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菊 熊濤 屈藝 唐軍 母得志
摘 要:隨著國家生育政策調整,兒科醫師緊缺是社會面臨的難題。國家衛生部門為加強兒科專科醫師培養,提高兒科醫療服務能力,進行了兒科醫師轉崗培訓,推行轉崗醫師臨床輪轉制度。然而在實施轉崗培訓中存在一些問題,如生源質量不高,培訓內容不系統,考核機制不完善等。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方法,以期為兒科轉崗醫師培訓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關鍵詞:兒科醫師;轉崗培訓;輪轉培訓;改進
中圖分類號:G7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278-02
隨著“二胎時代”來臨,兒科醫師作為兒童健康的重要守護者,顯得尤其重要。而兒科醫師缺乏則是社會面臨的嚴峻問題。為進一步提高兒科醫療服務能力,緩解兒科專業醫師短缺問題,國家衛生部門進行了兒科醫師轉崗培訓。為保證培訓質量,培養具有良好執業道德、扎實醫學理論、專業知識和臨床技能、能獨立承擔兒科常見疾病診治工作的臨床醫師,推行了輪轉培訓制度,對于提高兒科轉崗醫師整體素質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而兒科轉崗醫師輪轉培訓機制還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改進,可為兒科轉崗醫師輪轉培訓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一、兒科轉崗醫師輪轉培訓目的
兒科醫師轉崗培訓時間基本為一年,培訓結束后回到單位即開展兒科臨床工作。因此培訓目的力求實際實用。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掌握兒科最常見疾病的診療,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腹瀉等;二是熟悉兒科常見疾病的分類、診斷及基本處理原則,如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正確推薦患者到相應亞專科進一步治療;三是學習識別兒科急危重癥,如感染性休克、重癥手足口病等,了解緊急處理方法,為轉診爭取時間。
二、目前兒科轉崗醫師輪轉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轉崗醫師水平參差不齊,專業基礎薄弱:兒科轉崗醫師大多為基層有一定年資的其他科室醫生,多來自縣級以下單位,理論基礎及實踐能力差異較大,多數人從未接觸過兒科專科實踐,其兒科基礎知識及臨床經驗均較薄弱,給培訓帶來很大難度。
2、輪轉時間短,學習內容多:轉崗培訓時間基本為一年,而兒科學習內容多、難度大,在短時間內要保質保量地完成培訓有相當難度。
3、對轉崗醫師輪轉培訓重視不足:由于每個科室輪轉時間短,考核機制不完善,轉崗醫師不易受到科室重視,降低了學習積極性;一些轉崗醫師對自身要求不嚴格,使培訓流于形式,均影響培訓效果。
三、兒科轉崗醫師輪轉培訓的改進方法
在兒科轉崗培訓中,在短時間內要掌握兒科基本理論及臨床技能,亟需尋求有效的培訓手段。其中,師資水平、培訓方法和細節管理等在培訓過程中均起重要作用,可從以上方面進行改進。
1、制定輪轉計劃,合理安排實踐時間:輪轉培訓時間短,學習任務多,必須有完善的培訓計劃并形成書面的制度,合理的安排臨床實踐時間。從入科教育、臨床培訓到出科考核均制定配套的培訓制度。
2、培養高素質教師,實行導師指導制:轉崗醫師帶教隊伍建設是保證轉崗培訓的關鍵,帶教教師應系統地接受轉崗師資培訓,明確培訓目的,制定培訓方案,研究培訓方法。每位帶教老師管理1-2名轉崗醫師,實行導師指導制。
3、豐富培訓手段,保證教學效果:(1)入科教育:良好的入科教育等同于良好的開端。讓轉崗醫師意識到科室的重視,增強其自律性。同時了解本科室培訓重點、培訓方案、學習技巧,做到有的放矢的學習。(2)理論知識及臨床技能培訓:第一,理論知識學習需主次分明,重點要求掌握常見兒科疾病的基礎知識,熟悉各系統常見疾病以及基本操作,了解其他常見兒科疾病的診療原則。第二,收治新病人是系統的實踐過程。在帶教老師指導下,采集病史、專科查體、初步診斷與處理、書寫病歷,可極大的鍛煉啟發思維。合理分配病房、門診的學習實踐。病房做相對系統、規范的培訓。門診可學習更多種類的常見兒科疾病及處理原則,能在短時間內豐富臨床知識。第三,積極參與科室舉辦的專題講座,涉及兒科常見疾病、兒科常用藥物、常見兒科急診的處理、基本操作規范等。第四,運用多樣培訓方法:將“以問題為導向”(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方法引入兒科臨床教學中,以典型臨床問題為導向,分析討論,啟迪思維,引導思路。此外,“以病例為引導教學”(Case Based Study,CBS)教學法對于有一定臨床工作基礎的轉崗醫師更為適宜。把真實、典型住院病例用于實踐教學中,通過分析討論病例,將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激發轉崗醫師學習興趣,提高其綜合分析、歸納能力。比如:“感染性休克”章節,選取典型住院病例,轉崗醫師分組討論,給出診斷及治療原則,快速掌握兒科急、危、重癥的診治。第五,參加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鍛煉臨床思維能力,學習專家教授嚴謹求實的風格。總之,要從實用角度出發,加深對兒科臨床知識技能的學習。(3)醫患溝通能力培訓:兒科是一門“啞科”,多數時候我們溝通的對象為處于焦慮狀態的患兒家屬。因此,必須使兒科轉崗醫師掌握良好的解釋教育技能、說服技能和溝通技能。帶教老師需言傳身教,還可通過醫患溝通經典案例學習討論等方式進行培訓,使其掌握溝通技巧,學以致用。(4)轉崗醫師科研能力培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轉崗醫師進行可持續學習及科研能力的培訓非常重要。舉辦文獻檢索、科研課題申報、論文撰寫要點等講座,鼓勵轉崗醫師與帶教老師共同進行科研活動,調動其科研興趣。(5)醫德醫風教育:兒科醫師的培養既要有技術上的指導,更要有醫德醫風的教育。轉崗醫師應受到優秀的醫學人文知識的熏陶。通過醫德醫風教育,使其意識到看病不止是在“看疾病”更重要的是在“看人”,在診療每一個環節中都要體現出人文關懷。(6)實行多層次、多階段考核制度:考核不僅局限于理論知識,應更加注重理論知識與臨床能力的結合。以過程性評價為主要考核方式,實踐運用為考核重點,以考核促進學習。科室培訓結束前均需考核,季度或半年再次考核,包括基本理論知識、大病例書寫以及操作技能考核等。多層次、多階段考核保證整個轉崗培訓的質量。
4、充分發揮管理部門的作用:管理部門與臨床科室應做到有效溝通,為轉崗醫師培訓提供質量保證。(1)一般轉崗培訓基地同時承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任務,管理部門可充分協調資源,共享培訓基地硬件設施等。(2)提高轉崗醫師師資培訓質量,組織帶教老師進行培訓,充分掌握轉崗醫師學習目標和工作任務。(3)發揮管理部門作用,建立健全各級培訓負責人工作制度、經費保障制度、帶教老師工作制度、轉崗醫師考核制度等。建立培訓檔案,定期反饋培訓情況,可通過調查表量化學習情況,通過信息反饋及時補充培訓。定期組織學員座談會,轉崗醫師匯報學習情況,及時反饋、補充強化。
四、對兒科轉崗醫師培訓未來展望
兒科轉崗培訓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很多方面需要改進和提高,短時間內使轉崗醫師系統掌握兒科專業知識及技能,尚需探討更好、更有效的手段。應擬定切實合理的培訓目標,嚴格執行培訓計劃,使得轉崗培訓落到實處。可開展多元化培訓方式增強培訓效果,即使培訓結束后,對于有強烈愿望希望更深入系統學習的轉崗醫師,可開展遠程網絡教學等實時指導教學進行繼續教育,持續指導和答疑,建立長遠指導機制,使轉崗醫師能夠終身自主學習,不斷獲得新知識、新技能,解決新問題。長期有效運轉真正為基層輸送優秀的兒科轉崗醫師。
(作者單位:1.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兒科;2.出生缺陷與相關婦兒疾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通訊作者:唐軍,母得志
基金資助:四川科技廳基金(2014SZ0149,2016TD0002);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議項目(1311200003303)
參考文獻:
[1]蔡濤,方圣,陳愛軍,單葵,魏彬.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皮膚科教學的探討.教育教學論壇,2014:85-86.
[2]李春芳,李雪蘭.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婦產科帶教的實踐及體會.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3:108-110.
[3]黃蔚,朱鳳,周朝暉.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效果與分析.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9-10.
[4]韋思明.住院醫師在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對策.教育教學論壇,2014:131-132.
[5]李勇華,姜興鵬.中醫全科醫師轉崗培訓《中醫養生保健學》教學調查分析.時珍國醫國藥,2016:218-219.
[6]周佳,張東華,薄紅,王志博,陳禹含,張宇.OSCE在全科醫師轉崗培訓臨床能力考核中的應用研究.中國醫院管理,2015:58-59.
[7]朱玲勤,劉蘭,李正直,李吳萍,劉輝,范靈.改進全科醫學培訓模式加快全科醫師隊伍發展.教育教學論壇,2013:170-171.
[8]張銀萍.淺談中醫學在基層全科醫師轉崗培訓中的教學體會.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