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進霞



【摘要】如何處理好初、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銜接問題,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將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時間的投入、成績的好壞,甚至工作的選擇。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讓高一學生順利完成從初中到高中的過渡是值得高中教師在平時英語教學過程中認真探究、深入探討的。
【關鍵詞】高中英語 英語知識 銜接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2-0296-02
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己選擇和確定探究的課題,并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要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求知。使之在親身的實踐中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探究性學習的實質是一種對教育的理解,對學生的認識。它要求教師充分調動和保護學生自我探索、求知的欲望和熱情,這種欲望和熱情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動力,因此,探究性學習的觀念應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融會于學生學習的任何方面。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改變過去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的傳授語言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習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語言學習及交際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中職英語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目標
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技能進行實踐應用,注重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和親身體驗。所以,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具有以下幾個目標。
1.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對待困難的堅強態度
中職英語教學的內容涉及古今中外的社會、科學、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學生通過探究性學習,可深入了解科學對于社會與人類進步的意義與價值,并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在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進行認真、扎實的探索,實事求是地得出結論,這就是培養學生不斷進取的精神,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和品格。
2.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性學習通常是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開展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充當著主人的角色,他們把學習看作是自己的責任,教師只要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就可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并運用他們已學的知識和經驗收集資料,進行分析和調查探究,得出結論,設計解決問題方案,并組織學生進行成果交流活動,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探究方法,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并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而形成多邊的教學交流,形成開放、自主、活躍的課堂氣氛。而且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創設問題情景,利用趣味性去點燃學生探究的激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一種好奇、渴望的境界,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態度。
4.培養學生學會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為了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就需要圍繞探究的問題主動地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歸納信息,學會判斷知識辨別信息的價值,并恰當地利用信息解決問題。
在英語學習中,利用網絡收集信息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也為學生運用英語提供了真實的語言環境。
5.培養學生具有探究和探索的能力
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實踐歸納,既獲得了知識,也鍛煉了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再實踐——再認識”活動,這樣不僅鞏固和擴展了所學知識,而且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和欲望。
二、中職英語教學法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具體方法
課堂教學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主渠道,然而要將探究性學習真正做好,就要求教師精心策劃課堂教學,通過實踐,發現“通過問題解決來學習”的方法有利于探究性學習的展開,它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的理論為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學習英語中經歷四個階段。
(一) 創設問題 確立目標
比如我們在學習“a letter from Anna”時就先設置一個問題,英語信件和中文信件一樣嗎?如果不一樣,都有什么區別,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想辦法解決,他們就會相互對比,相互詢問,以及查閱資料,想方設法找出答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切忌將學生的探究向已有的結論引導,應為學生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
(二)注重梳理 學會歸納
學生們在獲得材料后,用通過分析、綜合、歸納、提取找出事物的本質和變化規律,這就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對同一語境進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側面的思考。并對不同的表達方式,各種意見進行系統、全面的整理、歸納,這對學生在學習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鏈作用很大,從而使知識結構化,如在學“Whats the matter”這一課時,學生進行整理:
Offering help Whats the matter?
Can I help you?
Shall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Would you like any help?
在學“Ask the way”時應這樣整理:
Asking the way Can you tell me how I can get to A?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A?
Can you tell me where is A?
Where is A?
Which is the way to A?
(三)解決實際問題 勇于開拓創新
有的卻只適合于特定的場合。比如:從醫生、售貨員、服務員到陌生人,不同身份的人用不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教師可讓學生通過個體的實踐活動來感知在特定場合下的特定說法,解決實際問題,并且教師引導學生敢于創新,利用自己感興趣的方法,把這些實際問題轉化為個人知識,這樣能使學生自始至終參與教學,處于積極學習的狀態之中,最后,教師引導學生一起通過制作圖表使這一語言系統化:
Offering help
doctor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Whats wrong with you?
What has happened to you?
Whats the trouble with you?
Whats your trouble?
Shop assistant What can I do for you?
Can I help you?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
May I help you?
Can I be of any assistance to you?
Waiter Do you want…?
What will be the pleasure?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
What would you like?
What dishes would you like?
stranger Can I help you?
Shall I help you?
Whats the matter?
What can I do to help?
三、結果與分析
以上教學方法充分展示了探究性學習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實踐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始至終參與教學,處于動態學習之中,體現了學生是教學主體這一原則,這一學習方法還可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設計出不同的任務化活動,讓學生通過與學習伙伴合作,協商去完成任務,學習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內在力量,提高了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培養了他們與人共處的合作精神和參與意識,并在完成任務中充分發揮了自身潛能,實現了自我價值,這也正是當前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