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往研究認為,醫學貧困大學生的知識結構、臨床實踐能力等人力資本對其就業起決定作用,但事實證明,社會資本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成為醫學貧困大學生就業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文章認為高校社會資本、個人社會資本、家庭社會資本是影響醫學貧困大學生就業的社會資本因素,只有不斷積累社會資本,才能提高其就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就業質量。
關鍵詞:醫學貧困大學生;就業;社會資本;因素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7(b)-0000-00
近年來,社會資本已成為學術界廣受關注的前沿和焦點問題,已成為許多學科重要的分析工具。雖然學術界至今對究竟何為社會資本尚未形成統一概念,不同的學者從其學科范疇與研究范式出發,對社會資本概念作出了不同的界定,但其基本的意義和指向是相同的。社會資本是一種與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相區別的,存在于社會結構中的個人資源,它為結構內的行動者提供便利,包括規范、信任、網絡等形式。[1]國內一些學者早已將社會資本運用于農民工、下崗工人等弱勢群體的求職或再就業方面的研究。近些年來學者們也逐漸開始研究社會資本與大學生就業之間的關系。有學者指出,大學生就業社會資本就是大學生在尋找理想職業過程中,通過自身所擁有的內部和外部社會網絡或從其他社會結構中獲得的相關信息,能夠促進成功就業的一種生產性資源或獲取資源的能力。[2]醫學貧困大學生因所學專業的特殊性,其就業問題備受關注。醫學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問題。[3]文章認為,影響醫學貧困大學生就業的社會資本因素主要包括高校社會資本、個人社會資本、家庭社會資本,只有采取措施積累社會資本,才能提高其就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就業質量。
一、高校社會資本存量是促進醫學貧困大學生就業的基礎
高校社會資本是指高校有意識地建構或客觀存在于社會關系網絡中,能夠被其有效積累和利用,以實現自身戰略目標而實際存在的社會資源總和。高校社會資本對大學生的就業地區流向、就業單位性質、薪資水平、人職匹配度、就業滿意度等要素均有影響。影響醫學貧困大學生就業的高校社會資本主要包括高校的知名度、高校所提供的就業信息、高校與用人單位的合作等。高校的知名度就是指高校被大眾了解的程度以及高校在廣度和深度上的社會影響。一所高校知名度的高低不僅影響著高校的生源質量,更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有著深刻影響。所以,高校應采取措施在校園文化、師資水平,辦學條件、學科建設等方面努力,不斷提升高校知名度與美譽度。此外,為提升醫學貧困大學生就業質量,高校應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及時發布有效的就業信息,緩解就業壓力。可以說,高校為醫學貧困大學生提供專業對口的就業指導越多、提供的就業信息越豐富,越有利于醫學貧困大學生獲取更多的社會資本。至于高校與用人單位的合作方面,高校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醫學教育與用人單位需求的有效對接。具體做法是:一要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推進產教深度融合。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修訂各專業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養成教育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二要加強實踐教學建設,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優選實踐教學基地,確保實習基地以三級甲等醫院為主體,做好實習崗位安排工作。完善實踐教學各環節標準,改革實踐教學方法,創新實踐教學手段,加強實踐教學各環節過程考核。引入標準化病人,制定各專業崗位實習標準建立出科考試在線題庫,強化過程考核,全面開展出科考試。
二、個人社會資本存量是促進醫學貧困大學生就業的關鍵
個人社會資本主要包括醫學貧困大學生在校實踐經驗和個人的性格特征。在校實踐經驗體現在是否擔任學校、院系、班級干部及參加校園活動等。個人的性格特征體現在是否健談、是否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往等。醫學貧困大學生的貧困不僅僅是經濟貧困,其貧困還包括學習貧困、心理貧困和技能貧困等方面。大部分醫學貧困大學生能夠正視貧困,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自我價值定位明確,體現出開朗樂觀、勤奮努力、積極上進的特征。在校期間,醫學貧困大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與他人交往、積極參與各類社團活動,不斷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這樣,醫學貧困大學生通過努力擴大了社交圈,培養了人脈關系,較好地豐富了社會網絡關系,大大增加了找到更加匹配工作的機率。但是,不容忽視的是,部分醫學貧困大學生因經濟貧困而衍生出一系列心理貧困問題,這直接影響其就業質量。據調查,部分醫學貧困大學生的心理貧困具有嚴重的自卑與過度的自尊并存、自信自強與自我消沉兩極分化、渴望交流與自我封閉相互沖突等特點,所以,必須采取加強人文關懷,構建立體化心理救助體系;注重環境育人,構建全局性心理環境優化體系等措施進行心理扶貧,促使其心理健康,提高就業質量。[4]
三、家庭社會資本存量是促進醫學貧困大學生就業的后盾
家庭社會資本是一種人際關系網絡,這種人際關系網絡是在家庭中建立起來的,它是以信任、規范和責任為基礎的。有研究表明,高校大學生擁有的家庭社會資本與就業認知、就業期望都呈正相關關系,即家庭社會資本擁有量越多,家庭經濟基礎越好,社會網絡支持力度越大,學生的就業認知就越積極,越樂觀,也更重視自身價值和興趣的體現。同時,大學生也更愿意去發達的地區,從事薪酬較高,福利較好,符合自身興趣或發展需求的工作。[5]醫學貧困大學生家庭社會資本存量可以通過家庭成員的職業和受教育程度、家庭期望值等變量來衡量。一般來講,家庭成員受教育程度高、成員有學醫的,醫學貧困大學生或許更愿意學醫,對就業也更客觀、理性。此外,當前醫學生就業前景不樂觀,除了受到高等醫學教育改革滯后、社會總體就業形勢嚴峻等客觀因素影響之外,是否樹立正確的就業價值取向是影響就業的重要主觀因素。醫學貧困大學生要樹立正確就業價值取向是需要家庭的支持,這直接關系到個人事業的發展。所以,家庭成員應積極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排除一些不切實際的觀念,降低就業期望,多給予醫學貧困大學生支持、鼓舞和包容,加強相互交流,著重情感支持,消除他們的無助感、疏離感,做醫學貧困大學生的堅強后盾。
雖然高校社會資本、個人社會資本、家庭社會資本是影響醫學貧困大學生就業的社會資本因素,對其提升就業質量產生重要影響。但是,要想真正實現社會資本在醫學貧困大學生就業中的積極作用,醫學貧困大學生需要在積累更多的人力資本,調整就業意愿和行為,充分展現人力資本價值的基礎上注重社會資本的積累和利用。總之,當前我國勞動力市場還不夠完善,培養醫學貧困大學生社會資本意識,注重社會資本積累并加以有效利用,這對于促進醫學貧困大學生順利就業及就業質量提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莊潔.“社會資本”理論研究綜述[J].發展論壇.2003(1):79-80
[2]楊英洵.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公共政策研究[J].長江叢刊.2016(1):135-136
[3]徐雪平.基于增權理論的醫學貧困大學生多元就業援助體系的構建[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6(1):25-27
[4]徐雪平.醫學貧困大學生心理扶貧對策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30-32
[5]趙雪斐.家庭社會資本對高校學生就業意向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