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光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公開講話和報道中,“創新”一詞出現超過千次。習近平總書記說:“堅持創新發展,就是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研究成果,其中實踐創新素養作為六大素養之一位列其中。9月14日上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來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以下簡稱“我校”)考察,對我校的“三創”教育工作開展贊譽有加,并在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雛創空間”留下寄語:“把學科建在產業鏈上,把學校建在開發區里,把工匠精神刻在學生心中,把創新意識融入學生血液。”這對中職學校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職學校創新教育的重點到底在哪里?針對中職學生的基礎與特點,通過近幾年的實踐與探索,我們認為中職學生的創新教育重在創新精神的培養,重在創新意識的激發,重在應用創新。具備創新精神的學生在面對將來的工作和生活時更具有韌性,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更喜歡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同時思想更加開放,更利于終身學習與終身發展。
近年來,我校始終堅持“立德崇高,精技惟新”的校訓,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模式,推進科技創新,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學校得到了跨越發展。
一、營造氛圍,強化機構抓隊伍
我校一直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強調“無情管理,有情交流”,領導和老師之間關注細節、關注個體成長。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下,教師團隊積極自主的精神被充分激發,老師們積極主動求變,探索挑戰,進而影響學生,引領學生的成長。通過辦學30余年的積淀,學校形成了“尊重個性,求同存異,鼓勵質疑”的師生觀。我們有位年輕教師,正是在學校這種理念浸染下,在寬松的氛圍里面,形成了強烈的探索創新意識,通過老教師的傳幫帶與自身的努力,現在已成長為我校學生創業團隊導師、學校“雛創空間”項目負責人。
學校專門成立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專項研究小組,由校長任組長,積極開展學生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組織成立了由全國職教名師楊明輝和電子專業組主任朱世民牽頭的 “三創”辦公室。
教學要創新,教師是關鍵,骨干教師是關鍵中的關鍵。學校非常注重“三創”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一直注意培養人才和發現人才,形成自己的輔導老師團隊。根據教師的個人特長和興趣愛好,選擇挖掘輔導教師。學校共建有五個名師(大師)工作室,成員有名師(大師)、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企業能工巧匠、青年教師。
二、立足園區,深化合作促雙贏
學校地處長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是高新區內唯一的中職學校,承擔著為長沙高新區核心產業和當地企業提供合格技術人才的重任。我們充分利用區位優勢,與園區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協議,已成為中聯重科、威勝電子集團、長纜附件等企業的員工培訓基地。2005年我校由長沙高新區主管后,高新區大力支持創新創業發展,出臺了《長沙高新區支持創業咖啡發展實施辦法》《“麓谷創新創業”引領工程行動計劃(2015-2020 年)》等文件,鼓勵區內企業和學校建立“眾創空間”“創業咖啡”。于是,學校的創新創業基地“雛創空間”應運而生。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校企合作體制的建立也催生了教師不僅僅局限于上好一堂課,更多的教師利用企業實踐的機會積極參與企業的生產、科研和技術改造。方細飛技能大師與長沙順田機械有限公司聯合設計制造了聯合收割機的核心部件之一——變速箱,專門設計夾具改進加工工藝,在四軸臥式數控銑機床上進行加工,保證了零件加工的質量。同時改進行走輪的材料與加工方法,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使用壽命。楊明輝老師與湖南科瑞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了智能機器人教學平臺,跳舞機器人、滅火機器人等產品目前已投入生產。
三、整合資源,強化措施抓推進
在教學內容方面,強調所學知識與時代同步,及時更新與企業接軌的生產性內容,按學生認知特點來組織教學內容。如以小發明、小制作為引領,加強了科技創新和專業教學融合,提倡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并倡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走進社會、了解社會。將專業課程與創新課程融合,做到學科間滲透,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以各種活動和信息化手段為載體,踐行項目教學、理實一體的教學方法,將科技教育融入活動中。
四、搭建平臺,拓寬渠道重素養
一是搭建平臺,定期舉行科技節。我校每年舉辦科技節,既組織了科技、制作、小發明、小論文等各類個人競賽,又組織多樣的團體競賽,這樣,一方面綜合檢驗學生的個體創新意識與能力,另一方面又強化團隊的智慧與力量,促進創新活動群體性發展。在科技節上向全校師生普及機器人的相關知識,營造科學校園的文化氛圍,增強同學們“科技興邦,為國成材”的熱情,積極推進學生的科技知識教育、科技意識培育、科技能力培養。
二是強化特色,常年開展社團活動。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比賽活動,擴展視野;鼓勵學生參加科技活動和小發明、小創造活動,我們以發明制作引領,同時,我們還按學生需求組建社團,著力推進校園精神文化的內容創新和形式創新,讓學生在各種活動鍛煉中,實現創造性和娛樂性的統一發展。
三是成果引領,推進團隊項目建設。2015年我校獲批湖南省卓越學校建設單位,學校將創新教育作為一個特色項目建設,推出 “雛創空間”特色項目,激活中職學生創新“基因”和培育團隊創業“種子”,統籌校內和校外資源,建立中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和創新成果孵化基地,為學生搭建創新平臺,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為中職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創業服務。目前已有的學生創業“種子”項目有:金睿文創、立維VR、魔幻手機、欣圖設計、雛鷹新媒體、睿澤BIM、幻頁PPT、粽子校園。除此之外,學校還支持以黃炎培大賽獲獎選手為法人代表的創業平臺——智融電子公司。
五、激活機制,轉變方式重過程
全校形成了“整合知識,探究創新,調整方法,引導發明”的專業建設模式;創新形成了產品代替作品、作品代替作業的實習實訓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我們還建立了多維立體的學生評價體系,學生的德育是我們考慮的第一位,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從教師到學生,我們提倡民主管理,學生會、團委等學生自治組織運轉良好。同時我們也鼓勵學生自主管理,實施班級輪流文明值周,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管理中來。增進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育學生的“三創”精神與“三創”能力。
六、注重實效,頻傳捷報樹品牌
一是競賽奪桂冠。近三年來,我校學生代表湖南省參加全國職業院校學生技能比賽,共奪得1個金獎、12個銀獎、29個銅獎;參加全國教育機器人大賽蟬聯一等獎;教師在創新杯、信息化等全國職業院校各類教學大賽中獲7個一等獎、14個二等獎。學校成為國家級重點、湖南省示范性中職學校、湖南省首批卓越職業學校、湖南省最具民生影響力教育品牌。
二是科研結碩果。近五年來,我校學生共有各類小發明、小制作256件,教師發表關于創新創造的論文63篇,有3項技術發明專利已被企業購買,投入生產,創造了不菲的價值。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大賽,有11件作品獲市級以上獎勵,特別是在2012年全國第六屆勞技作品邀請賽中,《人離自動斷電烤火爐》作品榮獲金獎。2014年我校申報的成果《以發明制作引領中職學校創新創造教育的探索與實踐》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5年5月,我校參加長沙市大中專學生創業大賽,獲得“自主創業項目設計競賽”一等獎、“創業實踐活動”團體一等獎。《睿澤BIM鋼筋翻樣工作室》獲教育部全國文明風采創業規劃類一等獎。此外,參加湖南省黃炎培職業教育創業規劃大賽、湖南省“DI”創新思維大賽、長沙市“奇思妙想闖七關”競賽,共獲市級及以上獎勵32人次。學校先后獲評長沙市科技教育先進單位、長沙市創新型學校。
少年強則國強。提高民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其基礎在于少年。為全體學生種下創新精神的種子,培土施肥,靜待花開,是我們 “三創”教育的期望。我們提倡學生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給他們一定的物質支持和技術支持去創業,并沒有一定要求學生能有多么偉大的發明、生產多么高端的產品或者成立多么了不起的公司,更多的是希望學生能改變因循守舊的精神狀態,勇于去冒尖,去爭當領頭雁。我們堅信,在學生心中播下一顆種子,一定會有開出花兒的時候。
(作者單位: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