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子
摘 要:高職院校在不斷的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生人數在不斷的增加,其生源結構具有多元化特點,學生文化基礎、素質等均存在較大的差異。在現代化教育中,不僅需要重視專業知識的培養,還需要加強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本文就生源多元化背景下學生素質提升工作現狀進行分析,并探討學生素質提升的優化策略,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生源;多元化;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工作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232-01
一、引言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分為三大類:①來自普通高考招生的學生;②來自單招招考的學生,例如職高生、中專生等;③來自五年一貫制的學生。第一類學生質量普遍較高,通過高中系統學習,具有較好的學習基礎。第二類學生實踐技能較強,但文化功底較弱,學生的自覺性較差。第三類學生的綜合素質普遍較低,文化基礎差,自控與自律能力較低。在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或貧困家庭,父母通常在外務工,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比較缺失。另外,學生適應能力較低,從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轉變為自主安排學習的這種學習方法感到無所適從,對集體生活與人際關系不習慣。并且部分學生對自身所學的專業不夠了解,缺乏興趣,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普遍較低,給教育工作帶來影響,需要加強人文素質培養。
二、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提升工作現狀
(一)對素質教育認識不到位
在高職院校中,通常會過分重視專業教育,對人文素質教育工作不夠重視。而在現代化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高職院校需要對學生實施全面的發展教育,不僅需要重視專業技能、文化知識教育,還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大多數在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提升工作中,對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充分,缺乏正確的認識。或者對人文素質教育認識比較模糊,對其教育目的、作用等不夠清楚明白。甚至部分人認為人文素質教育可有可無,從而導致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普遍較低[1]。
(二)忽略人文精神培養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從青少年逐漸向成年過度,在人生閱歷、思維能力以及辯證思維能力培養中,需要不斷加強培養,并逐漸走向成熟。而高職院校學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自我中心的特點比較明顯,通常只會從自身的角度來考慮與觀察問題,通常只能夠認識與了解表面現象,忽視了事物的本質。高職院校學生自控與承受挫折的能力較差,在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與挫折時,容易出現消極現象,會失去自信,心理素質較差。因此,需要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與鍛煉。而實際上,在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提升工作中,對學生人文精神培養不夠重視,導致學生素質培養工作效率較低。
(三)交際能力與適應能力培養不夠重視
高職院校學生中大多數學生的交際能力與適應能力較低,不善于表達,對新的環境無法快速的適應。根據調查顯示,部分學生在人際教育與適應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而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提升工作中,沒有對學生的交際能力與適應能力進行重點培養,導致學生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對問題處理不夠全面與完善[2]。
三、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提升優化策略
(一)更新教育觀念,重視素質教育
由于高職院校培養的對象會直接面向社會,人才的培養應滿足社會需求。在高職院校學生素質提升工作中,需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以便更好的適應社會與工作崗位需求。通過對人才市場的需求進行分析,制定出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培養工作的方案,確保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匹配。在素質教育中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與全面素質,具體包括交際能力、創新能力、自學能力、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等。促進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二)發揮榜樣示范作用
在高職院校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教師是素質教學的指揮者與實施者,教師的綜合素質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素質教育的成果。教師應該為學生樹立榜樣實示范作用,引導學生素質的提高。教師應該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言傳身教來引導學生重視人文素質的培養。通過日常的行為來表達精神風貌與氣度修養,在潛移默化的情況下給學生以示范作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認真執教、盡職盡責,以便提高學生的自覺行為,將人文精神滲透在課堂與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3]。
(三)在課程體系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的教育需要與人文知識教育相互結合起來,在課程教學體系中通過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學生將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中,可以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在專業課程教學中,不僅能夠確保學生在獲取專業技能的同時,能夠對自身的人文素養進行升華。在專業課程中,需要積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在合作學習中鼓勵學生與小組成員合作,共同商討學習成果,以便培養學生的合作、創新、誠信、敬業等人文素質。同時,在課程教學中,可以適當的加強職業價值觀、職業指導等方面教育,以便確保學生能夠盡早接觸職業相關內容,更好的適應社會。
四、總結
在生源多元化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需要對學生的素質加強教育。在目前學生素質提升工作中,針對不足需要重點分析,以便制定出更好的解決方案。在高職院校中,對學生的培養不僅需要加強專業化技能培養,還需要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以便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確保學生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綜合型人才。
(作者單位: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職院學生素質提升工作現狀及策略探究》2016年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教育科學研究課題HXGJY1601
參考文獻:
[1]曹冰雪.生源多元化背景下告知院校學生素質拓展教育創新實踐[J].黑龍江教育,2015,23(12):903.
[2]付成波.職業院校人文素質教育探析[J].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21(8):187.
[3]劉莉莉.中職學校學生人文素質現狀、問題及教育策略[J].蘇州大學學院,2013,11(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