和認知需求,促進學生的發展。在設計游戲時,應該服從教材的需要,同時兼顧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圍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有針對性地設計難度適中的游戲,有一定的挑戰性。
(三)游戲組織要發揮教師的作用,兼顧過程和結果
兒童是游戲活動的主體,但是教師的作用也不容忽視,當學生對游戲規則不清楚時,教師要通過課件演示或者示范讓學生去了解,只有對規則清楚,玩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在游戲實施時,還要向學生提出有關游戲過程的要求,以便游戲能夠順利進行,教學任務才能完成。對基礎較弱的學生,要給予適當的幫助。教師要精心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注重數學的生活化。教師在游戲過程中,不僅要關注游戲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生在解題和思考方面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討論贏得游戲的策略,或者是交流他們的思考方法。
(四)游戲時間要分配合理,課初、課中、課尾靈活安排
游戲的時間分配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是課前的激趣,5分鐘的游戲就可以了,如果是鞏固知識的練習課,10分鐘左右效果就很明顯,如果是復習課或是活動課,20分鐘或者是整節課都可以。在上課開始使用游戲,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在上半節課當中插入游戲,可以調節課堂氣氛,緩解疲勞,提高下半節課的效益,鞏固前面所學知識,在下課之前安排游戲活動,可以舒緩學生的緊張情緒,更好地進行下節課的學習。游戲既可以在整節課的課初、課中、課尾中進行,也可以只在其中的一個環節中進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靈活地安排。
游戲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教育價值越來越大,要使游戲的作用得到更大的發揮,對游戲的研究還需要深化。比如,如何在大班額中開展游戲活動,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比如如何評價游戲的效果,設計評價的維度,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進一步去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琴華.樂中學,學中樂——淺談游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新課程,2013,(3).
[2]李霞.游戲,數學課因你更精彩[J].小學時代:教師,2009,(6).
[3]韓素云.課堂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31).
[4]黃芳芳.讓游戲之花在數學課堂盛開——淺談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游戲功能[J].小學教學參考,2012,(5).
[5]田英.淺談小學數學游戲教學的八點實踐[J].新課程學習,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