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歡歡++唐然



【摘要】在文理分科大背景下,當今許多高校的招生模式采用文理兼收的模式,以這樣的專業發展趨勢看,文理科學生都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機會。但文理分科背景下,學生自分科以來所學課程內容有所不同,一定程度影響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尤其對經管類專業文理學生兼收現象尤為明顯。本文旨在通過對江蘇大學經管類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分析文理兼收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尋求文理分科專業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全面了解文理兼收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效果以及應用能力,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科學的對策,優化培養模式,使大學培養出更具專業性質的經管類人才。
【關鍵詞】文理兼收;學習能力;學習效果;應用能力
一.背景
江蘇省于2003年改革了高考方案,采用“3+1+1”模式,取消文理分科,許多高校的招生模式隨即采取了文理兼收的模式。文理兼收原是指某個專業或學科類屬文理交叉邊緣科學,即招收文科考生也招收理科考生,簡稱“文理兼收”。[1]以這樣的專業發展趨勢看,文理科學生都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機會。但是,這塊天上掉下來的“煎餅”啃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2]能不能享受“煎餅”的美味還要看學生們能不能消受起“大蔥”的辛辣--這根關鍵的大蔥,就是文理科學生是否有足夠的學習能力,將既文又理的專業知識融會貫通。
本文通過調查江蘇大學的文理兼收專業(經管類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效果和應用能力去分析文理兼收專業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并構建一個包括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效果和應用能力三個維度的基本衡量指標體系,以尋求文理分科專業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同時結合文、理學生的特點,在教學方式、培養模式等方面提出研究策略,促使高校培養出更具專業性質的經管類人才。
二.江蘇大學文理兼收學生學習能力現狀調查與分析
本次研究運用大學生學習能力量表作為問卷的主要依據,同時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效果以及應用能力進行了調查,同時運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本次研究對象是江蘇大學13級管理學院物流、信管、工業工程及醫保四個專業的學生,共計發放問卷105份,收回95份,其中男生43人,女生52人;偏文學生54人,偏理學生41人。
1.文理兼收學生中男女生學習能力差異不大,女生稍優于男生(具體如表1)所示,但從運用能力(創業、科研)來看男生55%優于女生45%。
2.偏文科學生在數學類課程學習上較為困難,而偏理科學生較為平均,具體如圖1圖2所示。(下圖中各代碼表示為0:未選;1:數學類;2:專業基礎課程;3:專業必修課程;4:沒有困難)
3.本研究通過問卷分析及結構式訪談,得出偏文學生學習效果較弱于偏理科學生但無明顯差別。(由期末成績所反映,如表2所示)。通過分析得出,影響學習效果的不僅是學習能力,還需具備良好的習慣和學習技能:課程預習及歸納,學習計劃的制定情況,自我監控能力,考前突擊,課外閱讀情況,與老師的交流情況等因素相關。通過訪談等方法,可得出綜合能力排名靠前的學生基本都具有上述學習習慣,學習技能。
4.學習效果好的學生運用能力普遍較高。通過調查發現,經常參加科研,創新創業及校級省級比賽并表現突出的同學均位于專業綜合成績前10名之列。于此同時,通過對專業知識的活學活用,更能提高學習能力,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
三.對策研究
1.針對偏文學生數理基礎較差的問題,可采用分班分層教學策略及一帶一學習模式。
在大一時期施行分班分層教學策略。將數學課程分為普通班及提高班。普通班根據正常的教學計劃學時進行教學。提高班可而適當增加學時,在根據教學大綱授課的同時適當地補充部分高中數理知識,打牢他們的數理基礎,這樣使提高班的學生慢慢地地趕上普通班的學生,為以后的共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于此同時,實習一帶一模式,讓數理基礎好的幫助差的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在適當時間也可成立學習小組。
2.教師在教學同時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學習技能,如督促學生課程預習及歸納,制定學習計劃,鼓勵學生與其交流。同時鼓勵,支持學生積極參加科研,創新創業及各種比賽,加強其知識運用能力。
3.構建一個包括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效果和應用能力三個維度的基本衡量指標體系來評優評先,并讓學生以此為發展目標。這三個因素互相影響,密不可分。每個維下又有若干個二級維度,其中學習能力維度有三個二級維度(知識記憶能力、知識理解能力和知識掌握能力),學習效果維度有四個二級維度(學習目標設置能力、方法選擇與調節能力、學習計劃執行控制能力和學習反思與總結能力,應用能力維度有五個二級維度(參加科研時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參加比賽時專業知識的運用能力、信息資源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磊.文理兼收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及對策--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為例[J].職業時空,2010,6(12):177-179.
[2]銘銘.煎餅卷大蔥:報考文理兼收專業的機遇與風險[J].考試·高考族,2014(4):29-33.
[3]雛維.醫高專文理科學生能力差異性調查及對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3.
[4]張美麗,楊健全,高小敏.國內外應用型本科經管類人才培養模式比較[J].現代商貿工業,2013,12.
[5]王若梅.中美兩國大學生學習能力之比較[J].理工高校研究,2002,12(6)10-11,18.
[6]劉海華,辛偉,李建英.職業院校大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策略.教育與職業[J].2008,8(23):180-181.
[7]高燕.Learning2.0時代大學生學習能力研究[D].江西:江西師范大學,2010.
[8]宋健,張輝.對當前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學習模式的思考[J].網絡財富,2010.
[9]牛紅軍,張丙乾,董繼剛.以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的經管類專業實驗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2,15(1).
[10]林國耀.大學生學習能力的量表編制與現狀測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
[11]陳偉,徐磊.復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定位與知識結構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