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有效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改善教育教學的效果。為推進微課在中職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本文在厘清中職音樂課堂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從微課內容篩選、形式確定和評價體系等多個角度探討了中職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改善策略。
關鍵詞:微課;中職;音樂課堂教學;應用研究
當前,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有效教學模式,已然成為教學改革和課程研究的關注熱點。在理論研究者、教學實踐者和教學管理者等多方努力的基礎上,基于微課應用形成的翻轉課堂、活力課堂等項目取得諸多成效,并且得到了學生的積極反饋。反觀中職學校的音樂課堂教學,理論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學生積極性不高等,嚴重影響了音樂課程的質量和效果。而微課的使用能夠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需求, 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改善教育教學的效果,因此中職音樂課堂教學亟需微課帶來的變革。
1 中職音樂課堂的教學現狀
由于教材、教師、學生素質等多方因素的影響,中職音樂課堂的教學情況不盡理想,因此有必要厘清中職音樂課堂的教學現狀,并找出存在問題。
1.1 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缺乏有效教學形式
當前,由于中職音樂課一般為選修課,教師和學生都不夠重視,且沒有固定的教材可供參考和借鑒。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通常采用欣賞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存在放羊式、散漫、考核不嚴格等現象,導致了教師和學生基本上不明確音樂教學的目標。因此,由于不明確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常常以播放VCD和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為主要教學形式,甚至播放電影,完全喪失了中職音樂教學的教育功能。
1.2 學生音樂素養不同,學習積極性不高
相關調查表明,中職學生的音樂素養普遍較低,且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這是由于中職學生生源、自身素養、年齡、眼界等原因造成的。而中職音樂的課堂教學通常采用集體授課制的方式進行展開,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吸收不同,且只有部分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學習和吸收。不可避免的是,也出現了本來喜歡音樂的學生反而不喜歡音樂課堂的糟糕局面,進而導致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有所下降。
2 中職音樂課堂教學引入微課的意義
微課,又被稱作“微課程”,是一種起源于微博,以簡短、精煉的教學視頻為載體,以方便學生學習和掌握為目標,針對教學的重要知識點而設計的在線學習模式。它具有重點明確、內容精煉、授課形式多樣的特點,不僅能夠激發學生音樂學習欲望和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而且能夠豐富音樂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2.1 激發音樂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
中職學生的音樂素養不同,這決定了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需要把握并分析學生的個體差異,從教學內容篩選、教學方式呈現等角度滿足學生不同程度的學習需求。微課以短小的視頻為載體,能夠通過手機、電腦等隨身攜帶的媒介進行播放,可為學生提供隨時隨地學習的機會,進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同時,對于音樂素養較低的學生,可通過微課多次復習和鞏固教學內容,提高其學習頻率,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2.2 豐富微課的教學方式,改善音樂教學的效果
中職音樂教師由于課程性質和學生音樂素養的參差不齊,往往難以把握教學目標,順利推進音樂課堂的理論教學。而微課的制作和應用可以督促教師探索科學的課程目標,將音樂理論知識以碎片化和小模塊的形式傳達給學生,豐富了教學方式,且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吸收。此外,中職學生由于年齡尚小,學習自覺性不強,往往難以長時間集中于統一的班級教學。而微課這種長達3~10分鐘的教學視頻,能夠彌補集中授課教學的不足, 改善音樂教學的效果。
3 微課在中職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為彌補中職音樂課堂中傳統教學的不足,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中職音樂教學的效果,筆者認為有必要探討如何在中職音樂課堂教學中引入微課這一新型有效的教學模式。基于筆者多年的中職音樂教學實踐經驗,根據中職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音樂課程的性質特點,本文將從微課內容篩選、形式確定和評價體系等多個角度探討微課在中職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 精選教學重難點,合理編排微課內容
中職音樂課堂教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目標定位于增強學生的音樂素養,即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美的能力。因此承擔中職音樂教學任務的教師應明確不是所有的知識內容都適合以微課為載體進行教學,應熟讀和分析相關教材。一方面,根據課程目標,精選教學重難點。微課固然能增強教學效果,但教師仍不能將大量精力投入于微課制作,忽略了日常教學。因此教師應在把握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分析教材內容,甄別教學內容的重要程度,將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或者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點作為微課內容的最佳選擇。另一方面,注意合理編排微課內容的先后次序。教師應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根據學生的邏輯思維特點和理解順序來編排微課的教學內容,以便于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學知識點。
3.2 豐富微課的教學形式,探索多種呈現方式
當前,微課變革中存在一種誤區,即教師將微課理解為僅僅將原始的課件內容錄屏講解制作成簡短的視頻。這種制作方式雖操作便捷,為教師減輕了工作負擔,但已然失去微課變革的實質,無法發揮微課在教學中的優勢和作用。因此,教師務必摒棄這種單一的制作方式,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探索更多豐富的微課形式。基于中職音樂課堂教學的特點,結合筆者在教學中的多年探索嘗試,本文嘗試探索了多種與中職音樂課堂教學相配套的微課形式:對于基本的音樂理論知識,教師在微課中可將ppt演示和講解為主,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對于音樂欣賞活動,教師可在微課中將展示動畫和播放歌曲相結合,加深學生的音樂感受,提高其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對于實踐操作部分,教師可要求學生課下小組錄制小型視頻,在課堂中進行展示和分享,提高其音樂表達能力。
3.3 構建微課評價體系,提高微課教學效果
微課的教學效果需要一套完整且科學的評價體系來進行規范,然而國內關于微課的科學評價體系比較缺乏,尚未達到科學運用的程度,因此有必要探索微課的評價體系。因此筆者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職音樂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以下中職音樂微課教學的幾個評價標準:第一,藝術性。音樂課堂的教學目標旨在培養學生感受、欣賞和表達音樂美的能力,因此其微課的制作和呈現一定要有藝術感,畫面清晰,讓學生在視覺上有美的感受。第二,精簡性。微課作為集中教學的一種輔助教學模式,其時間控制在3~10分鐘,且教師語速或動畫聲音控制要適當,教學重難點一定要突出。第三,嚴謹性。微課作為傳遞教學知識的一種教學途徑,其教學內容應取材合適,框架思路清晰,邏輯嚴謹。
隨著教學改革的發展,微課已然成為現代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有效模式,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當前中職音樂課堂教學存在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好等弊端,因此探索中職音樂課堂教學中微課的應用尤為迫切。在當前的微時代,中職音樂課堂教學的教師應精選教學重難點,合理編排微課內容;豐富微課形式,探索多種呈現方式;構建微課評價體系,提高微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菡.中職音樂教學方式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08(12):157.
[2] 湯茵.多媒體技術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及優化策略[J].職業教育,2015(18):100.
[3] 許晶莉,王寧輝.淺析微課在中職地質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8):10.
作者簡介:鐘燕,女,廣西物資學校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