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虎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00-01
摘 要 發球是羽毛球運動中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術,也是羽毛球比賽中制勝的關鍵。正手發高遠球是單打的主要發球手段,也是學習發球技術最基礎的練習。為了讓學習者能更好地掌握正手發高遠球技術,本文著重從握拍法、準備姿勢、揮拍動作等技術進行分析,并對羽毛球正手發高遠球技術作用、要求、教學方法以及動作糾正方法作粗淺探討。
關鍵詞 羽毛球 正手發高遠球 作用 要求 教學方法 動作糾正
一、正手發高遠球技術的要求
(一)握拍的要求
首先,握拍的時候,手部的肌肉要適當地放松。擊球前,食指與中指間有一定的距離,手心不要靠在拍柄上,手心到虎口之間應留有空洞。在擊球時,握拍由放松到握緊,虎口也隨之夾緊,食指與中指靠攏,虎口到手心之間的空洞也不見了。但在球擊出以后,又要很快地恢復到放松握拍的姿勢[1]。其次,握拍要靈活,初學者都是從最基本的握法開始的,賽場上擊球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擊球方法對握拍法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做不同的擊球時,需要靈活地對握拍法作調整,擊球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準備姿勢的要求
練習者利用正手發高遠球時,要選擇合理的位置站位。正手發高遠球站位是在靠近中線,離前發球線1-1.5米左右的位置,這個位置靠近球場的中心,和四個角的距離相近,練習者就沒有明顯的死角[2]。但這個位置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根據發球者個人的特點進行調整:力氣偏大其控制不好的人位置可以稍后移一點,以免發球出界;力量相對薄弱的位置則需根據自己的情況前移,這樣才能保證高遠球的質量。在準備時,身體左肩要正對球網,形成側身對網的姿勢,最后,眼睛要觀察對方的站位,不能死盯著自己手中的球。
(三)揮拍動作的要求
練習者利用正手發高遠球時,放球是不能上拋的,可是有許多的練習者理解不透或者心理過于緊張,在放球的過程中出現丟球或上拋的現象,然后再去揮拍擊球(還有的顛倒次序先揮拍后放球),這樣的放球破壞了擊球的節奏,擊球的位置也會有偏差,同時,會影響到揮拍時拍面的方向與角度,從而影響發球的質量。在揮拍時,要控制好拍面的方向與拍形角度。對擊球點的選擇是否合適,也將決定著擊球質量的好壞,它將直接影響練習者擊球的力量、速度、弧線、落點,最終將影響運動員擊球的效果,最后擊球后要回動。發球動作完成后因立刻轉換為接球時的準備姿勢,積極迎擊對方的回球,才能找到最佳回擊點。
二、羽毛球正手發高遠球技術的教學途徑與方法
有人曾做過這樣的比喻:“羽毛球的球拍是選手手臂的伸延。”正確的握拍可以使球拍與人的手有機的融為一體,選手可利用這只“延長的手”隨心所欲地迎擊不同方向、不同速度的來球,達到手與球拍之間完美的結合[3]。所以,握拍法就成了初學者首先要掌握的羽毛球基本技術之一。學會正確的握拍方法是掌握合理、準確、全面的擊球技術的前提條件,而不正確的握拍方法會妨礙各種擊球技術的掌握和技術的進一步提高。
(一)握拍法技術的教學方法
首先,使拍框與地面垂直。張開右手,使虎口對準球拍的第二條棱線,然后用近似握手的方法握住拍柄,拇指和食指貼在拍柄兩側的亮面上,其余的三指自然握住拍柄。
(二)正手發高遠球技術的教學方法
一般站在發球區內離前發球線1米左右的中線附近,左腳在前(腳尖對網),右腳在后(腳尖斜向側方),兩腳距離與肩同寬,上身自然伸直,身體重心放在右腳上,成左肩斜對球網之勢[4]。右手握拍向右后側舉起,肘部稍屈。左手用拇指、食指、中指夾持羽毛球的中間部位舉在身前,兩眼注視對方準備接球的動向,呈發球前的準備姿勢。持球手松開,使球自然下落;持拍臂自上而下沿半弧形做回環引拍動作,同時開始轉體。以肩為軸、上臂帶動前臂,形成臂在前拍在后,當球拍觸球前,前臂揮動速度加快,帶動手腕向前上方閃動,由原來伸腕姿勢經前臂內旋至屈腕,擊球后,球拍要隨著慣性揮拍到左肩上方[5]。
三、正手發高遠球常見的錯誤動作
(一)準備姿勢不正確:發球前準備姿勢不是左肩斜對球網,而是整個上體正對著球網方向,重心不是落在右腳上,而是將重心落在兩腳之間,從而造成在擊球的過程中沒有轉體動作。
(二)左手持球偏低、偏近,或者左手放球時不是讓球做自由落體運動,而是向上拋球,致使球在空中旋轉,減少了球的穩定性,從而影響了擊球;放球太晚,等球拍揮動到體前時才放球,致使擊球點太高,離身體太近,影響了正確的揮拍動作。
(三)揮拍路線不是自右后經右前下方,再向左上方畫弧,而是橫掃,致使出球的弧線不高。
(四)擊球前握拍太緊,使得擊球時手腕的靈活性、手腕的鞭甩幅度和手指力量的發揮受到限制,使最后的擊球力量沒有發揮出來。
四、建議
(一)教學中增加教學比賽,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發揮個性優勢的空間,同時培養學生終生體育的理念。另外,教師應與學生多做交流,鼓勵學生多采取一些全身性的運動。
(二)在增加教學比賽的同時,也要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區別對待教學,盡可能地把同一層次的學生安排在同一組,這樣才能不使學生感到有自卑感而喪失學習動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優秀的發展。
(三)教學比賽結合基本理論及規則裁判法,這樣有助于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欣賞比賽的能力。同時結合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更加生動。
參考文獻:
[1] 仲達.羽毛球教學中的“一個關鍵”和“四個基礎”[J].體育教學.2005.1.
[2] 潘四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運用意念訓練的研究[J].嘉興學院學報.2005.17(3):122-124.
[3] 段文義.羽毛球基本技術教法的突破與創新[J].湖北體育科技.2003(1).
[4] 段文義.論縮短羽毛球教學周期的有效途徑[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3.4.
[5] 郭秋生.羽毛球運動健身價值的相關性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