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作為21世紀最有希望的朝陽產業之一,動漫產業逐漸得到國家的重視,然而近年來日本動漫產業快速發展,占據了中國動漫大市場,吸引了大部分中國漫迷,相比之下,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相對緩慢,很少有吸引到廣大漫迷的作品。本文旨在分析日本動漫風靡中日的原因,以此為啟發,為中國動漫提供可以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日本動漫;中國動漫;啟發;經驗
[中圖分類號]:J21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7--01
日本的動漫產業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其出品的眾多動漫精品風靡亞洲以及歐美市場。《名偵探柯南》、《火影忍者》、《海賊王》等經典作品在各地都吸引了大批漫迷。而和日本動漫有著差不多年齡的中國動漫自從進入20世紀以來則很少有吸人眼球的作品。在逐漸與世界接軌的今天,中國如果想在動漫產業有所發展,就應該分析自身的原因,借鑒外來經驗,將帶有中國特色的動漫發展壯大。
一、日本動漫的特點
畫面唯美是日本動漫的特點之一。櫻花飄落,飄逸的校服裙擺,唯美的和服都是日本動漫畫面的加分項,每一幀圖畫都是經過精細的加工制作出來。2003年榮獲奧斯卡最佳長篇動畫獎的《千與千尋》的制作人鈴木敏雄認為,動漫制作應該精益求精,以制作的角度講,日本動畫應該是一門工藝,而不是生意,日本動畫制作人更應該成為工匠而不是商人。日本動漫的優勢在于此,這種以藝術為首要創新的定位,賦予了日本動漫更為深厚的本國文化基調。[1]
配樂精良是吸引漫迷的另外一個特點。日本動漫中的配樂按照作品的種類精心制作,青春熱血類配樂激昂,校園唯美類配樂清新,歷史戰爭類配樂沉重。很多漫迷甚至是因為配樂而去關注動漫原作。
配音及周邊產業進一步促進的日本動漫的傳播。在日本動漫中,聲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聲優是一部動漫的靈魂。聲優見面會更加宣傳了動漫,使其在日本本國以及中國快速傳播。另外一個促進日本動漫發展的是動漫周邊,比如cosplay服裝,手辦,禮品袋及卡片等等。
日本動漫快速發展的核心是賦予其中的意義,其意義符合大眾思想審美,其英雄是集體主義英雄,內容崇尚物哀之美,并對自然神靈充滿敬畏,不論是飛禽走獸還是植物山水石頭都被認為有自己神靈護佑著。[2]這恰恰是能夠感染到觀眾的地方。《黑子的籃球》中便講述了一個通過和隊員間的團結協作來贏得勝利的故事,而這符合一般大眾的價值觀。
二、日本動漫帶給中國動漫的啟發
2015年暑期上映的《大圣歸來》為中國動漫界帶來一絲希望,漫迷們高呼“國漫雄起”,深切地表達了中國漫迷希望本國動漫界能夠繼續進步,最終能和日漫抗衡。而根據日本動漫的發展經驗,中國動漫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重新定位思考自身,以促進自身動漫產業的發展。
(一)做好動漫受眾定位
目前,大眾以及主流文化對動漫的認識還停留在“動漫只是少兒節目”、“動漫是教育工具”,動漫遠遠沒有獲得應有的位置。[3]殊不知在中國被日本動漫吸引的大部分是青少年及成年人。中國動漫如果想做大做強,首先要懂得受眾的心理,《喜羊羊與灰太狼》確實是一部不錯的少兒動漫,但也只能吸引兒童,中國大批成年漫迷仍然被日本動漫深深吸引。因此中國動漫可以針對不同年齡段做出不一樣題材的動漫。
(二)與民族文化結合
中國動畫對世界動畫最具影響的是水墨動畫,開世界動漫先河,水墨動畫更被當做中國動畫的標志。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是《小蝌蚪找媽媽》,法國《世界報》評論這部影片時贊揚說:“中國水墨畫,畫的景色柔和,筆調細致,以及表現憂慮、猶豫和快樂的動作,使這部影片產生了魅力和詩意。”[4]中國動漫應該結合自己所長,將民族文化與動漫發展結合起來,同時用中國傳統樂器為動漫配樂更能增加其吸引力。
(三)與現代科技結合
日本動漫之所以畫質精良原因之一是其科技發達,制作者將動漫與先進的科技結合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后期制作”。上文中提到的《大圣歸來》是國漫技術進步的一大標志,中國動漫應在這方面繼續努力,用先進科技制作出更加精良的動漫。
(四)注重題材多樣化
為避免給兒童帶來不良影響,動漫能夠通過審核在電視臺播出的不多,題材也僅限于一些小動物。中國動漫制作人應在保持作品優良性的基礎上擴大題材,促進題材多樣化,這樣才能吸引更多觀眾。
(五)適當發展動漫周邊
發展動漫周邊是推廣動漫的一個很有利的工具,中國動漫制造商應退出一些吸引人的公仔,小玩具等,為宣傳中國動漫而努力。
三、總結
中國動漫產業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動漫產業的發展關系著中國文化的推廣,其不僅可以普及很多中國特色文化,還可以啟迪下一代,培養其愛國主義。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需要多方面共同協作努力,而這也恰恰應該是國漫所要宣揚的精神。團結合作,迎接挑戰。
參考文獻:
[1]杜小平.對比中日兩國動漫發展歷程探究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策略[D].山東: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彭甜甜,蔡金萍,申騰.對比中日動漫民族文化的表達與創新[J].電子制作,2013,(17):273.
[3]胡麗莎.動漫傳播與少年兒童[D].江西:南昌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7.
[4]張璐.構筑中國動漫的靈魂—對比中日動漫中的民族文化表達[J].新聞愛好者,2012,(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