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磊
掌握學習力
□李磊磊
晚自習課間時,一位學生跑來向我請假:“老師,我不想上學了。”我非常震驚,這位同學是很踏實、能吃苦的,現在才剛進入高三第一輪復習,為什么他突然想放棄呢?我試圖用“詞語聯想”法對他進行心理診斷,于是請他寫下了自己心中此刻所想到的所有詞匯。
無聊、壓抑、數學好難、分數低……從這些充滿了消極情緒的文字里,我明白了,他是因為近期成績不斷退步而變得焦躁,陷入無心學習的狀態,而越是如此,成績退步越嚴重——惡性循環中,他便產生了厭學的思想。我耐心地安撫與鼓勵他后,又私下走訪了幾位情況類似的同學,發現他們都因情緒問題影響了學習效率。
考慮到高三復習階段的學習模式與高一、高二初學知識時的學習模式有所不同,大家或多或少地都有些難以適應,一些消極情緒在逐漸漫延的情況,我認為有必要上一節關于學習力的課,為他們打氣,增強迎戰高考的信心和技巧。
1.查閱關于學習法的資料,如《一日學習法》《一日學習法》《思維導圖》等書籍,結合相關圖片、音樂制作成PPT;
2.打印《進階詳細指導》和《學習階段進階表》,在班會前分發給學生。
一、班會導入
第一環節:認識學習力
師:我們先來聽一首歌——
學習歌
……
活到老學到老這個道理都知道
活到老學到老不是誰都能做到
活到老學到老白發也能變年少
活到老學到老不枉人生走一朝
……
師:好一個“活到老學到老”,同學們說說,這里的“學”字指的是什么呢?
生1:看書學習唄。
生2:了解自己不知道的知識。
師:在我看來,這個“學”指的應該是學習力——所謂學習力,就是把知識資源轉化為知識資本的能力,它包括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和學習能力三種要素。有專家將不同水平的學習力用五種不同的曲線予以描述:
其一,蒙智曲線,它是一條低而平的直線,這類人好似“白丁”,通過學習獲得知識的能力明顯不足,多是社會底層的窮人;
其二,早謝曲線,代表18-20歲的階段是其最高點,隨后趨于下降之勢,這類人一般只掌握了基礎知識,擁有通過學習獲得知識初級能力,多是處在社會中下層的人;
其三,中庸曲線,這類人進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但其學習力登上一定高度后,會終止上升趨勢,轉而緩慢下行,這類人多是社會中層人群;
其四,卓越曲線,這類人在高等學府深造結束后仍不間斷學習,得以在社會組織中開啟“第二次學習”的機會,直至其職業生涯結束,才會迎來學習力的最終高點,他們往往是人們眼中的成功人士;
其五,睿智曲線,其一生的學習力始終保持上升趨勢,即全智人生,這類人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各領域頂尖人才。
第二環節:掌握學習力
師:了解了以上不同的學習力曲線,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希望自己是哪種曲線的人呢?
生(齊聲):睿智曲線!
師:有志氣。其實,每個人都有變成“睿智曲線”的潛力,重點就在于堅持不懈、方法得當。只要堅持進行恰當的學習力修煉,就能讓自己的曲線始終保持上升趨勢,向“睿智曲線”無限接近。老師查找了大量有關學習力修煉的書籍,總結出了一些幫助大家提高學習力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要做好“四個一”。
1.心流圖
師:第一個“一”,就是理解并學會運用一個圖——心流圖。

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做某件有挑戰性的事情時,注意力高度集中,仿佛一切盡在掌控,很快一小時都過去了也沒有感覺,完成后格外能體會到興奮感和充實感……
生(猶豫):有幾次考試前我準備得特別好,交卷的時候信心很足,寫了兩個小時也不覺得累,反而十分期待成績快點出來,這種情況算嗎?
師:是的,這其實就是興趣發展到極致,同時技巧掌握程度與挑戰難度又達成了平衡而產生的體驗,又稱“心流體驗”。大家知道這種“心流體驗”在什么時候最容易出現嗎?
生(迷茫):這種體驗是可以創造條件出現的嗎?
師:當然。當你出于自己的意愿而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就能自然而然地專注其中;當你對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有著清晰的目標,且有信心能在結束時得到理想回饋,時間流逝感也會停止的……
生(不好意思地撓頭):我沒有在學習中遇到過這種情況,但是玩游戲的時候經常覺得時間過得飛快,怎么都玩不夠的感覺。
生(羞澀):其實我逛街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感覺,就算提著一大堆東西,走上一整天,也不會覺得累。
師:雖然沉迷游戲的舉動在目前階段并不值得提倡,但它們的本質的確是相同的。當你專注于學習時,如果覺得時間過得飛快,那是因為題目的難度和你所擁有的解題技巧都在“心流體驗”的最佳閾值內。而如果覺得無聊或者焦慮,則說明你所面對的問題要么能輕易解決,要么超出了你現有的能力范圍——必須說明的是,這兩種情況在每個人的學習生涯中都始終存在,只能靠自己去適應、調整。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這些情緒視為自身發出的一個信號,即自己的學習計劃需要有所調整了:無聊的時候,可以嘗試著挑戰一下更高的難度,或是更超前的知識;焦慮的時候,則需要適當回顧基礎知識,查漏補缺??傊?,希望大家能理性地面對情緒的困擾,及時進行自我調整,盡可能多地利用“心流體驗”提高學習效率。
2.二八定律(80/20定律)
師:第二個“一”,就是指理解一個法則——“80/20定律”。它是對生活中廣泛存在的不平衡現象的一種簡單概括,這里面的80%和20%都不是實指,而是比喻用少量的投入或付出,獲得大量的產出或回報。
生:不是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嗎?一點點投入就能換來大筆回報,哪有這么好的事兒?我不信。
師:其實“二八定律”也叫“最省力法則”,意在提醒人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舉個例子,如果一家公司發現自己80%的利潤來自于20%的顧客,那么,與其將注意力平均分散給所有的顧客,不如專注于那20%的顧客,使他們樂意擴展與該公司的合作,這樣做不僅更容易,也更有效率。
生:哦,我知道了——面面俱到,不如重點突破。老師您給我們介紹這個定律,就是希望我們能根據自己擅長的學科,在復習中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在必須有所舍棄時抓大放小。
生:我們白天上課的時間跟課余的時間相比,大概也是80%和20%,而大家目前進行復習大多是集中在這80%的時間里。其實,另外20%的零散時間如果利用好了,也能起到大作用。
生:我想到一點,在一天當中,一個人精氣神最足、狀態最好、最容易進入“心流體驗”狀態的時間可能只占到20%,而在其余80%的時間里,注意力、集中力都比較差,那么,我們最好利用那20%的時間復習比較重要的知識點。
師:說得很好。無論是20%的課余零散時間,還是20%的高效學習時間,只要利用好了,成績一定能有所提高。我的建議是,大家每天利用20%的零散時間把當天講到的重要內容復習一遍,周末則花20%的時間對當周復習的內容進行梳理和自我檢測,爭取至少記牢其中的80%。如此積少成多,相信大家都能自信地迎接高考!
3.思維導圖
師:剛剛我們說到了要利用好每天20%的零散時間,大家來談談,這些時間從哪里來呢?
生:課間十分鐘和做課間操時,可以用來背課文。
生:晚上宿舍熄燈后躺在床上睡不著時,可以聽英語磁帶。
生:還有周末回家時,在公交上可以看書。
師:大家提到了很多可以利用的零散時間,但你們覺得這樣學習的效率會如何呢?
生:恩,這些時間太零碎、太分散了,當時記憶的內容也變得分散,不利于系統、整體地理解和運用。
師:所以,我要教給你們第三個“一”就是一種記憶方法——“思維導圖”記憶法,它是由英國“記憶之父”東尼·博贊提出的一種利用圖像輔助思考的工具。
老師展示“思維導圖”范例,并演示、分析制作“思維導圖”的七個步驟。
師:你們看,這樣就可以把計劃記憶的內容匯集到一張圖中,而這個圖很容易就能被我們“裝”進自己的腦子里。當我們利用零碎時間學習時,就像是在往這個圖里填充內容,通過自由發散聯想,便能提高記憶效率。
給學生們兩分鐘時間,請他們記憶范例中“思維導圖”的內容。結果顯示,多數同學都能記住大部分內容。
生:這個“思維導圖”真有意思。如果把我們學過的知識都用這種方式畫出來,那學習效率一定能大大提高。
師:好,那我給你們布置一個任務——半年內畫出100張各學科各章節的思維導圖,鍛煉自己的記憶能力和整體理解能力,能完成嗎?
生(齊聲):能!
4.辛雷學習法
師: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提高記憶力,但學習不僅是背誦課本內容。關于怎么提高學習效率,你們有什么想法嗎?(學生搖頭)
師:我為大家帶來的第四個“一”就是一個學習方法——“辛雷學習法”,希望能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
辛雷認為,學習狀態良好才能保障學習進步,因此,“心態第一、身體第二、學習第三”。根據心態、身體、學習三者的協調狀況,他將學習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大家可以看看老師發給你們的《學習階段進階表》,并根據《進階詳細指導》完成這個表格。
學生認真填寫《學習階段進階表》,并按照老師的要求將填好的表格貼到各自桌子的顯眼位置。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學習階段進階表》中所列的項目,對接下來自己在心理狀況、身體狀況、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強度等方面需要做出的調整制定詳細計劃,保證會嚴格執行該計劃。
1.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們的學習狀態,并對其學習方法的改變予以恰當指導。
2.督促學生堅持完成100張“思維導圖”,并及時提供輔導。
高三復習階段是一個很重要又很容易出現問題的時期,如果學生出現浮躁、焦慮等不良情緒,會因此陷入不知所措、自暴自棄的狀態,所以我教學生借助“心流圖”來舒緩情緒,找到復習著力點。因為很多學生不懂得講究記憶和學習方法,所以我為他們提供了“二八定律”理論、“思維導圖”記憶法和基于“辛雷學習法”的《學習階段進階表》,幫助學生科學地、有技巧地提升自己的學習力。
本節班會課也有些不足,如:1.在較短的時間內,安排了比較多的內容,增加了學生接受的難度;2.提升學習力的方法、技巧還有很多,它們各有優劣,但本次班會中無法一一說明,以后需要跟進補充,爭取幫助每個學生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技巧。
(作者單位:河南省濟源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