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健芝
【摘 要】將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之中,借助多媒體、網絡平臺將信息化教學與合作教學、情境式教學等建立聯系,能打造更具規范性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文章在闡述網絡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的基礎上,提出了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網絡環境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意義 策略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需要記憶與背誦的內容很多。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教師應充分利用當前的網絡環境,制定更具創新性、信息化的模式,運用更具個性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充分發揮網絡信息技術的重要優勢,豐富小學語文教學資源,以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以下就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網絡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是讓小學生死記硬背。小學生整天被各種背誦所包圍,并不能真正了解語文學習的實際含義,導致語文教學質量始終不高。這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所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網絡技術、信息與通信技術的支持;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在不斷擴大,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是大勢所趨。在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師可利用網絡平臺實現對語文教學素材的及時補充,能將單一的教材內容轉變為多元化的數字化教學內容,更符合現代小學生的興趣、性格特點。因此,網絡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優勢多多,能夠有效增強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二、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網絡教學資源十分豐富。借助豐富的網絡平臺,能獲取更為具體、生動的小學語文教學素材。課堂教學表現呈現信息化、個性化與創新性的特點,符合現代小學生的審美與口味,由此可見,將網絡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是正確選擇。
(一)創設網絡教學情境,優化課堂氛圍
新時期,網絡技術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支撐。通過網絡技術,教師能將更為具體、形象的語文知識傳遞給小學生,滿足小學生的需求。教師創設充滿趣味性的網絡情境,使小學生在參與玩樂的過程中就可學到知識。并且,充滿趣味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小學生吸收更多的語文知識,利于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在網絡環境中,圖片、小說等都可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來輔助教學,能有效達到吸引小學生注意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小松鼠找花生》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來豐富課程教學。先用“小松鼠,找花生,沒找到,格外急……”的兒歌來導入本節課的主題,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然后在兒歌的指引下教師利用動畫情境的方式對整個課文內容進行展示,如此能夠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利于學生對知識點與生詞的把握。
(二)開展角色扮演教學,融入網絡元素
網絡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應實現語文教學的創新性。可以開展角色扮演,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營造趣味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設定不同的角色,使學生在參與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吸收知識。這樣能夠使小學生對所學知識記憶深刻,有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語文課堂除要教給學生基本的語言知識外,還要注重對小學生思想品德素質、文化素養的培養與提升。為了增強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可以從網絡中選取相應的視頻、圖片與文字資料等,創設語文故事,讓小學生深度感知語文知識的背后意義。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陶罐和鐵罐》時,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集陶罐、鐵罐的相關圖片,先讓小學生了解不同種罐的材質及形狀,然后引出課題《陶罐和鐵罐》。語文教師也可以從網上下載相關的視頻資源給小學生觀看,讓小學生分別飾演陶罐和鐵罐兩個角色并進行對話,從而切身體會文章所蘊含的寓意。
(三)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多媒體是網絡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中應用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相較于其他教學模式更具有優勢,能夠集圖、文、聲、像于一體。語文教師可以制作PPT,在PPT中呈現知識脈絡,化抽象為具體,利于小學生理解。小學生生性活潑,對枯燥的文字不感興趣,而對新興的電子產品,如智能手機、IPad、電腦等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和好奇心。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兩小兒辯日》時,語文教師可以提前設計教學方案,利用后羿射日的典故進行導學,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選取相應的網絡圖片或動畫,以PPT的形式展現出來,可大大降低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全面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網絡教學環境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1]何東坡.構建網絡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新課堂[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6):37-38.
[2]鄭宏玲.網絡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