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計課程是實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了這門課程,渴望掌握工作技巧,提高自己的社會競爭力。中職學校要改革落后的會計教學方法,將會計學科建設成為學校的優勢課程,應從以下三方面改進:一是更新教學內容,合理設置實踐課程;二是借助先進設備,建立會計實驗室;三是以學生為主體,改革考核辦法。
關鍵詞:會計課堂 教學現狀 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1-201-02
當前,經濟社會對會計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正在逐漸提高,學生不僅需要懂財務,還需要懂計算機、懂法律、懂管理、懂金融。培養實踐能力較強、職業素養較高的專業會計人才已成為當前中等職業會計課堂的首要任務。反觀當前教學現狀,發現會計課堂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弊端,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落后,教學管理模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如何改變當前會計課堂知識量灌輸多、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差的尷尬局面,是中等職業學校亟需研究的課題。
一、中職會計課堂教學現狀
(一)重理論教學、輕實踐環節
會計課程是一門應用型的學科,人才培養方案本應朝著實踐性教學的方向發展,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卻背離了這一教學方向。重理論、輕實踐是當前中職教育課堂面臨的首要問題。上課時,教師在講臺上費時費力地灌輸理論知識,學生在筆記本上大費周折地記重點,到了臨場操作時,學生卻一問三不知,任課教師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明白問題出在哪里。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與實用性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背道而馳。學生看似在認真聽課,作業也認真寫了,卻沒有對知識進行再加工,在忙碌的記筆記過程中沒有將知識變為自己的東西,不會應用,課堂教學變成了“紙上談兵”。
(二)缺乏教學實習基地
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資源匱乏也是制約會計課堂健康發展的一大難題,在教學設備的資金投入上,很少有學校愿意勻出一點資源,用于會計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設。輕實踐、重理論的確是課堂教學的不完善之處,但很多時候,教師卻是不得已而為之:連實習基地都沒有,如何重視實踐教學?教師能利用的教學設備無非是粉筆、黑板、少量的賬、證、表等實物展示,教學效果并不樂觀。學校沒有專業的實習基地,學生要自己聯系實習單位,實習環境差別大、實習待遇不統一,磨滅了學生的實習積極性。部分學生甚至敷衍自己,隨便找個單位蓋一下章,完全沒有起到實習作用。
(三)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課堂教學應當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但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卻忽略了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整節課都是教師在統治課堂,“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多學生上課時,帶著手機、平板電腦,在課堂上看電視劇、聽音樂,完全不配合教師的工作。教師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學模式,學生玩得再高興,他自巋然不動,口若懸河,自己講自己的。有些教師抱怨:這些中職學生學習成績本來就不好,上課根本不聽,我要是不多講一些,他們能學到什么呀?作為一名教師,應采取各種手段和方法,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覺自愿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二、如何轉變當前中職會計課堂教學現狀
(一)更新教學內容,合理設置實踐課程
1.為實現會計課程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在課程教學研究過程中,學校要優化教學內容,合理設置會計專業實踐課程。理論課程為學生實踐提供知識支撐,實踐課程深化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在專業課程設置上,務必要改變當前理論課程過多、實踐課程過少的教學現狀,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總比應確保在5∶5,齊頭并進。在傳統的優勢課程培養計劃基礎上,適當增加案例和實務模擬課程的比例。
2.為了幫助學生拓寬知識口徑,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課程體系應朝著科學化、合理化、包容化的方向發展,在專業主干課程基礎上,拓展會計相關學科課程教學,如金融學、管理學、法學、數學、經濟學、人際交往學等。學生不僅要學習基礎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財務會計學、財務管理學、會計電算化等專業課程,還要學習相關學科課程。經濟社會對會計人才要求正在逐漸提高,大型的跨國公司招聘的都是復合型人才,緊緊守著會計專業死知識,是難以在急劇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去的。只有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素質,才能讓學生在崗位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一席之地。
3.會計專業教學改革要關注經濟市場的環境變化,了解經濟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根據金融環境的客觀要求,結合學生主觀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改革。對于網絡新興的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研究人員要緊密關注,絕不在競爭中掉下隊來,為培養實用型人才保駕護航。
(二)借助先進設備,建立會計實驗室
1.教師要善于挖掘會計課程教學資源,綜合課堂內外教學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教學輔助資料。在會計教學中,經常需要畫很多表格進行講解,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在電腦上做圖,備課時不僅節約時間,上課時也能使學生一目了然,更直觀形象地感受數據變化。每個學校都有多媒體教室,教師要善于借助這些先進的教學設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面對當前會計領域層出不窮的教學內容,采用電教手段,將互聯網引入中職會計課堂,能很好地解決教學內容增加、課時量卻不能增加的教學困境,同時這也是對傳統“粉筆+黑板”教學模式的一次創新,可以讓學生掌握會計領域的最新專業技術,了解行業當前的發展趨勢。利用多媒體制作教學課件,可以讓教師專注于課堂教學,也能方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講解上,可以用手機拍下課件,或者課后用U盤復制教學課件,避免記筆記的麻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學校要加大對會計專業教學資金的投入,建立專業的會計模擬實驗室,將理論課教學與實踐課教學有機融合,幫助學生透徹掌握理論知識。建立專業的會計實驗室,學生可以在實驗室內模擬企業的會計部門,扮演不同的會計角色,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按會計工作程序進行模擬練習。中職學生很快就要步入社會工作,提前讓學生接受實習課程,可以幫助學生縮短畢業后進入工作狀態的時間,并且能在某種程度上滿足招聘崗位對學生有工作經驗的要求。學生通過會計實驗室的課程學習,能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教師要不斷完善實驗室的信息資源建設,開發多元項目資源、技術資源、軟件資源,使學生在足夠專業的實驗室練習中深入掌握會計理論知識,增強教學效果,提高實踐能力。
(三)以學生為主體,改革考核辦法
1.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開展教學活動必須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自覺地參與會計教學中來,實現會計課堂“教”與“學”的互動。
2.學校應改革會計專業考核方法,注重實踐過程中學生處理會計賬務和職業判斷能力的考核,關注學生學習態度及協作能力,兼顧賬套掌握情況的成果性考核。
職業教育一直以技能培養為教育主線,只有通過科學的實踐性教學,才能為社會培養出理論知識全面、實踐能力強的技術人才。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學校必須正視當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完善教學工作體制,向全面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進軍。
參考文獻:
[1] 周潔.財務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12)
[2] 陳玉榮.加強會計實踐性教學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J].會計之友,2005(3)
(作者單位:山西省晉城市中等專業學校 山西晉城 048000)
[作者簡介:王勖(1987—),女,山西晉城人,晉城市中等專業學校助理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基礎會計]
(責編: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