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煒++王媛
【摘要】本文從旅游管理專業學位學生滿意度的視角出發,對廣西旅游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進行研究,并對當前旅游管理專業學位教育培養機制的創新進行了探討,以期為廣西旅游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提供若干參考借鑒。
【關鍵詞】滿意度;旅游管理專業學位;培養機制
1.引言
隨著我國旅游產業的規模化、品牌化和創新化發展特征日漸顯著,高端旅游管理人才出現大量缺口,適應性、操作性強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旅游管理高端人才異常稀缺,已成為制約我國旅游大發展的重要瓶頸,對此類旅游人才的培養與開發工作已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為適應旅游發展的人才需求,教育部在2009年設立了一個新的旅游類專業碩士學位——旅游管理碩士(英文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簡稱MTA),為中國旅游業的發展培養高端人才,以緩解旅游高端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伴隨著學生數量的增長,其教育質量問題亦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學生作為MTA教育的接受對象,參與了高等教育的全過程,能夠敏銳感知并反饋MTA培養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對其滿意程度的研究對高校MTA教育教育機制的創新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2.廣西旅游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概況
截止2014年,全國共有58所高校可以招收MTA學生,廣西壯族自治區內的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和桂林理工大學三所高校獲得了首批MTA的招生資格,是我國西南地區中擁有MTA招生資格高校最多的省市。
廣西MTA教育招生數量與生源質量正在逐步提高。一方面,廣西MTA招生人數表現出明顯的增長趨勢。2011年,廣西三所MTA招生單位共招收學生56人,占全國實際總招生人數的16.62%,是全國首屆MTA招生人數最多的省份,其中桂林理工大學共招生39人,是當年全國招生人數最多的學校;2012和2013兩年,雖然部分學校MTA專業受到招生名額限制,招生數目增加不大甚至出現了減少的情況,但整個廣西MTA的招生人數依然穩步增加,招收到學生的總數分別為73人和100人,仍然位于全國前列;2014年廣西MTA招生人數有了較大幅度的增加,共招生134人,增幅高達34%。另一方面,學生行業背景和學歷分布等方面也逐步呈現多樣化趨勢,從2011年大部分來自高校和私人企業等較為單一行業背景逐步形成了來自旅游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高等院校和其它單位等多種行業背景構成,其中具有旅游學科或商科背景學生比例不斷增加。
3.廣西旅游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滿意度調查及結果分析
本文在科學性、代表性、系統性等原則的指導下,依次采用演繹法、項目分析法以及因子分析法三種方法對 MTA學生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構建與修正,最終構建出含有一級指標6項,二級指標28項的MTA學生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并制作成問卷,對在廣西就讀MTA或者具有廣西MTA就讀經歷的學生進行滿意度調查。問卷共發放200份,共回收問卷189份,剔除填答不完整和填答具有明顯規律的問卷后,共獲得有效問卷177份,有效問卷率為93.65%。
信度分析就是檢驗調查問卷一致性和穩定性使用的主要方法,克朗巴哈α系數是目前最常用于態度、意見式問卷的信度分析的信度系數,該數值越接近1說明數據的有效性越高。檢測得到MTA研究生滿意度各要素的α系數均大于 0.78,說明此次問卷的測量結果穩定有效,可以對其進行相應數據分析。
被調查學生個人信息方面,男女性別比例為52.5比47.5,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在年齡上,被調查者集中在31至40歲之間;從生源地看MTA研究生主要來自浙江、山東、海南、廣東和廣西等省區,可見廣西MTA生源分布較為廣泛;從工作單位看,來自于高等院校、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的學生分布較為均衡;從學生報考前工作年限看,MTA學生中具有3至5年工作經驗的人數居多。
被調查學生受MTA教育基本情況方面,攻讀MTA的主要目的看,由于目前工作需要、打算完善知識結構、為更換工作單位或崗位者所占比例分別為40.1%、13.6%和37.3%。從被調查者就讀的學校看,來自廣西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及廣西師范大學者所占比例分別為18.6%、37.3%和4.1%,同時,2014年、2013年、2012年及以前入學者占比分別為37.3%、29.9%和2.8%,與廣西三所MTA培養單位每年招收學生人數比例接近,表明本次問卷調查的抽樣結構較好,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在“就讀的MTA院校是否為一志愿”問題中,選擇“否”者占80.2%,可見廣西MTA專業普遍存在一志愿較少的現狀。在“畢業后是否愿意從事旅游行業或與之相關工作”一項中,選擇“否”者占69.5%,表明大部分研究生畢業后不愿意從事旅游行業或者與之相關工作,MTA教育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使用SPSS17.0對問卷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對28項測評指標的滿意度進行眾數、標準差和均值運算,并求出各一級指標的均值,最終根據均值對游客滿意度指標體系中的一級和二級指標進行了排序。
本調查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法,滿意度從低到高分別對應1——5分,可將3分認為是中等強度的觀測值。從表1顯示,除“研究方向設置”、“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指導頻率和時長”、“學校網絡信息資源”、“入學機制”、“學員激勵”、“考核制度”等8項指標外,其余20項指標均值均高于3分,基本達到了學生滿意的程度。通過均值計算得到MTA教育學生滿意度總體均值3.47分,換算成百分制為69.4分,表明廣西MTA教育學生總體滿意度偏低。其中“管理與服務”的均值僅為3.12,是六項一級指標中均值最低的一項,說明學生對廣西MTA的管理與服務滿意度較低,是廣西MTA教育機制改革中的核心。
4.基于滿意度調查結果的旅游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機制構建
4.1創新廣西旅游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運行機制
改革入學制度。一方面,改變MTA入學門檻高的現狀,首先對在旅游產業和行業中做出杰出貢獻和特殊貢獻的人采取特殊政策,以吸納部分優秀人才參加、支持MTA培養教育;其次降低MTA錄取政策對學員學歷和工作年限的要求,對于有旅游行業相關從業經驗的人員,可相應縮短對其工作年限的要求,以吸收有旅游業實踐操作經驗的優秀學生;再次降低中年管理者的錄取要求,可將一個考生的年齡與入學的分數線設計成一個合適的函數表達式,增強年齡大、工作經驗豐富的學員的競爭力;最后,加大復試成績在招生機制中權重,加強對考生在解決應用性問題、合作及人際溝通等方面的考察,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測試。
優化培養方案。在培養目標方面,廣西MTA培養單位應以服務桂林國際旅游勝地建設、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和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方向,結合地域特色和各高校自身實際情況制定MTA學生培養的具體目標;在研究方向上,廣西MTA培養應根據其培養目標具體展開,可緊扣廣西當下發展主題設置旅游酒店管理、民族旅游開發與管理以及東盟旅游事務管理等方向,拓寬學生可選擇面;在課程體系方面,廣西MTA培養單位應根據其培養目標及研究方向設置,創新設置其課程體系,MTA課程體系可具體分為核心課程模塊、公共選修課程模塊、特色課程模塊、專業方向課程等模塊,不同模塊之間課程應有機配合,以完善MTA學生知識結構。
4.2創新廣西旅游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動力機制
改革學生動力機制。學習動力是推動個體學習的強大力量,是影響學習積極性的根本因素,在個體學習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建立新的研究生培養動力機制,一方面,應積極采用目標激勵、行為激勵、榜樣激勵、興趣激勵、情感激勵、參與激勵等多種方式對MTA學生給予精神激勵,讓學生充分實現自我價值,從而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動力所在;另一方面,完善MTA學生的獎助學金動態考評制度,建立MTA學生培養物質激勵機制。
改進導師動力機制。MTA教育中導師不僅僅是擔負著專業知識傳授、科研能力培養的重任的學業指導老師,也是對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與健康發展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的榜樣與楷模。因此,建立起高校教師激勵機制對研究生培養機制構建尤為重要:其中物質激勵主要包括獎金激勵、福利激勵、帶薪休假激勵等,高校應對從事應用教學和直接指導MTA學生學習的導師有所側重,鼓勵導師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指導學生的學習上;精神激勵中,除傳統的頒發榮譽證書評先進稱號等,高校還可賦予導師更多的權利,如提高導師在研究生招生過程中的自主權等,以充分調動導師的積極性。
4.3創新廣西旅游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約束機制
革新教育管理體系。不同于本科和學術型研究生教育管理,MTA研究生教育對象主要是在職人員,他們在校學習時間較短,對校園組織觀念較弱,存在組織、管理難度較大等困難。完善MTA教育管理體系,提高學生的滿意度,是廣西MTA教育獲得長遠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管理機構上,學校應將MTA的教學管理從MBA中劃分出來,設置MTA專門管理辦公室,負責MTA教學事務;在運行管理上,MTA管理辦公室應通過定時召開班會、管理考勤、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強化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和培養;在制度管理上,MTA管理辦公室應結合國家教育部頒發指導性文件和學校的辦學思想,制定《MTA學生手冊》、《MTA導師分配細則》等教學管理制度,同時,應定期征集校內外指導教師與MTA學生的合理意見,不斷對管理制度進行改善。
規范教學評估與考核機制。教學評估與考核是檢驗MTA教育質量的最終環節,客觀、公正、全面地教學考核與評估不僅能有效地激勵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能反映MTA整個教育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在考核評估體系上,MTA培養單位應形成由課程考試、案例討論、管理模擬、商業實戰、小論文等部分組成的新型綜合評價體系。在考核主體上,廣西MTA培養單位應建立由高校、政府、社會等多元主體組成的系統評估反饋機制,以規范MTA教學考核評估。
4.4創新廣西旅游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保障機制
加強師資建設。師資力量是一所高校辦學能力的重要體現,是其的核心競爭力所在,高校師資建設不僅影響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的實施,更是高校生存與發展的關鍵。一方面,加大校內人才引進力度,建立有效的校外導師評聘機制。其一,適當提高引進人才的待遇,高薪聘請國內外的有經驗的師資;其二,建立校外導師指導評價機制,以促進校外導師的工作積極性,實現校外導師隊伍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優化校內教師隊伍。MTA教師隊伍應有合理的知識、年齡和職稱結構,同時,由于MTA的培養更加注重職業特性,對其師資力量的實踐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可通過加強培訓等手段實現。其一,不定時讓MTA教師接受校內外的短期培訓,加強MTA院校核心課程教學與研究的交流,學習相關課程建設經驗、教學方法,提高中青年教師業務技能。其二,鼓勵教學出國或進行長期進修訪學,并給予達到一定教學工作量或獲評優秀教師稱號的教師給予專業經費資助。其三,鼓勵MTA教師多與相關企業接觸,以解決MTA教師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
增加研究生培養經費投入。為滿足MTA學生對校內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的需求,以促進MTA的進一步發展,廣西MTA培養單位應積極拓寬經費的來源渠道。首先,主動爭取國家教育部的研究生教育經費,用于MTA教育建設及MTA學生激勵。其次,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局應完善MTA研究生教育財政撥款制度,出臺如《MTA教育經費使用制度》等一系列文件,規范MTA教育資金使用。再次,開設MTA項目單位應根據MTA的發展目標以及詳細發展規劃積極做好年度財政預算,并向學校有關部門聯系,申請增加一定數額的經費用于MTA的教學設施設備的完善以及教師培訓。最后,MTA項目單位應積極向教育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和機構申請資金或設備支持,利用其資源與協調能力完善實踐教學設施的配備,或聯系知名旅游企業對MTA學生進行聯合培養。此外,MTA培養單位還可以在政策允許范圍內通過鼓勵社會相關組織或企業運用投資、參股等方式參與校企共建MTA教育基地,并募集資金以保障MTA教學體系的日常運作及不斷發展。
項目來源:廣西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專項研究課題:“廣西旅游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學生滿意度調查及培養機制創新研究”的階段性成果(JGY201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