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工匠精神被應用到各行各業中,高校作為職業教育的前站,工匠精神的培育顯得極其重要。人社部2016年6月制定了《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課教學大綱(試行)》,在大綱中明確提出要將工匠精神納入到德育教學中,作為德育教學的必修課程。在德育教學和創新創業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是適應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是我國由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轉變的重要基礎。不僅是企業發展,民族工業振興重要保障,更是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高職;工匠精神;培養
一、前言
李克強總理在2016年兩會工作報告中首次在政府報告中提到工匠精神,將工匠精神和我國制造業轉型結合起來。2016年4月16日,李克強在清華大學提出應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至此,工匠精神在國內引起各行各業的關注。為了使工匠精神與教育的融合,人社部2016年6月制定了《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課教學大綱(試行)》,在大綱中明確提出要將工匠精神納入到德育教學中,作為德育教學的必修課程。德育教學是工匠精神培養的重要途徑,創新創業教育是工匠精神實踐的搖籃,在德育教學和創新創業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是適應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是我國由制造大國向智造強國轉變的重要基礎。
二、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是一個非常浪漫的詞語,在我國古代工匠精神表現的較為充分,近代由于工業化大革命,手工生產被激起生產所代替,工匠精神漸漸被忽略。從概念來看,專家學者重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定義,雖然不盡相同,但是其核心內容一致,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從事專業工作的人對自己的職業專注、嚴謹的一種精神,其對工作或者產品精雕細琢,重視產品的質量,而忽視產品的價值。
從工匠精神的概念可以看出,其主要內涵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是專,即專注,即對職業表現一種專注度,多年專注于一方面,做到技術上的純屬,不受外界的干擾。其次,是精,即精益求精,追求產品的品質精益求精,注重細節,為了產品的質量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再次,耐心,為了達到目標,具有較強的耐心,不打目的不罷休。最后是敬業,孜孜不倦的工作,對工作具有足夠的熱情,時刻保持敬業精神。
三、德育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中培養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工匠精神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課題
德育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人社部制定的《技工院校工匠精神教育課教學大綱(試行)》中已明確將工匠精神作為德育教育的必修課,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重要陣地。為了灌輸工匠精神,在德育教育中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探討德育教育中的工匠精神。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也是支撐我國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重要人力資源保障。工匠精神為高職院校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思路,也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目標提出了要求。以德育教育為突破口,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各學科教學中,著力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隊伍,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2、工匠精神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思想源泉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背景下提出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工匠精神中的專注、專業、堅持、精益求精等內涵,為創新創業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不僅能使學生更快的掌握技能,增強職場中的競爭力,而且由于具有良好的品質,其創新、創業能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順利完成學校和社會中角色的轉變。
創新創業中融入工匠精神,一方面促進學生在技能學習中更加專注,學到的本領也更加專業,為創新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敬業的精神和堅持的精神促使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無畏不懼,且保持敬業的精神。
3、工匠精神是學生就業和實現個人發展的需要
通過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使學生掌握了更加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也使學生擁有了良好的職業精神。擁有工匠精神,對于學生個人來說,就是擁有了就業和實現個人發展的重要籌碼。對于企業來說,其不僅看重一個員工的能力,同時也跟看著員工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培養工匠精神是學生就業和實現個人發展的需要,是其職業生涯健康延續的重要手段。
特別是對于應用型院校來說,學生就業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在就業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實用性,加強工匠精神培養,增加學生的職業附加值,有利于學生的就業,也有利于學生在職場中工作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四、德育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中培養工匠精神的思路
1、將德育教育作為工匠精神培養的重要途徑
思想政治教育與工匠精神融合。思想決定行動,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從思想著手,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工匠精神的內涵以及對自己的作用。為此,對于高校來說,將德育教育與工匠精神融合,將德育教育作為工匠精神培養的重要途徑,構建完善的德育教育體系,是高職院校培養具有工匠精神人才隊伍的重要突破口。具體來說,在德育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明確培養目標、灌輸工匠精神的內涵,使學生掌握高超的技能,擁有良好的職業品質,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以后的工作生涯打好基礎。
通過思想教育和工匠精神的融合,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將工匠精神應用到學習和實踐中,并融入到工作生活中,主動理解和應用工匠精神,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質,為以后的工作和學習做好準備。
2、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工匠精神實踐的重要陣地
通過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將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工匠精神實踐的重要陣地。從學校層面,要建立創新創業的教育環境,明確工匠精神培養目標,鼓勵創新創業,寬容失敗;從教師層面,教師要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灌輸工匠精神的內涵,將一件事做精做實,才可能有所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說工匠精神是創新創業的源泉;從學生層面,學生要在不斷的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中領會工匠精神的精髓,不斷開拓思路、專注、專業、耐心、精益求精,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量變就會質變。
從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層面來踐行創新創業中的工匠精神,對于學校、教師和學生既是挑戰,也是工匠精神培養的重要手段。
五、結束語
在我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工匠精神上升到國家層面討論,也足夠引起重視,學校作為職業教育的主戰場,對工匠精神的培養極其重要,這不僅關乎到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更關乎到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而德育教育作為工匠精神培養的重要途徑,應該受到學校的特別重視,將工匠精神納入到德育教育中也是職業院校培養具有工匠精神人才隊伍的關鍵。創業教育作為工匠精神實踐的重要陣地,同樣也應受到學校、老師以及學生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和詮釋工匠精神。
【參考文獻】
[1] 薛 ?棟. 論中國古代工匠精神的價值意蘊[J]. 職教論壇, 20l3(34):94-96.
[2] 王麗媛. 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 職教論壇, 2014(22).
[3] 朱佳麗. 淺析高職學生的職業精神培養[J]. 全國商情: 經濟理論研究, 2009(21):104-105.
[4] 陳昌輝. 工匠精神——中國制造在呼喚,職業教育應擔當[J]. 職業, 2005(7).
[5] 張坤晶. 論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 職教論壇, 2016(16):32-35.
[6] 劉冬玲. 熔鑄“工匠精神”:職業教育責無旁貸[J]. 職教通訊, 2016(14):47-48.
[7] 何文明. 職業教育應成為“工匠精神”培育的搖籃[J]. 江蘇教育, 2016(5):30-31.
【作者簡介】
王文君(1984—),女,安徽合肥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單位:安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基礎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