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彩燕
【關鍵詞】 新課改;初中;英語教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2—0070—01
一、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及突出問題
1. 課堂教學理念陳舊。在新課改環境下,教學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為初中英語教學指引了方向。其中包括教師自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式、對于教材的理解以及對于學生的角色定位等。但如今有些教師沒有及時順應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要求,只注重單一素質的提升,而忽略了全面素質的培養。
2. 課堂教學內容過于板塊化。教材在課程設計中的地位較高,教師一般根據教材的固定板塊,按照單元進行講解和練習。通過復習舊單元、講練新單元、鞏固新單元的方式授課,新舊知識板塊區分明顯。
在課程設計中,講解和練習是主體部分。例如,教師在前兩節講解課文,而后兩節課著重講解練習,練習的部分主要作為學生的家庭作業。學生主要依靠教師在講授環節所舉的例子來理解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但是相對缺乏及時練習鞏固的過程,因而講練板塊區分明顯。
3. 課后反思和總結不及時。教師在完成每一課的講解后,都應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反思和總結,并將這些內容反饋于教案之中。批改作業也是課堂反饋的一部分,但是較少有教師在批改作業后反思學生高頻出錯的原因,及錯題和課堂講解環節的相關性等。
對于學生來說,在課堂講解之后,主要通過家庭作業鞏固所學內容。但是,大部分學生對當天所學內容不及時總結。同樣,也不思考當天所學內容與前期內容的關聯性,練習中是否出現了類似的錯題等。
二、在新課改環境下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
1. 關注新課標動向,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新課程標準作為教師課程設計的綱領性文件,其中不僅提出了對基礎教育課程的規范和要求,更是提出教師隊伍需全面提升綜合素質,轉變傳統教育理念,發展人本觀念下的教育。在教學工作中,教師之間應該多交流、互借鑒。在教學方式上,增加課堂表演、編寫對話、情景創設等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并將英語教學有效延伸至課外,讓學生能夠有機會運用所學內容進行交流和練習。同時在課堂上結合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樹立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達到“樂學”的境界。
2. 善于在教學內容上架構“聯想”之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只關注每個板塊內部的知識,接受到的知識就是零散的。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整體性的把握,教師在講解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時,需要培養學生聯想前期內容的能力,同時將該知識點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拓展,這樣可以有效地將新舊知識連接起來。
在課程講解的過程中,雖然例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會對其中的部分知識點產生疑惑。教師可以在講解完成后,針對學生的疑惑點,選幾道針對性強的練習題,讓學生及時完成并進行講解,這樣便可以將講練有效結合。在學生產生疑惑的地方及時進行點撥,學生也會印象深刻。通過新舊知識以及講練的結合,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維,學會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的目的。
3. 教師和學生在課后及時反思。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對本節課進行預設。針對常見問題和較難知識點做好準備工作。同樣在課程講解以及練習講解之后,教師都要對課程進行反思和總結,在課程講解時出現的問題是否在練習中也出現了,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之前學習過的內容以及新知識點等等。
對于學生而言,最好有專門的記錄本將課上的疑惑及時記錄下來,在課后尋找教師或同學答疑解惑。在完成家庭作業前,及時聯想復習當天所學內容,在完成作業后,及時記錄疑惑點。在第二天教師進行講解后,及時反思自己當時的做題思路,總結出錯原因并將高頻錯題專門整理出一個記錄本。及時的反思和總結,不僅可以幫助教師靈活調整教學思路和方式,更能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為高效課堂的長久性進行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新課改下的初中英語教學,不僅需要全面提升教師的素質,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理念上,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將創新性的教學理念運用于課內外教學;在教學內容上,多設計與現實情況相符合的題材,在教學中注意新舊知識以及講練板塊的有效結合,運用“聯想”的方式將所學知識串聯起來,真正達到活學活用的程度。在此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反思和總結的作用,這不僅僅是針對教師群體,更需要學生們的重視,這樣才能為知識的“串聯”環節打好基礎,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從而達到教師寓教于樂,學生樂學其中的良好氛圍。
編輯:趙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