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琳+王雨婷+張琛蓉
【摘要】“雙十一”使現在的銷售關系發生了巨大改變,由a2a(區域對區域),發展到b2b(企業對企業),在發展到現在的c2c(在線離線或者線上到線下)。“雙十一”與傳統節日相比,“雙十一”更加的物質化、商業化,但傳統節日在目前來說仍然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傳統節日在宏觀層面來說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微觀層面來說是聯系感情的儀式;“雙十一”在宏觀層面來說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在微觀層面來說是人們購得物美價廉的商品的一個平臺。“雙十一”是具有創新性的人造節日,正是傳統節日的存在,使得“人造節日”的出現有了樣板,有了效仿的模式。在電商化的消費時代要理性對待“雙十一”這類人造節日,正確處理它與傳統節日的關系,趨利避害,讓它們為我們帶來更多便利和好處,能夠促進文化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
【關鍵詞】長安大學;學生;雙十一;傳統節日;調查報告
2015年11月12日零點,“雙11”總銷售額為912.17億元,創下新的世界紀錄。2015年的天貓“雙十一”于開場1分12秒交易額就破10億,11小時50分之后,交易額已經超過571億元,打破了2014年“雙十一”全天交易額紀錄。“雙十一”這一潮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更在狂歡形式上貼近傳統節日——“雙十一春晚”,這一晚會為“雙十一”增添了濃厚的節日氣氛。另外,這次的“雙十一”不僅是全民狂歡,更是全球狂歡,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了“雙十一”的活動和狂歡。“雙十一”的影響力巨大,影響的范圍廣,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對于“雙十一”與傳統節日的不同看法和態度,我們進行了調查。
一、調查背景及目的
近幾年,“雙十一”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在“雙十一”來臨之前,很多人大都已經做好了搶購的準備,甚至提前開始安排11月11日的行程安排,這種情況與我們在傳統節日來臨前的表現大概一致,基于此,為了了解當下大學生對于“雙十一”和傳統節日的不同看法和態度,我們展開了這次調查。此次進行的關于大學生對“雙十一”和傳統節日的看法的調查活動,旨在了解大學生對于“雙十一”和傳統節日的不同看法和態度,希望通過本次調查更全面地了解電子商務的成長及發展對大學生的影響程度,分析“雙十一”和傳統節日各自的價值所在,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對于“節日”的定義和理解。
二、調查方法
對于此次調查,我們采用了普查法,并進行了網絡問卷和紙質問卷調查,此次問卷調查是不記名問卷,共下放632份問卷(所有問卷均是有效問卷),收回問卷后,經過統計各個問題的選項的數目,然后再經過計算得出相應比例,將數據處理成圖表形式,接著對單項數據和交叉數據進行分析,進而得出調查結果。另外,為了獲得更詳細的信息,我們還進行了口頭詢問和上門采訪。
三、調查的基本情況
1、時間:2015年11月;
2、地點:長安大學渭水校區;
3、對象:長安大學渭水校區學生;
4、調查人:田琳,王雨婷,張琛蓉;
5、問卷情況:此次調查,我們共發放了632份調查問卷,并且632份問卷全部回收,全部問卷都是有效問卷。
四、數據分析
此次調查的632人中,男生占了絕大部分,達到了大約70%的比例。在此次調查中,約7成的人選擇了在“雙十一”這天正常學習生活,另外,購物和約會、游玩或者聚會等活動也占有相當有部分比例,經過現場詢問我們了解到,部分人認為購物,約會,游玩或者聚會等活動并不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他們一般會把這些活動選在休息時間或者課后進行,這說明大部分學生能夠理性對待這一節日,能夠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當然也有部分學生會在晚上熬夜進行商品的搶購,不過這類學生中女生居多。
在一般的傳統節日當中,同學們選擇約會,游玩或者聚會等活動這一選項比例更高,約達80%,另外有小一部分同學表示在傳統節日中,除了約會,游玩或者聚會等活動,同時還會進行購物,不過很多時候是父母進行節日商品的采購,并且他們表示過節并沒有打亂他們的生活節奏,所以仍然保持著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經口頭詢問,我們得知一部分同學不熱衷于在傳統節日進行走親戚等其他活動,除了與親戚相距較遠之外,很多同學更希望在節日里進行休息或者與同齡人一起活動。
在此次調查中,大約40%的同學知道“雙十一”的由來,大約60%的同學不知道“雙十一”的由來,經詢問后我們得知,表示不知道由來的同學更大程度上的意思是“不太清楚”,“模棱兩可”,他們能夠大致說出“雙十一”的由來,但是并不敢肯定自己的答案,另外我們還得知大部分同學對于傳統節日的由來、歷史或習俗較為清楚。絕大部分同學認為“雙十一”狂潮的掀起是由商家的銷售策略和互聯網及物流的發展共同推動的,他們認為商家生產出供應量巨大和琳瑯滿目的商品,數量多且各具特色的商品由于其實用性和獨特性,創造出了巨大的需求量,帶動了消費。還有60%的同學認為,消費者的消費需求也是掀起“雙十一”狂潮的原因之一,需求促進生產,從而帶動消費。另外,還有一部分同學表示,這一狂潮的掀起其實是三者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并且,除了以上三個原因之外,還可能有政府的支持等原因存在。
另外,大部分同學更喜歡傳統節日或者表示無所謂,沒有絕對得好惡,只有一小部分同學表示更喜歡“雙十一”。所以我們可以看出“雙十一”這一人造節日在目前看來其價值具有爭議性,并且在此次調查中將近7成的同學認為“雙十一”引領的潮流是有利有弊的,雖然物美價廉,但是也浪費了時間和金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另外,幾乎很少一部分同學單純的認為,“雙十一”引領的潮流是絕對好的或者絕對壞的。僅有3%的同學認為這一潮流的好壞對他們來說無所謂,還表示“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完全可以解釋這一潮流的存在。
在此次調查中,90%以上的同學認為傳統節日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能夠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民族自尊心,并且可以休假,好好放松自己,與家人團聚,進一步聯系感情,還有一部分同學表示,除了以上三個看法外,他們還認為,傳統節日讓他們進一步了解了我國的歷史,認為傳統節日在更深層面上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大約90%的同學認為傳統節日與“雙十一”最大的區別在于過節的方式不同,經詢問后我們得知,同學們認為傳統節日的度過方式更加溫和溫馨,并且具有一種民族性的儀式感,而“雙十一”同學們認為更加物質化,度過的方式較為隨性,浮躁,是一種商業化的儀式感。另外,還有一大部分同學認為在傳統節日和“雙十一”時,他們的消費內容不同,傳統節日消費更多的是節日性的物品,比如節日的特色食物(餃子,粽子,月餅等),而“雙十一”消費更多的是雜七雜八的物品,吃穿用全部囊括。還有一大部分同學認為人們對于傳統節日和“雙十一”的認可程度也是他們的區別之一,大家對于傳統節日的認可度更高,對于“雙十一”普遍帶有噱頭感和片面感。約90%的同學認為,雙十一不可能會成為傳統節日中的一員,他們表示,“雙十一”更加物質化,商業化,利潤化,給人一種浮躁,膚淺的感覺,并且它存在的時間還不夠長,不能夠在短時間內與傳統節日比肩而立。還有個別同學認為,“雙十一”加入傳統節日的隊伍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2015年的“雙十一”,天貓與湖南衛視在北京水立方共同舉辦了“雙十一春晚”,這種慶祝方式與傳統節日更加接近,能夠進一步縮短“雙十一”與傳統節日在人們心理上的距離感,并且,隨著時間的推進和電商的發展,這種可能性將會越來越高。
我們將數據進行交叉統計分析后發現,在對待“雙十一”和傳統節日的看法和態度上,男女生存在一定差別。從“雙十一該如何度過”的調查結果中,我們發現男生和女生的度過方式沒有較大的區別,大家主要還是以正常的學習生活為主,同時在節日的氛圍的影響下,有一定的購物行為,其中女生更喜歡購物。在傳統節日中,男生和女生的過節方式同樣是幾乎沒有差異,這與傳統節日的文化影響的普遍性相關。在對“你如何看待‘雙十一?”這一問題的分析中,我們發現75%的男生知道“雙十一”的由來,并且認為這一節日實際上是“人造節日”,認為其與傳統節日最大的差別在于“時間”這一方面——“雙十一”的出現時間是在20世紀以后,存在時間較短,而傳統節日存在時間較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更有文化底蘊。
另外,有63.33%的女生表示不知道其由來。對于“雙十一”和傳統節日,50%的女生更喜歡傳統節日,而50%的男生則表示無所謂,從數據中我們可以得知,女生對于傳統節日的心里認同感還是較為強烈的,而男生則無較大的明確喜好,這與男生較為理性的思維有關系,而女生更為感性。男生和女生都認為“雙十一”的興起與商家的銷售策略和互聯網物流的發展有關。男生在面對新興事物時由于自身探索精神的促進而更加喜歡去了解一下它背后的深層文化,而女生比較喜歡享受它帶來的好,較少地去深入研究。現在的大學生對社會時代的關注程度普遍較高,對于“雙十一”的興起有一定的了解和自己的看法。在談到傳統節日與“雙十一”的區別時,男女生都比較關注過節方式和人們的認可度,可見,人們對于“雙十一”這種“人造節日”從心里仍有隔閡感和距離感,在度過方式和認可程度上還是根本區別于傳統節日,這可能與傳統節日先入為主的觀念和傳統的思想根深蒂固有關。
對“你認為傳統節日與‘雙十一有何區別?”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對于“雙十一”50%的男生認為它有一定的好處,物美價廉,而73.33%的女生認為它有利有弊。從數據來看,女生對“雙十一”的看法更為全面,而男生可能思維更直接,對于“雙十一”利弊的理解較為片面。我們分析后認為,這與女生日常生活的習慣有很大關系。通過對女生們的口頭詢問和上門采訪我們發現,女生比較喜歡購物,而且經常性地網購,這方面較男生有更多的經歷和經驗,所以對于這一問題有比較詳細和深入的了解,認為利弊共存,而不是單純的以好壞去評價。男生較少網購,在面對“雙十一”狂熱的促銷時,認為這一活動期間的物品都是物美價廉的,它有利的一面展現的更為直接和明顯。對于傳統節日男女生看法大體一致,都認為它是民族精神的傳承,能夠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可以家人團圓和休假,所以對傳統節日大家的看法更為一致和傳統,無較大的性別差異,這與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社會氛圍的襯托密不可分。
對“你如何看待‘雙十一與傳統節日的聯系?”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在對于“雙十一”在未來是否可能會成為傳統節日的問題上,男生和女生中大部分人均認為不會,由此可見,對于傳統文化大家有強烈的認同感,而“雙十一”這類人造節日在目前還沒有非常地深入人心。經過詢問后,我們結合數據分析認為,這與“雙十一”存在的時間的長短、影響程度的大小、傳統文化的影響程度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等等有一系列的關系。
通過對男女生對于這四類問題的看法的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男女生之間確實存在一定的性別和心理差異,并且這種差異的影響還是很大的。雖然我們的調查對象中男女生比例偏差過大,男女比例不協調,但我們可以由此及彼,進行小范圍的分析推理。
五、調查結論及建議
1、結論
“雙十一”使現在的銷售關系發生了巨大改變,由a2a(區域對區域),發展到b2b(企業對企業),在發展到現在的c2c(在線離線或者線上到線下)。“雙十一”與傳統節日相比,“雙十一”更加的物質化、商業化,所以,傳統節日在目前來說仍然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不可動搖的地位。“雙十一”打造了一個全新的“人造節日”,這也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盡管這一節日的出現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浪費時間和金錢,影響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等,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利大于弊。傳統節日在宏觀層面來說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微觀層面來說是聯系感情的儀式;“雙十一”在宏觀層面來說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在微觀層面來說是人們購得物美價廉的商品的一個平臺。“雙十一”潮流的興盛使光棍節從單純的單身者的節日變成了消費購物的節日,使得人們的購物方式和習慣發生改變,進而影響了傳統節日中的購物方式和習慣,使得電商從異類發展為主流,使得網購從小眾走向大眾化。
2、建議
“雙十一”這一節日是一個巨大的創新,推動了我們經濟的發展,便利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傳統節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更是不可忽略的,正是傳統節日的存在,使得“人造節日”的出現有了樣板,有了效仿的模式。所以,大家在電商化的消費時代,不要忘記傳統節日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不要過度物質化和浮躁化。我們希望大家能夠理性對待“雙十一”這類人造節日,正確處理它與傳統節日的關系,趨利避害,讓它們為我們帶來更多便利和好處,同時又能夠促進文化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
附:
長安大學學生對雙十一與傳統節日看法的調查問卷
①您的性別: [單選題]
○ 男
○ 女
②“雙十一”你是如何度過的? [多選題]
□ 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
□ 約會,游玩或者聚會等活動
□ 購物
③傳統節日你是如何度過的? [多選題]
□ 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
□ 約會,游玩或者聚會等活動
□ 購物
④你知道“雙十一”的由來么? [單選題]
○ 知道
○ 不知道
⑤你認為“雙十一”是如何興起的? [多選題]
□ 商家的銷售策略
□ 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 互聯網及物流的發展
□ 其他:______
⑥你更喜歡傳統節日還是“雙十一”? [單選題]
○ 傳統節日
○ 雙十一
○ 無所謂
⑦你如何看待“雙十一”引領的潮流? [單選題]
○ 物美價廉,有一定好處
○ 浪費時間和金錢,影響正常生活,有一定弊端
○ 有利有弊
○ 無所謂
⑧你如何看待傳統節日? [多選題]
□ 民族精神的傳承,增強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
□ 可以家庭團圓,聯系感情
□ 可以休假,放松自己
□ 其他:______
⑨你認為傳統節日與“雙十一”的區別在哪里? [多選題]
□ 消費的內容不同
□ 過節方式不同
□ 人們認可程度不同
□ 其他:______
⑩你認為“雙十一”可能會在今后成為傳統節日中的一員么?為什么? [單選題]
○ 會 ?為什么:______
○ 不會 ?為什么:______
【參考文獻】
[1] 湯元珠. 傳播儀式觀視角下的網絡節日營銷研究——以淘寶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為例[D]. 西北大學, 2015.
[2] 劉 ?娟. 從節日儀式文化到營銷——傳播的儀式觀視角下的天貓“雙十一”狂歡購物節營銷[J]. 廣告大觀: 理論版,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