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作棟
【摘要】我國首次頒布的《博物館條例》,明確了非國有博物館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地位和作用,為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條例要求“博物館應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有關組織管理制度。”對非中有博物館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本文通過分析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現狀,就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性、重點環節以及需要正確處理好幾個關系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非國有博物館;管理;法人治理
我國首次頒布的《博物館條例》,明確了非國有博物館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地位和作用,為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條例》的頒布實行,給非國有博物館的發展帶來了重要機遇,也給非國有博物館的全面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條例》要求“博物館應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有關組織管理制度。”對非國有博物館的健康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結合非國有博物館運行發展的現狀,就如何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談幾點思考和認識:
一、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推動非國有博物館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大背景下,非國有博物館如雨后春筍,得到迅猛發展。各非國有博物館在文物行政部門的積極引導和大力支持下,堅持自主管理、自主運行、自主發展,堅持為社會大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據了解,各非國有博物館普遍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成立了理事會、監事會,制定了相應的組織管理制度,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館長負責制,為非國有博物館發展運行奠定了良好基礎。但是,無論從《條例》的要求上,還是從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現實需要上,非國有博物館的法人治理結構還存在一些不完善、不健全、不適應的地方:有的理事會成員構成過于簡單,缺乏代表性,不利于理事會職能作用的發揮;有的雖然成立了理事會、監事會,但只是為了應付考核和檢查,沒有按要求發揮決策和監督職能;有的雖然成立了相關組織,但缺乏相應的組織管理制度等等。這些都表明,非國有博物館亟須完善和加強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另一方面,從非國有博物館的長遠發展看,必須解決好兩個問題:一個是管理問題;一個資金問題。這也是外界質疑非國有博物館能否保持長久發展的兩個核心問題。博物館建起來了,藏品有了,但如果管理不到位,發展就會大受影響;同樣,如果沒有相應的資金支撐,生命力也會很有限。而要解決好這兩個問題,同樣需要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因此,非國有博物館必須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緊緊圍繞破解制約非國有博物館長遠發展的問題和難題,在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上多想對策、多下功夫,使非國有博物館真正走上科學化決策、專業化管理、規范化運行和多樣化籌資的良性發展軌道。
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必須抓好五個環節
一要抓好理事會、監事會成員的遴選。非國有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由于所有權和管理體制的不同,在理事會、監事會成員的遴選構成上也應當有差別。非國有博物館在理事會、監事會成員的選聘上應充分考慮其職能作用的發揮,視野應該更廣,渠道應該更多,除舉辦者和出資者外,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遴選工作:
文博專家:可以為博物館的決策、運行、發展提供專業支持。
企業家:可以為博物館的運行、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可以為博物館征集藏品和藏品交流提供來源和渠道,豐富博物館藏品,擴大交流合作。
員工代表:可以及時反映博物館員工的建議和意見,有利于民主決策,增強決策的針對性。
共建單位代表:與博物館有共建基地協議的大學、中學代表,可以反映不同群體對博物館發展的要求。
社會知名人土:有利于搭建博物館宣傳交流平臺,為博物館發展建言獻策。
旅游合作單位代表:可以及時反映游客的意見和建議,加強與旅游單位的合作。
媒體代表:有利于加強與報社、電臺、電視臺和網絡的聯系,強化博物館宣傳,擴大博物館影響。
總之,要著眼于理事會職能作用的發揮,通過多角度、多層面遴選,使理事會形成有力者出力、有錢者出錢、有智者出計的良好局面。
二要制訂一部好章程。博物館章程是法人治理結構的制度載體,是理事會、監事會、管理層的運行規則。制訂博物館章程必須緊密結合本館實際,把事關博物館決策、運行、發展的大事在章程中予以明確,便于遵循和監督,其中包括:博物館的業務范圍、舉辦者的權利義務、理事會的構成及其職權、理事的權利與義務、會議制度、監事會的構成及其職權、監事的權利與義務、管理層的產生方式與職責、資產管理和使用等等。
三要組建一支過硬的管理團隊。管理層是理事會決議的執行機構,是博物館日常業務工作的組織實施者。其中,館長、副館長、財務部門負責人等重要崗位人選,必須由理事會把關選聘。要充分利用非國有博物館體制靈活的特點,面向社會招賢納士,真正把懂業務、有能力、會管理的人選配到管理層,為博物館的發展做好組織保障。
四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非國有博物館要實現專業化管理和規范化運行,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包括:年度工作報告制度、各級崗位職責、績效考評制度、工作失誤追究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審計制度等等。真正形成靠制度規范行為、按制度管理運行的良好氛圍。
五要建立博物館發展基金。《條例》規定:非國有博物館的舉辦者要保障博物館運行發展所需經費。但是,從長遠看,單靠舉辦者提供資金難免存在變數,博物館作為非盈利性公益組織,從近年來的運行看,靠門票和文化產品收入更是微乎其微。因此,要保證博物館的長遠發展,根本措施就是要建立博物館發展基金。要通過吸收企業家加入到博物館理事會、監事會等組織,動員他們為博物館提供資金支持,要通過理事會、監事會成員廣泛聯絡社會有識之士,為博物館捐贈資金。現階段開展這項工作難度很大,效果也不一定明顯,但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久久為功,相信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人們對公共文化事業的需求與認知的提高,總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必須正確處理好三種關系
一要正確處理好舉辦者、理事會(監事會)、管理層的關系。非國有博物館的舉辦者是博物館資產的所有者,對博物館資產有依法處置的權利,同時為博物館提供經費保障。理事會(監事會)是博物館的決策和監督機構,主要負責博物館發展規劃、重大業務計劃、財務預決算、章程擬定修定、任命或提名管理層負責人、建立社會聯系平臺,籌措發展基金、監督本單位的運行等。管理層是理事會的執行機構,按照理事會的決策,獨立自主地行使日常業務管理權、財務管理權和工作人員管理權。建立法人治理機制,必須責權明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管理層對理事會(監事會)負責,理事會(監事會)對舉辦者負責,使決策和運行真正實現“章程化”。
二要正確處理好理事會成員中專業人員與非專業人員的比例關系。管理博物館是專業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因此,在理事會成員中,必須要有一定數量的文博專業人員,以確保理事會決策的正確性,防止因為籌措資金等因素而過多的吸收非專業人員。
三要正確處理好積極籌措資金與保持博物館公益性的關系。非國有博物館也是社會公益性文化單位,為了籌措資金,必然要與企業、企業家等社會組織和人士建立廣泛聯系,甚至吸收他們參與到博物館的決策與管理中來,作為回報,博物館可以為企業提供文化服務,包括:企業員工可以免費參觀、為企業客戶提供參觀接待服務、為企業進行文化活動策劃、企業冠名博物館研發的文化產品、企業掛名展覽及公益活動的協辦單位、企業領導掛名名譽館長、名譽副館長等等。但要始終堅持博物館的公益性質,防止利用博物館資源為企業生產經營做廣告,同時要嚴格遵守文物保護法的規定,防止從事違法文物交易,做到守住底線,不觸紅線。
非國有博物館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面臨著許多困惑和難題,比如:在理事會(監事會)成員不受薪的前提下,如何才能保證他們充分發揮作用?如何拓寬籌措博物館發展資金的渠道等等。這些都有待于非國有博物館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同時也需要文物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國有博物館的熱情幫助,共同推動非國有博物館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