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p>
【摘要】《圍城》是錢鐘書先生歷經兩年完成的一部長篇小說。在小說中,錢鐘書先生以諷刺等手法塑造了一個膾炙人口的人物形象——方鴻漸,并以方鴻漸的“圍城人生”,對當時社會中的中國知識分子進行了深入剖析,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意蘊。本文就錢鐘書《圍城》中方鴻漸的“圍城人生”進行了思索探析。
【關鍵詞】錢鐘書;《圍城》;方鴻漸;“圍城人生”
前言:錢鐘書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其創作的小說《圍城》,是現代文學中的經典之作,其中的主人公方鴻漸形象的塑造,更是當時社會中知識分子群體的縮影。整部小說揭示了中西方文化壓力下,整個舊時代生活中人們“圍城”般的人生和精神上的危機,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形象的展現出了當時的社會問題。
一 鴻漸流離
方鴻漸是錢鐘書先生所著《圍城》中的經典主人公形象。其名字由來于《易經》[1]。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篇》中也對“鴻漸”一詞作了解釋,即不斷飛翔卻始終無落腳之地的鳥。而《圍城》中的方鴻漸,便是這樣一只飛不出圍城的鳥,用錢鐘書先生的話,也可以形容為“無毛兩足動物”,代表著一類急迫想要沖出“圍城”,卻又不斷沖入到另一個“圍城”的精神流浪漢。
方鴻漸的一生完全可以用“流離”一詞概括。其既善良又軟弱、既聰明又無能、既老實又不切實際、既博聞又無主見,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精神的依附,然而,卻只能在一個又一個“圍城”中顛沛流離。
二 圍困于城的人生
(一)圍困于城的求學歷程
方鴻漸的求學經歷可以說是他邁入圍城的第一步。其求學過程,輾轉了倫敦、巴黎、柏林三座城市,換了三所大學。然而也僅僅是“隨便聽幾門功課”,“心得全無”[2]。雖然他本人認為文憑和頭銜都是虛無的表象,但是最終還是無法逃脫中國傳統教育中“輕過程,重結果”的思想觀念,在收到周經理和方老先生的信件后,忽然意識到文憑的重要性,從而用金錢從愛爾蘭人那里換取了一張假文憑。這張文憑雖假,卻實實在在的給方鴻漸帶來了不少好處,不僅給了他上報紙的機會,也使他成為了當地的名人,算是達到了光宗耀祖的目的。而作者通過這一情節,也展現出了當時年代特有的嚴重崇洋媚外的風氣。
小說的創作來源于生活,《圍城》也是如此。鴉片戰爭以后,西方文化大量涌入中國,一時間崇洋媚外的風氣興起,方鴻漸的求學歷程,便是在這樣一種風氣的推動下和“光宗耀祖”等封建觀念的制約下而完成的。其精神被圍困在中西文化思想夾擊下的圍城中,終是過了一段矛盾、困惑的人生,而在當時社會,擁有同樣經歷的遠不止方鴻漸一人。
(二)圍困于城的情感經歷
與鮑小姐,方鴻漸經歷了一段游船上的“匆匆情緣”,僅是船上共度一夜,雖然方鴻漸自覺不吃虧并占了便宜,但是對包小姐完全不在乎、獨自一人坦然離開的表現,內心仍有一種受騙和被傷害的感覺。
與蘇文紈,方鴻漸不算經歷了真正的戀愛,他對蘇文紈根本沒有感情,而蘇文紈也只是為了激起三個男人的嫉妒之心并選取一個容易掌控的丈夫,但是方鴻漸過于優柔寡斷,因“不好駁人面子”而與蘇文紈約會,明明不愿愛上對方,卻依舊吻了她,以至于蘇文紈誤以為方鴻漸已經愛上自己,也導致蘇文紈在后來知道真相后,直接成為了方鴻漸與唐小姐情變的主要因素。
與唐曉芙,方鴻漸有了一段兩心相悅的感情經歷。雖然唐曉芙最初并不認為自己會愛上方鴻漸,但是在不斷的接觸中,兩人終是一同墜入愛河??杉词故莾尚南鄲?,在重重的誤會中,這對有情人的情感糾葛也只能以分手告終。而方鴻漸也在這段情感經歷中肝腸寸斷,理想的愛情最終成為泡影。
方鴻漸的情感經歷,可謂是現實與理想的錯位,命運同人生的差錯[3]。在情感的圍城中,想要在落后社會中追求理想的方鴻漸,最終還是沒能突破“圍城”的圍困,求而不得,與其他人決裂,各奔一方。
(三)圍困于城的事業歷程
方鴻漸本自命不凡,但是在丈人的點金銀行,卻成了游手好閑的教書先生,為了圓自己的“教授夢”到了三閭大學,卻也最終因無法適應勾心斗角的生活,轉而進入了華美新聞社,沒想到途遭變故,華美新聞社被敵偽軍收買,方鴻漸便主動請辭去了重慶。
心高氣傲卻又沒有真才實學的方鴻漸,根本無法再這樣的社會中生存,因此只能被困在事業的圍城中,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徒增對人生的困惑。
(四)圍困于城的婚姻經歷
方鴻漸想從圍城中逃脫出來,卻不想又進入了另一座婚姻的圍城。初見孫柔嘉,是一位極其柔弱、需要人保護的女孩,方鴻漸認為從她身上才能夠真正找回之前感情經歷中失去的自尊,因此與孫柔嘉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是沒想到,婚后卻發現孫柔嘉其實是一個很有心計的“女中超人”,在無數次爭吵后,最終選擇再次逃脫婚姻這個“圍城”,而他的逃脫,也僅僅是從這個圍城再奔向另一個圍城的過程。
結論:
方鴻漸的圍城人生,揭示了腐朽文化和崇洋媚外風氣下,知識分子的精神困惑,以及社會中的各類爭斗和矛盾,告知人們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而方鴻漸這一類的人在特定環境的影響下,既清醒又迷茫,只能在一個又一個圍城中流離徘徊。
參考文獻:
[1]張偉楠.剖析錢鐘書《圍城》中方鴻漸的心理挫折[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5,9(9):35-36
[2]曲文亮.精神流浪漢——淺談錢鐘書《圍城》中方鴻漸的形象[J].黑河教育,2015,10(10):23-24
[3]周曉晨.知識分子的人生困境——淺析《圍城》中方鴻漸的悲劇意蘊[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1(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