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固定資產管理作為整個資產管理中的相對薄弱環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增強各行業發展動力與活力,提升其科學化、合理化的經濟效益,已然成為個行業管理所需迫切解決的重難點問題。本文通過對固定資產管理當中所存突出問題作以分析,提出與之對應的有效解決對策,以期為相關管理實踐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固定資產;問題;措施
固定資產管理具有更新快、移動多、品種繁多及價值高等特點,因此,通常是整個資產管理中相對薄弱的環節,往往采取的較為粗放的監管與約束方式,此乃資產管理的關鍵點及重難點。至此要想有效強化固定資產規范化管理,關鍵在于形成管人的行為、管物及管事的格局,促使資產管理能夠更加緊密、合理化的與預算管理相結合,推動資產管理的信息化、規范化與科學化。
一、固定資產管理所存問題
1.固定資產購置的盲目性
因各行業資產管理較多依據的運作模式為計劃經濟體制持有的管理模式,在經營管理等方面與政府對固定資產投資相糾纏,此種“政資合一,管辦合一”的狀況,便會導致各級別管理者在經濟效益意識上變得更為缺乏,難以對資產經營效益性的分析給予足夠重視。伴隨市場經濟體質的日益發展及完善,各行業在市場競爭為了能站穩腳跟,獲取最大的競爭優勢,未能結合自身實際,而盲目擴大規模,造成單純的注重現今性,而對其重復性及實用性則缺乏足夠關注,在可行性分析與研究、市場調查均較為缺乏的狀況下,盲目性購置,相互攀比,最終結果便是所購進的設備要不就是效益差,要不是不實用、質量差,導致出現高投入而低回報或高投入無回報的狀況。
2.不健全的固定資產管理機制
一些人員在有關固定資產諸如保管、及購進等環節上,未能切實落實好自身工作職責,存在嚴重脫節及不協調狀況。有些單位由于在使用及保管方面存在不當,導致許多設備出現丟損狀況,這便會對國有資產造成嚴重的且直接性的損失;有些專職人員未能切實建立較為健全的報賬手續,或者是在報廢后、設備買入后,未能做到及時入賬及核賬;再或者長時間不對賬,導致財物出現不符情況,這便造成財物報表存在嚴重失真情況,在準確性方面嚴重缺失。表現在:(1)對于固定資產而言,沒有建立與之對應且條目清晰的監管賬,未能指派專人對其進行管理及日常維護工作。在旗下的財物部門當中,監管設立有針對固定資產的總賬,但大多均具有敷衍性、走形式化,更加詳細的明細賬則沒有。比如財物部門僅管金額與總賬;設備科管理設備;總務管理家具與房屋。各個部門在明細賬方面均不健全,更甚者存存在根本沒有狀況。各部門對設備領用后,未能做到由專門人員對其實施管理,導致固定資產在管理與使用上出現無需、混亂的情況。(2)基于固定資產管理方面而言,一些固定資產底子不明、數額不清及隨意調動。(3)未能做到定期核對與清查固定資產,相關人員在管理方面及職責落實方面存在不到位及責任不明的情況。
3.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不高
基于各行業而言,在固定資產使用效率方面存在嚴重不足,缺乏調配使用機制,尤其是缺乏統一協調性。其一,購置合理性缺乏,在固定資產購置過程中,存在不準確性及盲目性狀況,各個部門之間缺乏必要聯系與溝通,存在十分嚴重的各自為政的狀況,僅顧及眼前利益及短期利益,在配置固定資產方面,單純性的且過度性的將小而全最為追求目標。導致固定資產在使用價值上,除了未能達到有所用之外,還在隱性流失方面也十分嚴重,另外,還存有重復購置情況。其二,一些效益過差或已經過期的資產,長時間在倉庫或者其它區域內積壓,未能嚴格依照相關財務制度及相關要求,,開展及時、細致處理,這些過期的設備長期處于掛賬狀態,但卻不能較好的將其應有的作用于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此外,對于一些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先進設備,由于對其開展維修的花費,相比于其實際運行使用,存在還要高的情況,對此,相關部門則干脆將其閑置,這便造成了設備難以發揮自應有作用于價值情況,另外,還會造成諸多間接性負擔。
4.固定資產財務核算不規范
主要表現為固定資產成本核算機制,不嚴謹嚴重缺乏。依據會計制度要求,固定資產在計價上運用的歷史成本法,而折舊不計提,固定資產負債表上所填寫的固定資產項目各項金額,僅反映出其所具有的原值,而在使用中實際消耗情況,卻未能反映,導致賬面價值嚴重背離于實際價值,不能較好的將新舊制度與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予以體現,伴隨著不斷購入的金額的日益增大,固定資產與之相對應的老化程度也不斷上升,但卻難以從賬面上更為及時、客觀的反映出來,特別是各種設備,多數為科技含量高的先進設備,具有較快的更新換代速度,固定資產不計提資產的減值準備及折舊,就會導致固定資產出現十分突出且嚴重的失真狀況。
二、健全固定資產管理的對應措施
1.構建并完善固定資產購置制度
基于各行業在總體發展目標方面有所明確背景下,對各方面的投資項目進行合理性規劃,投資前,需對其可行性情況開展全面、細致的分析工作,最大化提升設備購入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另外,所購入設備,需把控好其質量,不僅要依據相關規定,實施公開招投標,而且采購部門需要與管理部門及使用部門一道,基于自身實際及發展實況,對國內外先進技術及市場行情及時、深入了解,在設備購入過程中,需嚴格把控價格管與質量關,還要保證其安全且先進。需要現有所需購置的部門,可先提出采購申請,然后,交由采購部門,采購部門依據采購需要及各項要求、流程等,制定對應采購方案,然后著手采購計劃具體的編制工作,最后,交由上層領導查閱、審批,當審批通過后,方可實施。針對采購部門來講,需依據各項預算指標及所指定的計劃安排等,填制請購單,然后方能進行后續采購工作。當所購置設備等到位后,不可盲目簽收,需對其進行安裝與調試,當其正常運轉之后,相關使用部門及采購部門,需對固定資產進行簽字驗收,而在驗收當中如若發現存有問題,或者是與采購合同不相符、有出入,需向財務部門履行告知,若設備惡劣或嚴重者,則可拒收、拒付。
2.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固定資產利用效率
(1)強化管理隊伍建設。實現隊伍在整體素質方面的大幅提升,乃是確保資產保值增值、避免出現國有資產流失及實現周定資產使用頻率提升的重要保證。由于各行業下屬單位或部門乃是資產的主要占有者,因此,在管理各項固定資產時,需積極落實到人,由設備管理部門負責設備定期的維修與保養,考核使用情況,協助實現設備在使用效率方面的提升;由經濟核算員執行物資管理核算制度及負責資產卡片;需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實際考核情況,按序排列考核結果,針對需要及時淘汰,或出現損壞的設備,及時上報。利用考核方式實現增值意識的強化,對于增收節支具有促進作用。(2)強化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有效控制財產物質的入庫、調撥、領用及轉移等,特別要注重部門自購固定資產的相應核算與管理工作。對于各部門自購的固定資產,需對各項費用進行準確計算,認真落實新增加固定資產的各項處理工作。
3.健全會計制度,強化固定資產核算工作
可運用企業領域的有效核算方法,增設會計科目,如固定資產清理及累計折舊等,對固定資產的增減值情況及實際價值給予真實反映。在會計核算購置固定資產過程中,需善于運用企業會計的核算方法,如貸記“銀行存款”及借記“固定資產”等,不再使用諸如“固定資金”等核算方法。至此,方能實現核算工作,更為規范化與真實化,實現行政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在核算方面的差距的最大化縮小,促使會計信息更加具有真實性與可比性。此外,還可增設針對固定資產的相應減值準備科目,處理器減值或增值,以此對會計核算各項需求給予有效需要。針對當前情況,除了要對固定資產實施清產及核資工作之外,還要對各項資產可能性損失,實施合理預計,檢查固定資產,特別是那些大型化的設備,如若存在賬面價值大于可回收價值時,需實施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只有如此,方可對固定資產的實際狀況予以真實反映,方能提供更加準確、全面的會計信息。
三、結語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管理作為整個資產管理中的相對薄弱環節,針對管理當中所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對其施加管理,能夠達到增強發展動力與活力,提升其科學化、合理化的經濟效益的目的。有助于各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盤曉靈,宋偉奇.淺析當前固定資產管理中亟待解決的若干問題[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27):207-208.
[2]張羽.對我國財務管理若干問題的思考[J].會計之友,2007(14):50-51.
[3]何珍蓮.對財務分析若干問題的探討[J].廣西財務與會計,2003(7):18-19.
作者簡介:溫連生(1987.09- ),女,漢族,籍貫:浙江溫州,本科,作者單位:蒼南縣人民醫院,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固定資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