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彩霞
【摘 要】近年來,隨著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市場對體育英語翻譯人才需求日益增多。我校英語專業立足學校特色,以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上進行了相應調整。本文以筆譯課程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在培養體育英語翻譯人才目標下,進行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改革嘗試。
【關鍵詞】體育英語翻譯人才;教學理念;教學模式
0 引言
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我國體育產業也正朝著全球化的趨勢發展。在體育產業全球化進程中,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起著重要的媒介作用。體育院校如何培養出既精通英語又熟知體育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各體育院校開始了體育英語這一特色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自己課程設置和模式,已初見成效。本文以筆譯課程為例,探討其在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方面進行的改革嘗試,期望對我國體育英語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盡一點綿薄之力。
1 體育英語翻譯人才需求現狀
語言服務行業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并不是一個很成熟的產業。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萌芽,9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初步形成,進入21世紀后,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使得語言服務市場進入迅速發展時期。作為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體育產業,近年在全球經濟背景下,得以迅猛發展。各大國際體育賽事在中國的舉辦,職業俱樂部的發展,體育英語語言服務市場對翻譯人才的需求呈現緊缺狀況。體育英語翻譯人才需求不僅僅局限于賽事翻譯,而且與體育相關的各機構需求也日益增多。例如:奧運相關官方機構、體育文化傳播公司、體育新聞機構、外資體育機構等。
2 體育英語翻譯從業人員現狀分析
體育英語翻譯人才是指精通英語技能并熟知體育專業知識、了解東西方體育文化、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專業人員。但是,現有體育英語翻譯從業人員來源途徑眾多,體育院校、非體育類院校英語專業畢業生、海外人員、外籍專家、高校教師、翻譯公司簽約人員等。從業人員的非系統性和專業性,造成了部分人員英語技能突出、體育專業知識不夠夯實,對東西方體育文化了解欠缺。在翻譯過程中,因為專業性的欠缺難免會影響翻譯效果、嚴重者還會產生誤譯。現有的體育英語翻譯人才,有小部分是體育從業人員,這部分人熟知體育專業知識、精通東西方體育文化,但是英語語言技能稍薄弱。從以上分析來看,體育英語翻譯人員還有待進一步的專業化,體育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的系統性和專業化勢在必行。
3 筆譯課程模式改革
復合型體育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我校體育英語專業進行了相應課程設置和模式調整。筆譯課程作為體育英語翻譯人才培養的主干課程之一,進行了課程理念和課程模式的調整。
3.1 課程理念
經過多輪教學實踐,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筆譯課程確定了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師生互動為主體”的多維教學方法;融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在整合校內實踐資源的基礎上,挖掘體育類院校語言實踐特色,體現專業間的滲透與融合;落實“全面發展的體育英語方向翻譯人才”的培養目標。構建內容為依托的筆譯實踐教學體系。筆譯教學逐步改變以往單一的、被動式的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生能力培養以提高其綜合素養為主:包括語言技能、文化能力、翻譯轉換能力、學科知識、思辨能力、協作溝通能力以及組合能力等。真正實現高等教學的目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3.2 課程內容
現有的筆譯教材是大部分普通高校所使用教材,目標是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翻譯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了解英漢兩種語言在語法、詞匯方面的異同,掌握英漢互譯的基本技巧和技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其培養目標過于普泛性,缺乏實用針對性,與我們學校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體育英語方向”契合度差。針對這種情況,筆譯課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授課內容有所調整,把體育英語方面的知識和內容滲透到翻譯教學中來。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期刊、體育新聞、體育項目、體育競賽規則等文本翻譯。使學生在語言技能習得的同時,對體育文化及體育專業知識熟練掌握。
3.3 課程實踐
3.3.1 項目模塊教學
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 都由學生自己負責。項目教學法主張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從嘗試入手,從練習開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等,學生唱“主角”,而老師轉為“配角”,實現了教師角色的換位,有利于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教師作為項目總負責人要對授課內容進行項目規劃,項目規劃的依據以翻譯素材的主題為主。例如文化主題和體育主題。文化主題中可細化為社會文化、歷史文化、飲食、風俗文化等。體育主題可細化為體育項目、體育新聞、體育期刊等。教師教規劃好的主題項目分發給學生。安排學生在課后完成。上課時,由學生對項目主題進行講解,教師對學生的講解進行指正,并引導學生予以討論文化主題和體育主題項目的選取,一方面滿足了學生對英語言文化的習得,另一面滿足了學生對體育專業知識的了解。
在進行項目任務實踐時,教師將任務布置下去,從查找資料到譯文的提交都由學生獨立完成。這種項目模塊教學會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3.2 討論式互動教學
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建立一種師生之間互相溝通、互相啟發的動態教學模式。在討論互動式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教學中的某個內容設置問題,通過全體師生的討論互動,對所設問題予以解決。例如,在學習某種翻譯技巧時,教師會列出大量句子,與學生一起討論分析如何運用該翻譯技巧。討論互動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師生討論、生生討論、小組討論、課上討論、課下討論等。在問題討論過程中,不僅有助于學生分析能力、思辨能力的提高,而且對學生的溝通能力有一定促進作用。
3.3.3 學科融合互助教學
體育院校英語專業教師普遍英語技能突出,體育素養薄弱,這就使體育和英語學科的有機融合增加了難度。因此加強英語教師與體育專業教師在教學和科研等各個層面上的橫向合作和交流非常重要。首先,采用合作式教學,體育教師和英語教師同時進行相同內容的教學。例如在進行高爾夫球比賽規則語料翻譯時,體育教師與英語教師做到同步講解,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內容學習和語言學習不脫節,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其次,英語教師和體育教師在科研上互相合作,共同探討編寫符合學生能力水平的教材,為體育英語學習提供較好的學習語料。
3.3.4 內容依托實訓教學
打破課內教學單一模式,以實訓延伸課程教學空間。筆譯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并以實踐為主的技能型課程。課程性質決定了本門課程必須大量動筆實踐。課內教學能夠滿足基本的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的習得,但是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大量實踐,因此課外實踐對于翻譯理論的鞏固和學生翻譯能力的提高十分必要。安排學生成立課外翻譯小組,進行社會性翻譯練習,使學生在翻譯實戰中不斷提高綜合能力。
為學生提供翻譯平臺,幫助我校體育教師翻譯外文音頻及文本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提高語言技能和體育學科知識,而且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予以改正和提高。
鼓勵學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成立體育英語翻譯工作室。拓展實踐平臺,與社會接軌,利用所學知識為體育英語文本翻譯貢獻力量,并獲得一定的利潤回報率。
4 結語
在培養體育英語翻譯人才的具體教學實踐中,筆譯教師應在如下幾個方面予以注意:(1)翻譯內容的選取上,要目的明確,難度適中,項目規劃科學。(2)不要過度夸大內容的習得,忽略語言技能的提高。語言是內容的載體,而內容又反過來服務于語言的提高。二者應該互為促進,互為提高。(3)注意教學效能反饋,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陳法春.英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該如何界定實踐教學[EB/OL].(2013-10-30).http: //www.elarning.sohu.com/.
[2]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李在輝.體育后備翻譯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7).
[4]宋寶嬋,田學禮.我國體育翻譯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2).
[5]葉苗. 翻譯教學中的交互模式研究[J].外語界,2007(3).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