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愛年
內容摘要:教學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學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有助于提高教學管理的規范化水平。本文根據目前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實際情況,探究完善信息化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 教學 管理 信息化 思考
目前,我國高校學生人數眾多,多數高校學生人數過萬,本來就繁雜的教學管理工作難度就越來越大。因此,高校應在傳統教學管理模式的基礎上,逐步加大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力度,使教學管理更加標準和規范。
一.新時期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1.教學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學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教學管理工作是一項內容非常繁瑣的事物工作,涵蓋的內容廣泛,涉及到所有的師生。因此,在有限的管理人員面臨眾多的服務需求時,可以通過網絡同步各種數據資源并形成共享,減少教務管理活動的時空限制。信息化管理是信息的流動和通訊的流動,節省了教學管理人員在各辦公樓跑動的時間,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管理的效率與質量。
2.教學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學管理的規范化水平。教學管理是一個制度化、標準化的過程,有了信息化的教學管理平臺,各項數據的準確性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教務處和各院系關于數據存儲的標準、數據處理的方法實現了統一,保證了教學管理的規范化。此外,在宏觀上更便于統籌整個學校的教學資源,合理分配和使用多媒體教室、機房、實驗室、攝影棚、操房等教學資源,保證了教學工作有序、穩定、高效運轉。
二.現階段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管理軟件以外包為主,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缺乏全局性。目前,各高校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基本完成了教學管理系統的建設工作,但多數高校以外包手段為主。一般情況下,在引進初期,高校基本著眼于當下主要問題的解決,缺少可持續發展的規劃,在使用過程中就逐漸出現本來需要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塊而又沒有的情況。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在未來發展中和人事數據、財務繳費系統以及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臺等的對接。
2.后續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高校的信息化發展。教學管理系統通常是購買時的一次性投入,軟件幾乎沒有更新升級,在使用中經常由于服務器帶寬不足、負載過大等原因,使教學管理系統處于癱瘓狀態。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已經受到高校領導的普遍認可,但隨著高校的加速發展,高校越來越重視內涵建設,學校將主要經費都投入到人才培養、課程建設等方面。而且,教學管理信息系統的更新與維護成本較高,資金投入總量較大,從而導致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缺乏可持續性且進展緩慢。
三.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思考
1.在教學管理系統的建設上,采取外包和自主研發相結合的方法。目前,我國多數高校都是委托校外公司或機構來完成教學管理系統的程序設計與開發,但這些外包的軟件并不都能符合不同特色的高校在本校教學管理方面的需求,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內部軟件的開發建設便能很好的彌補這一不足。以武漢設計工程學院為例,某學期的公共基礎重修課程有23門課(不含外語和計算機基礎),僅基礎體育3就有66名學生參加重修。我們現在的做法是教務老師根據學生的空閑時間選擇某位老師的某個課堂進行跟班重修,工作量非常大,而此學期有13位教師的68個課堂,如果有“課程重修報名系統”,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身體狀況和時間安排來更加合理的選擇重修課堂,同時減輕教務老師的工作量。類似的還有“臨時調停課管理系統”、“教室管理系統”等,這些都可以有效的彌補現有軟件功能中存在的不足。
2.在教學管理軟件的研發上,需要高素質的專職技術人員的支持。前面提到教學管理軟件的研發需要和內建相結合,但目前高校相關技術人員隊伍建設滯后。在職位設置上,教務處應該設置技術支持人員崗位,隨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設速度的加快,技術支持的問題就會日益突出。在民辦高校中,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可以考慮讓計算機相關專業的老師以項目立項的形式參與研發。
3.在教學管理軟件的研發中,要充分考慮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需求。教學管理系統平臺的使用者有教務管理人員,任課教師和學生,目前的教學管理系統多數以滿足教學管理人員的需求為主,缺少日常教學工作和教師以及學生的緊密銜接。以武漢設計工程學院為例,我校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如數學建模,報名學生人數眾多,老師篩選時會綜合考查學生的數學能力和計算機水平。
總之,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是提高教學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高校構建全面的信息教學管理體系,建立科學、高效的教學管理模式。
(作者單位:武漢設計工程學院公共基礎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