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登云 姚秀英
打“有準備之仗”
□孫登云 姚秀英

▲蔡軍攝
李劃第一次上課玩手機,是在進校的第二周;第二次玩手機,是在第三周的自習課上。那次我向他了解了很多情況,他的家在農村,進校的成績不太好,學習積極性不高,性格傾向于偏執型,志趣在于經商;第三次玩手機,是在歷史課上,他說在查資料;第四次玩手機,是在英語課上,英語老師阻止他玩手機,被他打了一耳光。于是,我決定到李劃家里家訪。
家訪前,我認真備課,做了充分的準備。
第一步:明確家訪的目的和意義
目標是綱,是行動的核心精神指導,必須明確。我確定家訪的目標是找到李劃厭學的真正原因,并根據這一原因,和家長商討,為李劃制定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學習計劃,使他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
第二步:融洽關系
友好的交流才能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氣順則鳴,鳴則生力。”李劃打了英語老師后,我做了以下努力。
1.拉近和學生的關系。我和年級主任唱了一出雙簧,主任申明按學校的紀律應是開除李劃學籍。這時,我對主任說:“其實李劃本性并不壞,除了不愛學習外,也沒有其他壞毛病,先由我進行教育,再視情況處理。”李劃哭了起來:“孫老師,我應該受懲罰,我不想讀書了。”我拉著李劃回到寢室,李劃不停地說“對不起”。
2.拉近和家長的關系。李劃的家長希望老師幫孩子,只要不開除干什么都可以。李劃的爸爸還告訴我:“李劃的舅舅小學畢業后,到廣州做生意,賺了幾百萬。所以,李劃覺得不讀書也沒什么,一樣可以掙錢,這可能是他厭學的一個重要原因。”我答應幫李劃。李劃的爸爸非常感激,主動邀請我到他們家訪。
3.拉近和學生朋友的關系。我找到了李劃最好的朋友胡冰,李劃一向最聽他的話。我告訴胡冰、李劃現在的情況,希望他能幫助李劃,胡冰答應了。
第三步:分析要素,制定預設性干預措施
通過分析,我認為影響李劃學習的家庭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父親的強勢性格,母親的溺愛;二是父母文化水平較低,缺乏科學的教育方法;三是理想教育的缺失。這些原因造成他形成偏執型的人格,人生觀不健康等。
根據這些情況,我初步制定了方案:一是讓舅舅和李劃交流,談自己經商的困難,特別是自己在做生意的過程中,因沒有知識文化所遇到的發展瓶頸,并告訴李劃善于學習是時代對每個人的要求。二是讓他的朋友胡冰勸說李劃,堅持上學讀書,提高修養。三是停學一段時間,我給李劃安排一個工作,讓他在工作中體會自己知識的淺薄,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經過充分準備,這次家訪非常順利。李劃“工作”一個月后,回到了學校,一切重新開始。2016年,他考上了重慶大學。
這是我一次成功的家訪,成功來源于我打了一次“有準備之仗”。
(作者單位:孫登云,重慶市北碚區田家炳中學;姚秀英,重慶市北碚區晏陽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