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雷 胡慶宇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學生法律意識不斷增強,這與傳統高校學生管理的管理制度、方式等產生了矛盾和沖突,如何實現高校學生管理創新工作法制化成為高等教育領域中的突出問題。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高校學生管理法制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路徑。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法制化;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245-01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民主法制化的理念深入人心,不斷滲透延伸到社會各個領域。在當今高校,學生法律觀念逐漸增強,維權意識不斷提高。然而,當前高校法制管理建設尚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在學校各項管理工作中還未完全實現法制化。長期以來,一些高校仍堅持重行政輕法律的傳統管理模式,強調義務忽視權利,致使高校和學生之間的矛盾沖突日益增多。因此,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設迫在眉睫。
一、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制化的內涵
學生管理工作法制化,指的是為了維護學校教學秩序和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對管理的主體、行為、權限以及管理監督進行協調,的一個過程。依據法律法規,明確高校、學生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從而更好地進行高校學生管理,維護雙方地合法權益。
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法制化存在的問題
隨著依法治國戰略的不斷推進,教育部門逐步加大對學校法制化管理工作的建設,但在此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學校管理者法制意識淡薄
學校管理者法治意識淡薄,沒有意識到其管理活動受法律約束,容易造成違法行為產生而不自知的問題。隨著學生群體法律觀念的增強,其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學校中出現多起學生狀告學校事件,在這個過程中高校沒有以平等的姿態與學生共同學習進步,而是以高高在上管理者的姿態來維持學校紀律,約束學生行為,不僅不能很好的解決學生與學校之間的矛盾,而且使得矛盾積累,一方面使學生對學校產生對立情緒,關系緊張;另一方面學生在學校的管制下,對學校的環境失望逐漸對一些不合理現象習以為常,不知道運用法律的思維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影響學生價值觀念的建立。
(二)高校管理制度與教育法律體系的矛盾
我國初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法體系,但在實施過程中,各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的確定有較大的空間,還存在諸多問題,缺乏相應的法律部門對高校管理制度的監督和管理,使其實際與教育法律相矛盾。在高校中,高校管理制度與教育法律體系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侵犯學生受教育權。首先在入學體檢上各校要求不一,有些高校對殘疾學生不予錄取,取消其入學資格,使學生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其次體現在很多學校將學生的學位證與四級成績掛鉤,學生考試作弊取消學位證等措施,使學生的權益受到侵犯。
2、侵犯學生公正評價權。在高校中由于對學生的評價包括多方面,所以部分高校在對學生的綜合評價過程中出現不實評價,主要是在班級、年級實施評價過程中,不能很好的對學生的活動、工作進行準確的調查,出現部分學生弄虛作假的現象,不能很好的保證學生公平的評價的權利。
3、侵犯學生參與權。學生有知道自己所學專業真實情況的知情權,存在高校學生畢業時的學位類別與老師承諾的不同的情況,使學生陷入被動的境地。學校的規章制度的制定、修改沒有要求學生或學生代表參加,使學生主體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對制度中的一些條例的意見和看法不能有效的表達,侵犯學生的參與權。
三、高校學生管理創新工作法制化路徑
(一)提高法律意識,加強法制教育
高校需提高法律意識,加強法制教育。高校提高法律意識,首先要加強高校管理者的法律意識,提高教師隊伍的法律理論;其次是加強對依法管理理念的學習和宣傳,在學校形成依法治校,公平、公正的氛圍;最后將法律作為制定管理制度的約束條件,聘請專職司法人員對制度進行修正保障學校和學生的權益。加強法制教育主要是加強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學校要組織專門的政法老師對涉及到學生的法律知識進行講解和傳輸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意識,實現學校和學生的共同成長。
(二)完善管理方式,形成規范管理
高校要形成正式的管理程序,增強信息公開化、透明化,自覺接受監督,形成規范化管理。首先,學校相關部門的辦事程序要清晰透明化,以人為本,對學生進行管理,并為其提供服務,避免官僚主義作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其次,對學校的規章制度、學生的獎懲作出明確的解釋,使信息公開化,同時接受學生的建議和意見進行及時回復,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充分發揮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最后,為保障學生的參與權、知情權等權利,學校可以利用官網等平臺強化對學校收費行為、招生工作流程及學生評定工作實施細節監督,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提出質疑,并及時解決相關問題。
(三)建立健全學生權利救濟方式,維護學生合法權益
建立健全學生權利救濟方式,維護學生合法權益。首先,建立校內聽證制度,當學生對學校的處理決定存在異議時,學校按照聽證程序,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邀請學生代表參加并發表意見,學校對學生的意見給予正面的回復,客觀公正切實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其次,通暢行政復議途徑,學生對學校做出的校內評審不滿意時,可以進一步向上一級教育行政機關單位申請行政復議,學校建立針對學生申請復的通道,簡化程序,根據學校的實際與上一級相關部門建立通道,以確保申訴決定的民主、公正,最終找到最佳解決方法。最后,鼓勵學生參與到學校管理法制化建設中,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對學校的認同感進一步促進學校更好的管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四、結語
隨著中國越來越重視教育事業,為了實現傳授知識和教育人才的目標,高校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依法管理學校,切實落實學生管理以正確教育、培養和約束學生,促進學生實現良好發展。
(作者單位:1.華北電力大學學生處;2.華北電力大學校團委)
基金項目:2014年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HB14JY027)
參考文獻:
[1]孫愛民,孫懷安.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路徑[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