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芳


摘 要:日本的設計在世界是具有獨特魅力的。無論是在平面上還是在工業設計上都是整個世界的佼佼者。一個澳大利亞攝影師在其個人網站上,發布了190多張關于井蓋的照片,設計者巧妙地將井蓋變化成為藝術的載體,體現了日本人喜歡在瑣細處下功夫,很佩服他們總能在一些小的地方表達創意。經濟發展程度和環境水平,城市的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日本的井蓋設計,恰巧從一個很小的側面反映了日本的城市經營理念。撇開民族感情不談,日本的城市管理中有很多很多的方面值得我們學習,根據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別人好的東西我們應當借鑒,這樣才能使自己進步。在日本,藝術設計已經融入市政設施、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井蓋、郵筒、燈桿、甚至是公廁的馬桶,都貫穿了美學設計的理念,兼備了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只是從井蓋這一個小小的側面出發,提出一些問題,目的是拋磚引玉,“真正的藝術家將比任何人都更能夠從現時生活中把握史詩性的場面,并用線條和色彩教會我們自己理解自己。”希望這些問題可以引起設計界的關注,從現實生活中提升我國的設計質量。
關鍵詞:井蓋;功能;審美
1 國內井蓋設計的呆板
城市中“井”的功能各有不同,水井、電信井、雨水井、消防井、污水井,井作為一種必不可少的公共設施,在城市人民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也其塵封滿面、默默無聞而成為任人碾壓和踐踏的俗物。
每天我們都在有意無意間踩踏著這些城市中的各種形狀,圖案的井蓋,你是否留意過這些?他們飽嘗了人們不經意的踩踏,禁受了每個季節的風雨,可是它們依然保留著自己的個性,停留在應有的位置上,向人們展示它那被人們忽略的精美圖案,這是不是也屬于一種藝術呢?
當代文化不僅僅是成規范化的現實,不僅僅是被長期沿用的符號系統或既已存在的意識形態固定下來的觀念和解釋,而更多的是鮮活靈動的原初狀態下人與自然協調一致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同現代城市一樣,是現代性的標志之一。而一成不變的市政設施,會引起人的視覺疲勞。國內的井蓋設計,恰恰出現了這種狀況。
1.1 形狀的單一
人們在路邊所能看到的井蓋,其造型一般都十分簡陋,一般都是圓形,或者方形,一個城市的街上的井蓋基本都一個樣,頂多在尺寸上和形狀上由于功能的不同有所區別,千篇一律容易引起人的視覺疲勞。
1.2 色彩的單一
目前國內的井蓋顏色十分單一,一般為鐵制本色。很少涂有彩漆,我們常見到這樣一種景象——在一片綠海花園中,一個個黑乎乎的鐵制井蓋,仿佛一塊塊綠地禿斑,特別難看。色彩單一的井蓋已成為影響城市綠化、美化和城市環境整體形象的嚴重問題。
1.3 圖案的單一
國內的井蓋只講究功能性,十分欠缺審美性,很少飾有圖案,部分井蓋雖然也有一些密密麻麻的紋樣,但通常只是枯燥乏味的橫豎線交織,十分簡單的幾何紋,另外,多刻有顯示功能作用的“水”、“閘”、“電”、“污”等文字。中國傳統圖案題材廣泛,形式多樣,充分地將其利用,不僅可以美化環境,還可以展現中國藝術的魅力。(圖1,圖2)
1.4 對交通的障礙
國內的井蓋,通常是突出的一大塊,讓馬路變得凹凸不平,引起車子的顛簸,稍不注意還會導致行人摔跤,影響交通。
1.5 防盜的薄弱
由于防護措施薄弱,井蓋很容易被撬下來,并被一些人惡意偷走,為了補全井蓋,造成政府財政的損失,嚴重的是,井蓋的丟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導致人員傷亡事件。
2 個性美觀的日本井蓋
去過日本的人都會發現,盡管日本建筑少見豪華氣派,街道格局甚至有些“混亂”,但有一點,他們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毫不含糊,單是平平整整的馬路上“看不到”井蓋這點,就值得咱們國內學習和借鑒。相對于中國而言,日本的井蓋設計更加人性化,具有隱藏性、美觀性、安全性、裝飾性等特點。
2.1 隱藏性
井蓋埋在瀝青下面的情況是不可能存在的。日本井蓋之所以“看不到”,是因為表面有時與道路路面材料非常相近,不注意就看不到井蓋了。將排水檢查井設在了道路綠化隔離帶中,這樣在道路上也看不到井蓋了。
2.2 美觀性
對于設置在路面上的井蓋,考慮到井蓋和周圍環境的協調等,在東京的公園,散步道路,游樂設施以及主要商店街等地方,一般都采用“化妝蓋”,即在井蓋貼上和路面相同的裝飾材料,使井蓋和路面形成一體,把井蓋對景觀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圖3,圖4)
同時,既為了防止井蓋引起的打滑現象,又有利于宣傳以及設施的管理等,最近的東京下水道的檢查井蓋上刻有櫻花和銀杏樹葉的圖案,并在正中刻有“東京·下水道”字樣。
2.3 安全性
其實,單純說日本馬路上沒有井蓋并不正確,確切地說應該是日本馬路上看不到井蓋,因為它們都被埋在了瀝青的下面。在日本,埋設下水管道有各種方法,如表面挖掘法,這種方法“開膛破肚”,工程較大。此外還有地下推進法,像鼴鼠一樣在地下打洞。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工程結束后也會像國內一樣留下一個井蓋,以方便下次檢修時使用。唯一不同的是,日本的下水管道埋好之后,必須要用瀝青把井蓋壓在下面,讓馬路保持整體平整,以避免井蓋暴露在外影響交通。無論何種形式的井蓋,其與道路的銜接是非常平整的,這不但有利于市民的行走和車輛的行駛,也體現著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形象。
2.4 裝飾性
日本人對細微的地方都很有講究,他們獨有的地下道井也算是日本城市的一種地標呢吧,日本文化是井蓋題材的主要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富士山、仙鶴、櫻花,還有動漫都被融入進井蓋的表面,既有現代的圖案,又有日本古典風格的,還有些做得像漂亮的月餅或誘人的蛋糕。大概這也是很多人喜歡日本文化的原因,他們的飯團,好看的午餐便當、著裝,似乎都變成很可愛的道具,成為向往的理由。日本井蓋設計形式多樣,成為一幅幅吸引人的裝飾畫。
走在路上,忽然腳下踩到三只微笑的墨魚,看得人會覺著很可愛的吧。
3 我們應該怎么做
毋庸置疑,好的思路和文化,我們就可以學,不管他來自何國。中國要想樹立文明和發達的大國形象,不是靠斗嘴皮子的,也要靠實力。從一個小小的井蓋來看,我們國家的設計還是落后的。看看現在的日本,創造了何等的價值和文化,作為一個泱泱大國的一份子,在外人面前拿什么來說我們是文明古國,文明社會?難道還要把老祖宗的文化,搬出來比試嗎?重要的是現在應該趕超其他國家,反思我們的社會現實,
為了切實解決傳統綠地井蓋功能單一、鑄鐵粗糙難看和大量丟失的頑癥,綠化基金會建議對綠地井蓋進行全面改造:廢除鑄鐵井蓋,改用輕型復合井蓋。綠地中的井蓋不應影響整體景觀,為此,井蓋的設計很重要。我們將人文、藝術、公益等多元素賦予井蓋的美化設計中,比如藝術卡通井蓋或立體指示牌井蓋等等,一來為綠色園林增添了新的景觀,二來又加強了井蓋的示警功能,一舉兩得,和諧完美。
目前,我國也開始了這方面的反思,開始踏上了這條道路。前不久,朱尚熹精心創作的井蓋雕塑藝術品在西單文化廣場展出,這別開生面的藝術展馬上引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轟動。有人評價說:“朱尚熹的井蓋藝術是他為我們居住的城市頒發的一枚勛章,他將這枚勛章贈予了我們腳下無言的大地,他代表了我們對城鬧市環境的新的認識,朱尚熹在自己的井蓋藝術作品中傾注了強烈的人文主義精神。”
朱尚熹的井蓋雕塑藝術作品像一面窺視人類本真的鏡子,雕塑超越了井蓋本身功能的局限性,把生冷、呆板的工業產品變成了一種質樸、凝重,具有古典田園牧歌風格的藝術品,朱尚熹的井蓋雕塑藝術可能就在不遠的將來作為一個新景致出現在首都各處的公寓、酒店、公園、博物館、游覽勝地、文化廣場以及林蔭下的街道兩側,屆時,人們也許會驚異的駐足,久久陶然于腳下這一方精彩的藝術天地。
但是僅僅靠一兩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每一位設計人員都應該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盡快振興我國的設計業。
4 結語
西方發達國家,藝術設計已經融入市政設施、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井蓋、郵筒、燈桿、甚至是公廁的馬桶,都貫穿了美學設計的理念,兼備了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本文僅是通過井蓋這個很小的方面來反思中國設計的滯后性,我們應該看到的不只是一個小小的井蓋,更重要的是思考中國的設計現狀。希望通過各界人士的努力,中國的設計可以迅速騰飛,真正展現我們的大國風采。
參考文獻:
[1] 趙娟.城市道路井蓋安全性與藝術設計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