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中華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大浪潮下,我們更應該因材施教、“以學生為本”,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等其他因素進行分層教育,確保在每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全面發展。因此,必須要關注數學課堂中的小學生個體差異,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個體差異;研究
1.引言
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分析能力,獨立問題能力乃至整個知識體系和人格的發展都和數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些能力在以后的學習道路上能幫助他們處理問題時冷靜果斷,條理清晰,所以我們身上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唯分數論成敗已經變成不可取的教學理念,不斷地刷題、練習,最終就會得到滿意的成績。對于這種看法,我們應該打破它,創造出一條合適的符合小學生成長的教學模式。在素質教育的大浪潮下,我們更應該因材施教、“以學生為本”,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等其他因素進行分層教育,確保在每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全面發展。因此,必須要關注數學課堂中的小學生個體差異,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在數學課堂中存在個體差異的原因
2.1學習能力不同
學生的知識基礎,每個學生對于同一問題同一個知識點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學生就理解的透徹一些,有的則需要老師或者通過題目來加強理解。理解的透徹的需要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任務,而不透徹的需要大量的練習,這在無形當中增加了學習的時間和難度,這就要求教師根據不同的水平來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方案。
2.2學生個性不一樣
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有的學生就喜歡鉆研難度大的題目覺得很有挑戰和成就感,但有的學生就偏向于更加感性化的容易理解的東西。學習興趣決定學習是否有主動性,主動學習和被動學習的結果和效率有很大的差別。
2.3環境的影響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異,智力的差異是先天決定的也是人為不可逆轉的,非智力因素就是我們外在的影響。例如學生對于老師的愛戴程度,老師是否和善,家長有沒有及時的鼓勵等因素。因此,要重視環境的影響,例如,在《變形記》中,就是將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放在不同的環境上進行教育,結果會取得不同的效果,這便是充分證明了環境的影響。
3.在數學教學中對于個體差異的解決策略
3.1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差異
在日常的學習中按照接受能力的強弱來制定不同層次的學習內容,接受能力差的更需要我們悉心的指導,注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對于中等的學生就要鞏固基礎的知識并且加以深入,確保基礎題不丟分有難度的題目可以寫出一部分來。而對于優秀的學生要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知識。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獲得良好的發展。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合理引導學生。在教學中注意根據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了解個體差異的前提是要與學生有足夠多的交流也可以和家長多多交流,從而全面的了解孩子的個體差異,這可以更好地更加準確地對于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
3.2應用正確的教育方法
課堂中提問是老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最常見的方式,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自然也要有層次性,啟發學生的思路,也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鞏固和查漏補缺,提高對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更加透徹的理解并且解決問題。課堂外課后習題就是老師檢測學生學習水平的一大助手,也是學生鞏固知識的有力保障。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科學練習鞏固并且靈活運用知識。當然這也對教師有很大的要求,仔細閱讀研究教材,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層次的題目。優秀生安排一些難度大的同一類型的題目,讓他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的積極性來總結出來一類題目怎么解決,但是題目的量并不一定要有多大。對于一般生來說,安排一定量的基礎題后再加一些提高類的題目,讓他保證基礎不丟分難題拿一部分分數。相對來說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就多布置一些基礎類型的題目,幫助他們培養學習主動性。但是這種分層式的管理容易傷害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的自尊,我們應該慎重的處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作業評價時根據不同的層次制定不同的標準。優秀的要求要高一些,從而使他們發揮自己的長處,比較差的標準低一些,建立自信心重拾對于數學的樂趣。
3.3平等對待學生,使用正確的態度
小學生正處于對于老師的話極度敏感的時期,所以我們對于學生的態度很有可能影響到他對于這門學科的喜歡與否。適當的激勵和引導學生有助于學生提高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同時又能讓學生增強對于自己的自信心,讓他們主動積極的學習,引導他們將學習和生活相結合,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數感,數感是實際生活和數學相結合的重要橋梁,它可以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將數學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將數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慢慢引導學生運用數學來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正是我們學習知識的重要目的學以致用,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數感。比如去商店買毽子、跳繩、足球和籃球,買多少怎么買這些都會用到數學知識來解決。并且根據其中的差異來進行引導。因此,必須要平等對待學生,注重全面發展和整體發展,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能力,為未來奠定基礎。
4.總結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個體差異并且做出相應的措施來保證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全面的發展,完整學生的知識體系。利用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內容來進行引導,在考試的評估中也采取不同的標準,從而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參考文獻】
[1]刁悟.順應個體差異實施數學個性化教育[J].遼寧教育,2014(5):9-10
[2]徐美芳.小學數學課堂破解學生個體差異的對策[J].速讀(下旬),2016(5):164-164
[3]應曉玲.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小學數學教育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