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在生存需求得到滿足的基礎上,人們開始注重審美。服裝作為人們生存的必需品,在現代生活中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高校普遍開設服裝設計專業,以滿足社會對服裝設計人才的需求。文章從高校服裝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探索了高校服裝設計教學的相關對策,以提高高校服裝設計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服裝設計;教學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198
服裝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是社會文化中政治、經濟、審美的綜合體現。同時,服飾體現著一個民族的習俗、倫理觀念和價值觀念,我們可以通過服飾來了解某個民族的特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服裝設計行業亟須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高校服裝設計教學研究受到高校的重視。各高校加大對服裝設計專業的重視程度,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趨勢下,積極改進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以提高服裝設計教學水平。研究高校服裝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不僅有利于提高高校服裝設計教學質量,而且對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有著直接的現實意義。
1高校服裝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缺乏實踐環節
目前,許多高校服裝設計課程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實踐教學。在高校服裝設計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是依據專業教材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但是服裝設計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傳統的理論灌輸式教育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實踐環節的缺乏導致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缺失,學生的知識只是停留在理論面上,無法得到實踐檢驗。同時,學生在上學期間和假期缺乏到企業實習的機會,這導致學生缺乏對市場信息的了解,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將理論實際與現實生活相聯系。
1.2專業基礎課過多
我國高校服裝設計課程往往重視學科的系統性和順序性,缺乏對市場需求的了解,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缺乏實用性與針對性,一些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連最基本的服裝設計工藝與服裝構造都不懂,導致服裝設計與企業服裝生產環節相脫節。另外,高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十分重視素描、水粉等基礎繪畫課程,但繪畫課程并不等同于服裝設計。學校將學生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繪畫課程上,導致學生缺乏對服裝設計的全面了解。無法充分認識服裝造型、結構、剪裁工藝等技能的重要性,忽視服裝設計具體技能的鍛煉,導致學生缺乏服裝設計技能,無法滿足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
1.3教學內容滯后
目前,我國許多高校的服裝設計專業存在著教學內容滯后,教學模式陳舊的問題。大多數高校的服裝設計教學是在封閉的環境中進行的,教師只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進行講授,學生沒有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在落后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不高。并且,由于缺乏實踐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較差,無法滿足企業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另外,由于一些教師固守成規,缺乏對市場行情的了解,教育觀念落后,無法根據社會審美的變化更新教學內容,導致學生在參加工作后,由于缺乏對市場經濟的了解和先進的知識體系而無法適應企業工作。
1.4重藝術輕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但是,在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十分注重服裝設計的藝術效果,但是,他們設計出來的衣服缺乏實用性,導致服裝設計與市場需求脫節。這是因為,一些學生缺乏對服裝設計行業的了解,總認為只要學習服裝設計,在畢業之后就會成為有名的設計師,大多數學生都不愿意從事服裝制圖、剪裁、打版等技術性的工作。另外,一些高校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十分注重服裝設計的藝術性,而忽視了服裝設計的技術性。這種華而不實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高素質、綜合型服裝設計人才培養。
2高校服裝設計教學問題的對策研究
2.1加強實踐教學
首先,增加實踐課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了解服裝設計的理論知識,缺乏服裝設計實踐鍛煉。學生在進入企業后,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缺乏導致學生無法適應市場經濟多元化的需求。而服裝設計專業的實踐性特別強。因此,在高校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應開展實踐課程教學,加強學生的實踐鍛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次,開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機會和企業培訓機會,不僅能夠加強學生的實踐鍛煉,而且能夠使學生深入現實生活當中,充分了解服裝設計的行業環境、工作內容、工作要求及工作程序等內容。為此,學校應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在服裝設計教學中開展校企合作模式,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最后,教師參加企業培訓。教師參加企業培訓有利于教師深入了解市場經濟的人才需求,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加強服裝設計技能,從而提高服裝設計教學水平,實現高素質創新型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目標。
2.2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只學習基本的專業知識是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們不僅要熟練掌握專業技能,而且還要廣泛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因此,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應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教學內容,在講授專業知識的過程中穿插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多元化的經濟社會。
2.3重視市場調查
首先,依據市場需求確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有著重要的導向性作用,教學目標直接影響專業課程的開設,并對學生的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的培養必須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因此,高校服裝設計教學應充分了解我國當前的經濟狀況,預測服裝市場的發展前景,根據市場經濟對服裝設計人才的要求,確立相應的教學目標。具體而言,高校服裝設計教學應根據經濟社會對實踐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要求確立服裝設計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服裝設計技能鍛煉,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其次,根據市場需求修改教學計劃。最后,在高校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市場需求修改教學計劃,重視市場經濟對人才的要求,在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加入實踐課程、企業實習等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4合理安排專業課程
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應重視專業課程的安排,專業課程設置直接影響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為此,高校應明確專業培養目標,使學生系統掌握服裝設計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服裝設計技能。同時,高校也應注重課程安排與市場需求的結合,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設立相關課程。例如,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實踐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高校應充分重視經濟社會對實踐型人才的需求,設立實踐課程,加強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高校應重視服裝設計技能課程,加強學生的服裝設計技能鍛煉,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結論
服裝作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隨著人們對服裝的數量需求和質量要求的提高,高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教學工作成為高校教學改革中的重點。雖然各高校積極重視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但是,一些高校的服裝設計教學仍存在著缺乏實踐課程、教學內容滯后等一系列問題,需要我們加以重視。為此,文章從教學實踐、教學內容及課程安排等方面提出了相關的建議對策。完善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不僅能夠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綜合型人才,而且對我國服裝行業的發展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鄧超.我國大學服裝設計專業課課程設置比較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2.
[作者簡介]楊寒露(1987—),女,湖南古丈人,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助講。研究方向:服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