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偉

【摘 要】文章采用觀察法和比較分析法發現邊緣區學生的學習成績總體偏差,從教師心態、學生自己和教室座位編排三個方面來分析其成因,并且在此基礎上,從教師角度提出端正心態、體現教學公平、掌握多種座位編排方法等提高教室邊緣區學生學習成績的有效建議。
【關鍵詞】教室邊緣區學生 學習成績 現狀 成因 改進建議
在當下以學生學習成績為主的教育評價制度下,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往往有一些由于學習成績落后、性格孤僻或行為違規等因素而被主流學生群體和教師所忽視的處于群體邊緣的學生,他們也是一群很容易被教育遺忘的群體,也稱為邊緣化學生。處在這個學習區域,學生的心理體驗比較消極,這樣不僅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果,而且還對其個性以及今后的人生道路產生消極的影響[1]。在調研過程中,發現不少教室邊緣區的學生上課的態度以及與教師的互動遠遠差于前排和中排的學生,且邊緣區學生的學習成績差于其他位置的學生;也發現教室最后一排位置的學生變化很小,只是前面的座位進行輪換。班級學生座位排列的空間形式,潛在地影響著整個課堂氣氛,并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和課堂參與產生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教師不當的座位編排以及對邊緣區學生的冷漠會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差。鑒于此,有必要對教室邊緣區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研究。本研究將對教室邊緣區學生的學習成績現狀、成因進行分析,并從教師角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以便為一線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一、教室邊緣區學生學習成績的現狀
(一)教室邊緣區學生內涵界定
教室的座位分布一般是縱向的,大體可分前排、中排、后排。本研究中將后排、兩邊座位區稱為邊緣區,將中間座位和前排座位稱為活動區,并且將教師講課容易習慣性忽視和顧及不到的地方,也稱為邊緣區(如圖1陰影部分)。
(二)教室邊緣區學生學習成績的現狀
學習成績也稱考試成績,亦指學習所取得的成就、收獲,通常指的是學生卷面考試成績,用數字表示。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一定程度反映了教師課堂教學的質量。如果把課堂比作一個活動的場域,邊緣化學生的課堂境遇就表現為:“希冀進場,卻被排除在場外;雖在場內,卻不被場內接納;表面在場,實際卻不在場?!盵1]在××小學隨機抽取了10個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2015—2016學年度第一學期的期中、期末學生考試成績的平均成績為研究內容,教室邊緣區81.22%學生的學習成績低于班級內平均成績,班級內學科成績后幾名的學生幾乎都在教室邊緣區坐著,甚至有3個班后幾名學生的位置一學期沒有發生任何變動??傊淌疫吘墔^學生的學習成績總體偏差,處于中下等。
二、教室邊緣區學生學習成績的成因分析
教室邊緣區學生的學習成績總體偏差,究其原因是有很多的,總體來說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
(一)教師的功利主義心態在作祟
每個學生都是有差異的,但是教師絕不能承認有差生。“座位編排所折射出來的問題,往往不是學生的問題,而是班主任自身的問題。班主任無疑是一個班的管理者、領導者,但這并不意味著班主任就擁有生殺予奪的權力,班主任的任何作為就具有無上的權威,甚至于需要學生無條件接受。粗暴的管理方式只會帶來學生表面上的順服,而不是發自內心的誠服?!盵2]學生一旦犯錯,便會“搬進”邊緣區,這樣,他們會被同學用異樣的眼光看待,會被孤立,對自己不自信,甚至會再犯更大的錯誤或成績一落千丈。也有教師以學生某科考試成績為標準安排座位,邊緣區的學生一旦被貼上了“差生”的標簽,就會惡性循環。相反,他們往往更需要教師細心的教導。教師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總是會受到領導、朋友、同事以及親戚的委托,學生座位安排的主導權還是在教師手里,于是教師迫于壓力給學生調換座位,而那些為改變座位環境的學生所做的努力,在他們看來卻成了徒勞。
不管什么樣的座位安排模式,好的位置總是很有限的,那么就注定會有人坐在邊緣區。教師總是偏愛于好學愛問的學生,而對于差生則不聞不問,一味地尋求優生獲得知識內容的快感,卻不能發覺后進生們對于學習內容的困惑與無知。
(二)學生自我的邊緣化
曾有這樣一篇報道:“杭州一名10歲小學生耗時5個月在教室墻上挖出46厘米的深洞,而這個洞也是從五個月前他被指定坐在最后一排開始的。該名學生說,坐在最后,老師不容易看到,他可以做很多事情,除了挖洞,還畫漫畫,夏天的時候,在課桌里面斗蛐蛐。但他做作業邊上沒人,也沒人說話,班里同學都覺得他是特別的人,小組活動他都沒隊。因為成績差,還影響了同學的成績,老師因此把他安排在最后。”[3]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學生也很聰明,很容易從座位安排中看出教師對自己的態度。一旦老師放棄了自己,從別人那里得不到對自己的肯定,便很難再建立信心,慢慢地就自我邊緣化,不再參與到任何教學活動中。
在調研時,筆者聽了該班一節語文課。在上課過程中,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主要集中在活動區。最后一排一節課結束都沒有一個人舉手回答問題,倒數第二排則有一名學生期間舉手回答。對于教師的提問,活動區的學生反應很快;相反,邊緣區的學生稍微跟不上教師的節奏。教室前排和中間的學生由于距離教師近,常有更多的機會回答教師各種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提問,與教師的交往更隨意,感情也更融洽,因而他們得到表揚、鼓勵的機會很多,所受的間接影響也較多。這一切,使學生更容易產生自我激勵、自我提高,獲得優異成績和熱愛學習的強烈動機。而后排學生由于離教師遠,便沒有了這種位置的優越性,他們與教師的交往比較正式,更多的是受教師的直接影響。他們在回答問題時,一旦支吾其詞、含糊不清或遲疑不決,教師很快便打斷他們。而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前排學生身上,教師則寬容得多[4]。尤其是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使課堂順利地進行下去,就更傾向于選擇活動區的學生提問。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越低,那么學生的自我邊緣化越強。學生的自我邊緣化就相當于學生已經自己放棄自己,潛意識對自己進行否定,那么他對生活、對學習的態度將是非常消極的。
(三)學生座位安排得不合理
教室座位的合理安排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及人際關系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安排座位時要考慮最重要的四個影響因素:身高、視力、成績和性格。而在研究中發現,6成以上的班級僅以學生學習成績排位。教師看著成績單,由高到低,依次叫學生進教室選座。成績好的學生會選擇好位置,以利于下一次獲得更好的成績,而后面進來的學生只能選擇教室兩邊甚至后面的座位。這樣的座位一坐就是一學期。學期中若有坐在前面的學生犯錯,就會被安排到后座,打入“冷宮”。教師認為這種按成績和品德安排座位是一種激勵措施,讓成績差的學生擁有上進心,爭取下次坐到前面??墒牵Ч麉s恰恰相反,成績優秀的學生為了下次坐上好座位頂著巨大的壓力學習,而差生坐到了后面,缺乏教師的監管,對學習更加松懈。大多數學生對于按成績好壞編排座位是相當反感的。按成績編排座位會使班級出現小團體現象,學生間接性地被分為三六九等,好成績的學生成績更好,而差成績的學生成績更差,從而使班集體同學之間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問題[5]。
還有2個班的教師隨意編排座位。有的教師擔心男女生坐在一起會有很多交流的機會,產生一些曖昧的情愫,因此把男女生單獨分開,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有的教師一次性將學生按照高矮進行排座后就再也不動他們的座位了,對學生的其他因素也沒有進行綜合考慮;有的教師為了省事,讓學生在不加任何附加條件下自由選座,這樣也極容易形成小團體,或者出現為個別位置而爭吵的現象。
三、提高教室邊緣區學生學習成績的建議
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但教師因素是最主要的。因此,下面從教師角度提出建議。
(一)端正教師自我心態
無論怎樣的座位安排模式,總是會存在邊緣區學生。教師應該關懷邊緣區學生,時常提醒自己注意邊緣區學生的學習動態以及各種小動作,讓學生忽略座位環境對自己成績的影響。教師應該端正自己的心態,不能為了名利而偏愛一部分學生,應該平等看待優生與后進生,不要忙于追趕教學進度而忽視后進生。教師經常給予邊緣區學生問候和關愛,一個不經意的關心,可能就成為學生好好學習的無限動力。教師還應該調動起邊緣區與活動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教室中的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為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展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二)座位滾動一視同仁
“教室座位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其本身又影響著學生享受教育資源和獲取教育機會是否均等,因此,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更應合理安排教室座位?!盵6]座位安排不當對邊緣區學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而現在大部分教室座位只是簡單的周期前后滾動,而兩邊座位的學生依舊一直坐在兩邊,這樣長久下去,學生可能會變斜視,影響身體發育。也有一部分教師為了保證課堂紀律,放棄了一些學生,讓他們一直坐在最后一排,即使座位滾動,他們也是不變的。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梢宰寣W生座位周期性地先進行前后滾動,在周期前后滾動間隔中間再穿插左右滾動。比如,坐在第一排的學生一周后向第二排移動,以此類推。這樣循環下去,人人都可以在滾動中坐到不同的位置。班級中可能有一些視力不好的學生,可以將他們安排在同一桌,在滾動的時候就給他們一個“特權”,僅在前后左右四排進行滾動。再比如針對個子較高的學生,可以將他們安排在后排進行滾動。這樣的安排方法相信可以做到公平,統籌兼顧。
(三)科學合理編排學生座位
班級學生的座位編排方式,在不同方面影響著整個課堂。教室座位的編排對學生的成績、學習態度和課堂參與度產生著不同的影響。
1.互補搭配法?!懊總€學生都有其自身特點,學生之間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學生的差異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差異教學強調要尊重學生的差異,促進學生的差異發展,學生的差異也為學生之間的相互促進創造了有利條件?!盵7]要運用好互補搭配法,教師需要提前做足功課,去了解每一位學生。把兩個互補的個體放在一起,其中任何一個都必定會受到另外一個影響。如,根據學生的個性來進行座位搭配。一個班級里面總有一些好動愛鬧的學生,還有一些安靜的平時在班級不愛說話的學生,可以將他們搭配在一起,以好動生去鼓勵安靜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回答問題,做到動靜結合。
2.座位命名法。座位命名是指對教室內不同位置的座位給予不同命名。如可以將角落的座位命名為“獎勵座”,如果某位學生自告奮勇選坐這個位置,那么他首先可以得到教師的一朵小花獎勵;并且坐在角落位置可以清楚地看到課堂上坐在前面的學生的言行舉止,從而幫助教師監督其他學生是否犯錯,將學生所犯錯誤及時報告給教師,可以再得一朵小花。積滿五朵小花的時候,教師可以獎勵學生一個小禮物。但是如果這位學生在坐在“獎勵座”期間自己犯了錯或是成績后退,將會被隨時換離這個座位。學生對于教師的獎勵是很渴望的,監督別人的同時也能監督自己,所以這個角落的座位會變得有意義。在教室中間可以設置“進步座”,這個“進步座”不是讓成績進步的學生坐的,相反,是讓學習成績后退或者上課容易走神的學生坐的。在這個座位的周圍安排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上課期間教師也容易觀察到學生是否走神,以便及時提醒。還可以設立“衛生座”,這個座位靠近講臺,可以安排一些平時好動、學習成績不好但是勞動積極的學生。坐在這個座位,學生方便幫助教師擦黑板,收拾講桌,做得好可以得到小花獎勵。相信這樣充分利用學生的個性差異科學合理安排座位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總之,研究教室邊緣化學生的學習成績現狀,幫助他們走出學習邊緣狀態,重新融入課堂學習活動之中,這是教育公平視域下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關注與深入思考的重要問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個不起眼的教學環境讓自己的教育工作做得更加出彩。
【參考文獻】
[1]蔡亞平.邊緣化學生的課堂境遇與教育對策[J].中國教育學刊,2014(05):61-65.
[2]黃艷明.班級座位編排的理念與方略[J].江西教育(管理版),2012(11):22-23.
[3]鄒瀅君.杭小學生上演現實版“越獄”[N].解放軍新聞晚報,2008-04-27.
[4]彭春輝.教室座位排列對學生的影響[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1996(02):104-107.
[5]范勝男,劉麗,屈選平,等.從按成績編排座位的弊端探討中學班級管理[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9(B12):157-158.
[6]徐敏娟.從教室座位安排看教育過程平等[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05):16-18,57.
[7]閆江濤.大班額教學環境下學生座位價值的實現[J].教育評論,2005(04):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