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秋云
英語教學縱貫了整個中學階段,不僅僅影響著學生的正常升學進度,而且還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習慣的培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改革開放四十年,英語作為溝通性的國際語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英語的教學模式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需要。而如何轉變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成為目前課改的當務之急。
一、打好詞匯攻堅戰
一門外語的學習離不開詞匯的堆疊和積累,如何高效的記憶詞匯,首先以初中的課堂學習展開論述。對于詞匯的學習如果脫離了語境,單靠死記硬背地記憶很難奏效,常常是背了忘,忘了背,陷入無限的死循環中;中學時的詞匯記憶通常以不斷重復進行,這樣的方法在詞匯量還不是太大的,中學階段常常可以奏效,但教師應該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反復揣測推敲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嘗試開拓一些詞匯教學的新方案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培養了對英語的熱情,又提高了英語詞匯的記憶效果。
依據多年的執教經驗,我嘗試了創設語境,強化學生情景式教學的詞匯教學新思路,在備課過程中,通常需要依據本節課的教學計劃準備的相應的情景題材與交單道具,在課堂現場可以適當引入課堂情景劇等,當然,這一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也需要學生的課前預習。英語詞匯的詞性和詞義可以借助具體語境中體現出來,創設充分、恰當的語境環境學習詞匯,利于培養學生準確把控詞義的能力,在后期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遞進式培養了學生在陌生語境中對熟詞生意和生僻詞含義的推測與揣摩。英語詞匯的教學中,時刻把握好“詞不離句,句不離境”遞進式原則,正確引導和幫助學生從上下文去猜測單詞意思。
二、做好閱讀總動員
有了詞匯基礎的鋪墊,從初中課本上隨便選中一句,能否直接來做句子準確分析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掌握好英語不僅靠是一個個詞匯的簡單堆疊,更是對語法的準確把握才有可能精準分析出語境中句子的含義。
在教學中發現,存在部分學生缺乏基本推理判斷能力,對英文背景的了解知之甚少。在英語閱讀技巧方面,部分學生由于英語基礎薄弱的緣故,依據英語篇章中上下文進行猜測詞義和句義的能力明顯不足,在閱讀技巧方案也有所缺乏,需要在大量練習過程中逐漸培養起查讀或掃讀、略讀等閱讀能力,發散與聚合思維、分析與綜合思維、判斷與邏輯推理思維欠缺,初中英語教學中閱讀部分的困難一般可以從閱讀模式上進行考查,初中英語教師大多采用詞匯講解、課文翻譯、重點講解重難點,流水式地一站完成了由詞到句再到段向整個篇章輻射的單向模式。
在現階段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想在閱讀上有所突破就必須進行強化詞匯多輪立體化訓練,語法方面則應該在掌握基礎的基礎上,逐漸增強學生自主進行遣詞造句的練習。在大量的閱讀中體會英語閱讀實踐技巧,適時擴充英語文學背景知識,大力改革英語課堂閱讀教學模式,以不斷促進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方面長足發展。
三、用好前期的“十八般武藝”
其實也對于英語的學習并非是一個遞進式的過程,比如,在詞匯、短語、句子的記憶過程中,常??梢园殡S著聽力與口語的聯系?!安⑿小碧幚磉@一學習任務,常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能。下面分別以聽力輸入與口語輸出為例。
對于許多教師而言,在聽力練習上,通常的做法在聽前常常只是處理一下文章的關鍵詞,布置任務,接著直接播放教材中的聽力材料。未能充分重視聽力練習前的準備工作,學生的聽力也就只是隨著材料的結束而技術,而未能達到我們預期的聽力教學的目的。新課標中對聽力練習有一些建議:明確聽的目的—激發興趣和欲望—熟悉話題—預測大意—處理關鍵詞—嘗試解決任務。因此,對學生聽力能力的初期培養培養一般建議在聽前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營造聽力氛圍,嘗試進行背景介紹,有針對性地進行信息預警,隨后開展聽力練習。通過這些準備活動的引導,學生通常能夠抓住聽力的重點,弄懂材料的大意,順利地按照要求完成好練習的任務。
作為語言的輸出部分的口語練習而言,常常因為沒有良好的語言環境而被忽視。在整個英語教學活動中可自由英語練習的時間太少,教學大綱中又沒有明確的要求,直接導致了學生口語能力的不足。沒有條件,我們就在日常的教學中創造出條件;學生的英語學習不能離開語言的輔助;可以嘗試要求學生在自己的日常學習中的事務上都用英文來替代,至少在英語課上以英語課堂上要以英文的形式出現。有條件的話,可以把教室的布景盡可能引導學生接受英語,為口語的練習盡可能地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
教師應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把枯燥乏味的英文學習任務變成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快樂學習,使其在中學的英文教學中逐漸培養起對英文的興趣。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御花苑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