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作為國際上最為通用的語言,在國與國的交流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自從我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日漸重要,各行各業與國際化接軌的要求就與日俱增。作為培養專業型人才的搖籃,大專院校自然也要應對這一潮流,努力將大專學生培養成為能夠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綜合性專業人才。本文即簡述了我國目前的大專英語教育現狀,探討了現行教育制度下,大專英語教育的種種弊端,并以筆者的角度給出了幾個值得進行創新的方式。
【關鍵詞】大專;英語教育;創新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行各業都逐步與國際接軌,走上了國際化的道路。而在加入WTO以后,這種國際化的趨勢則更加明顯,這就要求各行各業都要能利用英語這一國際通用語言進行溝通交流。因而為了應對這種日漸加快的國際化腳步,我國在各行各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都很強調英語教育的重要性。而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補充,大專教育因為其專業性,則對英語教育有著不同于大學教育的要求和目的。這一特性也決定了,大專院校英語教育應該應對時代的要求進行一定的創新,不能默守陳規。
一、大專院校英語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在沿用的大專院校英語教學大綱是1998年12月通過相關機構審定并批準的,至今已有18個年頭。這個大綱對大專院校英語教育的目標有著清晰的定位,即: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具備使用英語進行基礎交流的能力,同時掌握二語習得的方法,努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應該說,大專院校的英語教育不同于高中階段,是完全脫離于應試教育的英語教育,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而對應于大學英語教育,則其要求會稍微低一些,只求基本的交流能力即可。因而在這一目的下,我國的大專英語教育更多趨向于輕松化與專業化。
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目的要求下的大專院校英語教育有諸多弊病暴露出來。首先,由于要求不高,部分大專院校并不會將其作為主要的課程進行重點教育,大專院校的英語課程更多是一種增光添彩而非基本技能的培養方式。經常有各種專業課老師占用或借用英語課進行專業課的講授,這使得本就不充裕的英語課時更加捉襟見肘,可想而知,這種狀態下的大專院校英語教育,其必然難以得到理想的效果;其次,大專院校英語教育的方式較為單一,雖然也逐步引進了電子化及信息化教育設備,但其利用率往往較低,課堂教育也常常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并不能很好的吸收課堂內容,同時也無法提高聽說寫的能力;再次,由于大專院校更多的是以專業教育為主,因而其英語可能內容主要以日常應用及專業應用兩部分為主,這容易造成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進入一個死胡同,即只了解最簡單的對話及專業性的內容,一旦涉及到其他方面,則一頭霧水,這對于目前普遍國際化的趨勢而言,是極為不妥的;最后,大專院校英語教育目前受重視的程度不高,一旦課堂授課結束,很少有學生會在課后繼續復習及預習,無法激起學生對英語本身的興趣及重視。
二、大專院校英語教育創新的方式
為了應對目前大專院校英語教育的種種困境,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給出了如下四條創新的方式:
1、課時安排的靈活性
由于院校方的不重視,目前大專英語的課時普遍較少,教學效果差。如此可借鑒高中階段的英語強化方式,即每天早自習進行英語聽力的訓練,正常課時時間進行文本內容的教學,午休時間可以采用觀看英文電影或英文演講的方式進行熏陶,而在課后以學生個人為單位,布置不同的作業內容,保證學生能及時的反饋并消化這些學習內容,同時不至于疲勞及抵觸。
2、采用多種授課方式進行教學
傳統的課堂講授及PPT教學已然進入了瓶頸期,適當的引入新的教學手段,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急需解決的。比如,對于傳統的教師教授PPT,可以轉變為學生個人制作PPT來向同學們進行講授,教師起到一個司儀的作用。目前課堂教學比較推崇情景教學法,此方法力圖將文本內容帶入日常生活場景,造成逼真的語言情境,很適合應用于課堂英語教學。老師可提前將每一篇文章劃分給幾位同學,要求他們通過場景再現這一對話內容,這既有利于課堂的寬松氛圍營造,也有利于文本內容的腦海記憶。與此同時可采用分組教學。
3、提出新的教學目標,力圖與國際化接軌
以往的大專院校英語教育,最多只把基本交流作為目的,甚至有個別院校,只是為了完成教學計劃,應付敷衍了事。而在21世紀的今天,英語的普及率已經大大提高,為了適應這個潮流,大專院校的英語教育也應該樹立更遠大的目標,應該讓大專生更加努力的兼備專業化與國際化。大專生的就業多以技術工種為主,應該看到,目前出國務工的趨勢較上個世紀已經大大提高,大專生熟練掌握英語是一個大勢所趨。因而在這種大環境下,大專院校應該轉變自己的思維,把英語教育與專業教育看作等同重要的培養目的,這不僅會提高畢業生的綜合素質,也會增強院校本身的社會認同度,可謂一舉兩得。
4、增加授課的新穎手段
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授課形式不應簡單拘泥于書本,見諸于紙筆,而更應該調動起這個時代所特有的先進方式。比如最近1—2年內興起的在線公開課,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這類英語公開課的學習,不僅能提高知識,還能鍛煉英語的能力。另外,如今VOA,CNN,BBC等廣播電臺都有大量的聽力素材及文本資料,這不僅能作為普通聽力訓練的輔助,還可以通過其達到了解當今時代熱點的作用。目前智能手機大行其道,各類輔助學習APP層出不窮,授課老師可以根據需要幫助學生選擇較為實用的幾款進行輔助學習。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們參與所在城市的英語角,親身實地與英語系國家的人進行對話,鍛煉口語的表達能力等。
三、結論
21世紀的前20年是我國經濟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時間點,正是這短短的20年,我國從單一的勞動力密集型國家,逐步轉變為依靠智力和創新立國的國家。也正是20年,就得體制打破,新的國際化體制建立,各行各業與國外的企業打交道的機會與日俱增,這就要求在人才培養方面,重視英語這門國際通用語言將是大勢所趨。因而大專院校也不能落于人后,需要適應當今時代發展的大潮,努力提高自身的創新性思維。這個時代是創新和學習的時代,需要的是各方面素質都較為均衡的高素質人才,因而大專院校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使得學生在同等競爭中能更勝一籌,搶占這個國際化市場的有利地位。
【參考文獻】
[1] 孫秋影. 創新教學模式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赤子, 2014(5):118.
[2] 孫 ?彤. 慕課時代河北省高校英語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 讀與寫: 教育教學刊, 2015(5):15.
[3] 成玲云. 新時期高校英語教育的創新與發展探討[J]. 英語廣場: 學術研究, 2013(11):115.
[4] 劉滿蕓, 秦麗艷, 崔秀環, 等. 地方高校英語教育的“現實性”創新之思考[J]. 南京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9,22(2):93-96.
[5] 張 ?鸰. 基于國際職場和卓越導向的大學英語教育創新思路[J]. 西華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33(1):95-99.
[6] 潘 ?慧. 論情感教學法在大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考試周刊, 2009(31):166-167.
[7] 陳曉紅. 基于語言應用的大專英語教學模式設計[J]. 科技資訊, 2014(2):157.
[8] 陳曉紅. 大專英語教學中項目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J]. 時代教育, 2014(5):149.
[9] 張惠琴. 構建特色大專英語教學體系[J]. 職業, 2011(26):150.
[10] 賀 ?立. 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在大專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華中師范大學, 2008.
【作者簡介】
黃時蕙(1983—),女,江西寧都人,本科學歷,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