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曉婷++肖丹++張大偉
[摘要]國有企業在發揮對整個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對市場的強大影響力和擔當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先鋒作用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我國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市場化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076
1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目的特征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溫飽問題的逐步解決,受城鄉人民不斷要求改善生活水平的預期以及國有企業改革逐步深入等原因的影響與作用,國有企業的性質和任務也隨之相應發生轉變。由生產型轉向生產經營型,由單純追求速度型發展模式轉向速度效益型和質量型發展模式是國有企業性質與任務發生轉變的重要標志。這種轉變是促成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目的變化的主要決定因素,而管理創新目的變化則會對管理創新的領域和創新的深度做出規定性的要求。在80年代中期以后,創新管理觀念,推廣和應用各種現代管理方法,加強成本管理、質量管理和生產現場管理等逐步成為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重點領域,從此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內涵開始走入不斷豐富與發展的新階段。
2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動因特征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1991年以前),國有企業是政府的行政附屬物,政府是國有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政府與國有企業之間的產權關系和行政隸屬關系,從體制上決定了政府是賦予國有企業管理任務和推動國有企業開展管理創新的絕對主導力量。因此,可以認為政府的行政力量推動是國有企業開展管理創新、明確管理創新任務和規定或指示管理創新領域的決定因素。政府對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推動和對創新活動的指示作用,通過1983—1986年的兩步“利改稅”以及1987—1991年的承包經營責任制的推廣等國有企業改革政策,使國有企業的經營自主權不斷擴大,國有企業的利益得到確認并不斷增加,從而逐步形成了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權力生成機制和利益驅動機制。這兩個機制的形成和不斷強化是這一時期國有企業管理創新能夠進入運作階段并且不斷持續創新的最為重要的決定因素。國家對國有企業管理工作的領導和加強是政府推動和指導國有企業開展管理創新又一重要的直接途徑。政府領導對管理創新的推動與指導作用主要表現為,政府是國有企業管理創新活動的發起者、領導者和指導者,政府為管理創新工作的啟動和持續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與領導保障。
3國有企業市場化管理創新動因特征
市場化管理創新動因特征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問題:其一,在這一階段是何種因素促使管理創新由早期的體制內管理創新質變為市場化管理創新;其二,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屬性上的變化賦予了管理創新動因上的新特征是什么?
3.1政府的強有力推動與主導仍然是推動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第一動因和條件
其一,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解決的是“兩權分離”問題,使法人財產權逐步回歸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不再是政府的行政附屬物而逐步嬗變為擁有“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四自主權的相對獨立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其二,公有制含義新的闡釋,黨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可以有多種實現形式,如混和所有制經濟中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等,這一理論創新對改變國有企業一元化產權結構,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進而變革國有企業管理體制和開展企業兼并重組等起到了破冰之舉的作用,從而不僅深化了國有企業的管理創新,也大大拓寬了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領域。其三,實施國有企業的戰略性重組,從總體上搞活國有企業和提升國有企業素質,這是一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戰略發展思路。在這一戰略發展思路的指引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的理念得到了合法的確認,這對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它將資本經營合法納入管理創新的范疇,開辟了資本經營與實物資產經營相結合的管理創新新領域,使管理創新突破了企業的邊界并步入包括資本、人才在內的生產要素整合與創新的新階段。可見,政府的國有企業改革政策深化不僅是推動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的第一動因,也是推動國有企業管理創新市場化發展的第一動因。同時,國有企業改革政策的深化也為國有企業自覺主動地開展管理創新創造了條件,在國有企業改革政策的強有力推動下,管理創新日益成為國有企業自覺主動的創新行為。
3.2來自市場的愈益激烈的競爭擠壓是造成管理創新目的多元化和管理創新內容多樣化的直接因素之一
在影響國有企業開展管理創新的諸多動因中,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是,國有老字號企業和部分身處競爭性行業的國有企業仍然受計劃經濟觀念的影響,管理體制、機制僵化,經營管理粗放,企業活力明顯不足,虧損嚴重等。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壟斷行業在被打破壟斷經營地位之后,來自市場的競爭壓力不斷增加,出現了市場份額減少、盈利水平下降等不利局面。根源在于管理觀念陳舊,管理體制、管理機制不適應市場經濟運行的要求。這種情況在鐵路、電信、電力和有色金屬企業最為典型。可見,來自市場的競爭擠壓和國有企業對市場經濟的不適應是國有企業陷入經營困境的主要原因,也是強制促使國有企業進行市場化管理創新的重要動因。調查的結果基本印證前文的理論分析推斷,即作用力不斷遞增的市場競爭擠壓是迫使國有企業進行管理創新的強大的助因與外緣,市場競爭擠壓的多重性是決定或影響國有企業管理創新目的多元化和創新內容多樣化的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3.3存在一個清晰的、將國有企業開展的體制內管理創新轉變為市場化管理創新的動因要素作用機制
國有企業改革政策的深化,逐步使國有企業成功轉型,從而為國有企業深化管理創新創造了必要條件。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由此而帶來的經濟活動運行方式的改變,多極化競爭格局的形成等徹底改變了國有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環境,為國有企業進行市場化管理創新創造了市場化環境。但是,僅有上述這些必要條件,仍不足以形成國有企業必須開展市場化管理創新的充要條件,只有在國有企業開展市場化管理創新內部因素具備的條件下,才會形成國有企業市場化管理創新的充要條件。這一時期國有企業開展市場化管理創新內因是充分的,這些內因在必要條件具備和外緣的推動下,最終促使了管理創新屬性發生質變,即由原來的體制內管理創新發展成為市場化管理創新。
4國企市場化管理創新目的特征
在轉入市場經濟體制后,幾乎所有的國有企業都加入了管理創新行列,由于國有企業數量多、行業分布廣,不同企業之間的個性差異往往很大,這樣必然會造成國企在管理創新目的上會有顯著的差異性。但是,從解決國企對市場經濟的適應性和國企的國有屬性的角度看,國有企業在管理創新的目的上必然會存在共性的內容。管理創新目的的差異性與共性并存的現象是這一時期國企管理創新目的的顯著特征之一。這一時期國企管理創新的目的具有發展性、差異性和共性特征。開始注重社會效益,說明了國企管理創新目的內涵的豐富和管理創新價值取向提升,提高經濟效益仍然是國企共同的創新目的。注重技術進步,提高市場競爭力是大多數企業共同的創新目標。國企管理創新目的的差異性主要表現在市場表現和企業能力兩個維度上。其中市場表現的差異性主要包括進軍國際市場、擴大國際影響爭當明顯杠桿企業、做強做大企業挖掘潛力、擺脫經營困境、扭虧增盈開辟新的發展領域、創造新的輝煌、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等。企業能力是指創新企業為了解決企業近期或中長期發展問題,爭取優良的市場表現而重點培育和提升的支撐企業近期或中長期發展目標實現的某種關鍵能力。構成差異性的企業能力主要有市場適應能力、核心競爭力、國際競爭力和戰略管理能力等。
參考文獻:
[1]王茜.IT驅動的商業模式創新機理與路徑研究[J].管理學報,2011(1).
[2]陳佳貴.中國國有企業改革30年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