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飛
【摘要】法律素養的養成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重大意義。本文以高職院校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現狀闡述為切入點,結合對高職學生培養法律素養的重要性以及高職學生法律素養較低的內因分析,探討了高職院校學生法律素養提升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法律素養;養成
隨著我國法治社會建設進程加速,“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對未來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作為法治教育的重要基地,不僅要培養學生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良好的道德品質,更要樹立學生較高的法律素養?,F代化建設需要專業人才,更需要懂法的專業人才。有鑒于此,在國家經濟建設飛速發展、依法治國全面實施的大背景下,面對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和社會生存壓力,高職院校應該改變現行法治教育流于形式的教育模式,立足于自身辦學特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高職法治教育的重要性,用創新的意識進行高職法治教育改革,著力于培養學生法律思維能力、全面提升學生法律素養和綜合能力。
一、高職院校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現狀闡述
現今,國內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法律基礎知識課程,這對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素養奠定了一定基礎。但依據調查表明,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法律素質普遍偏低,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下列幾個方面:
1、未能形成對學生法律素質的培養與教育的高度重視。大部分高職院校對非法律專業的學生只開設一門法律基礎課程,并且將法律基礎課納入思想政治課教育范疇,每周只有兩個課時。課時較少,任課教師忙于趕進度,學生疲于應付考試,沒有引起應有的學習興趣和注意,也沒有達到通過法律教學傳授法律知識、提高學生法律素質的目的。
2、高職院校學生掌握法律知識有限,欠缺法律應用意識差。多數高職學生對法律不聞不問,知道一些法律條文但很少理解,不能自覺應用,不能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更別說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從法律行為看,目前高職院校學生違法犯罪率不斷攀升,校園內部環境也不甚理想,打架斗毆事件屢有發生。
3、高職院校法治理教育同學現實訴求未能匹配。按照國家教育部相關規定,高職院校法治教育課程與普通高校法治教育課程完全統一,并沒有做任何區分,這與高職院校的辦學特點不符。高職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和應用能力,目的是為高職學生畢業能快速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而不像其他本科院校以學科式教學為主注重理論的掌握。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法律教師幾乎都是在給學生泛泛羅列和堆積一些法律概念、術語等,缺乏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與高職學生提高法律素質的要求不相適應。
二、高職學生培養法律素養的重要性
1、建設法治社會的現實需要
大力推進依法治國,法律素養是現代法治社會公民的必備素質。黨中央以及國務院明確強調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求。
2、踐行普法教育的現實需要
根據“四五”普法的總體部署,實現普法教育應當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進一步推進家庭教育;二是牢牢把握學校教育;三是深入開展崗位教育;四是切實提高社會教育。上述幾個方面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是有機聯系在一起的。教育部門以及學校應當在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中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積極貫徹國家普法教育,實現青少年學生法律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高。將法律教育引進教科書,營造良好的法律教育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
3、高職學生個體發展的現實需要
現今社會是一個法治社會,每個公民要有符合社會發展的法律意識,首先,應當培養學生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應當堅決抵制不法侵害,不受社會不良因素的干擾。其次,引導學生在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進行反擊,在不侵害他人權利的同時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高職學生法律素養較低的內因分析
1、學生先前所接受的應試教育欠缺對學生法律素養培養的重視
高職學生欠缺法律素養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中小學階段缺乏法律常識的普及教育。中小學階段近乎沒有設置法律課程,傳統的應試教育只注重學生學習成績、考取名校,而忽視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當很多學生遇到需要法律問題卻不知如何解決,部分學生甚至還認為法律作用僅僅是懲罰那些違法犯罪分子,與自己無關??梢姡趥鹘y應試教育模式下,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缺乏法律素養方面的培養,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法律素養欠缺的現狀。
2、法律課程設置欠缺合理規劃
在課程的設置方面,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僅僅是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對學生進行法律素養方面的培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該門課程所涉及的法律內容絕大多數都是對法律的概括,難以引導學生深入地了解法律的內涵,也不理解法律的應用。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充分的運用這些法律知識。從這一點上我們就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在設置相關課程的時候缺乏必要的科學性,顯現出了課程設置的不合理。
四、高職院校學生法律素養提升策略
1、注重課堂教學主導效用
高職院校應當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法律素養培育過程中的主陣地作用。應當做到下述方面:(1)針對目前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新方法,運用新手段,創新法律素養教育模式。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把握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這個核心,設計出一些新穎性、實用性的教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在以往單純的案例分析中加入案例表演,即在提出相關的法律糾紛后,讓學生分不同的角色自由表演案情,根據學生的實際案情發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用相關的法律知識解決問題。通過此舉,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2)結合不同專業,有選擇地向學生介紹一些部門法。由于課時少,內容龐雜繁多,教師在講授時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根據高職生所學專業的需要,除進行憲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普及外,應重點學習一些與專業(行業)相關的法律知識,使課堂教學貼近高職生的實際,為其走入社會、服務社會奠定基礎;(3)法律素養的培育是潛移默化式的滲透教育,需要多方配合。例如專業課教師也可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適當擔負起培養學生良好法治精神的責任。堅持把專業課教學與法律素養培育結合起來,把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有意識地把專業課知識與法律責任意識銜接起來,把法律素養培育滲透到所有專業課教學中去,營造一個良好的法律素養培育氛圍,使學生接受潛移默化的法律教育。
2、創設高職院校校園法律文化氛圍
高職生法律素養的培育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畢竟課時有限,何況目前課堂教學還沒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學生并未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法律意識。如何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呢?加大實踐教育,營造校園法律文化有助于法律素養的培育。實踐教學是“知”與“行”的教學,實踐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如果沒有具體的法律實踐,良好的行為養成是不可能的。加大實踐教育要突出實踐特色,具體而言,高職院??梢圆扇∠率龇绞剑海?)建立校外法治教育基地,定期邀請干警來校開展法治知識講座,大力宣傳世界先進的法治文明成果和優良的法的傳統,為法律素養培育的規范化提供了保證;(2)開辟法治教育專欄,輔之以標語橫幅營造校園普法氛圍,利用校園廣播播放法治知識,使校園處處見法;(3)開展法治征文、演講以及以法治宣傳為主要內容的黑板報比賽,在競賽中教導學生遵紀守法,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鐘 ?莉. 論高職學生法律素養構建問題[J]. 求知導刊, 2015(20).
[2] 汪 ?麗. 培養和提升電力高職生法律素養的探析[J]. 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03).
[3] 魏文麗. 淺談如何提高高職學生法律素養[J]. 法治博覽, 20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