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立浩
摘 要: 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部分,現代教學體制不斷變化發展,素質教育成為教學的基礎,最主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知行合一”就是現代教師必須做到的,深刻闡釋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課教授好,在其中要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同時要將新的教學方式深入講課中。本文主要闡述了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教做合一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理解與感受,學生將學與做相統一,教師通過不斷創新教學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關鍵詞: 教做合一 小學語文教學 實踐研究
小學生還處在學習與發展的初期,因此對一些事物有好奇心,也會有學習興趣,所以不僅要重視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還要加強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將學與做充分結合,提高語文學習能力。語文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教師要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也使學生明白在交流過程中對不同的人要表達不同的情感,并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這對于教學方式的創新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以素質教育為教學的根本,保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意識,提高學習能力。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要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創新教學方式,將“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深入課堂教學中,通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將“做”這一概念深入教學核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1.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通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往的教學中只是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死記硬背,大部分學生都不理解所學知識的意義,通過“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學會學習,真正理解學習的知識所包含的意義。例如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所有的角色,分角色演出,使學生更真切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2.通過結合多媒體教學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再通過教師講一些有意義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給學生展示出來,學生對語文學習有關注,同時也會調動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音樂播放的方式,引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對所學的核心問題進行課堂探究,使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當然教師也要采取鼓勵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開動學生的大腦。例如在學習《示兒》這首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翻譯,使學生思考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然后根據教師的正確指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加強師生互動
在課堂上,教師起到對學生學習的指導與引導作用,小學生對新的學習方式充滿好奇心,因此教師要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同時也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更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利于因材施教,對于學生的“學”也起到促進作用。通過讓學生動腦思考使學生在思考時更貼近教學主題。
1.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這樣會使教師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例如:學完一篇文章,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選一些學生進行提問,了解學生對文章的學習情況。
2.教師可以在講課前先營造較積極的學習氛圍,可以聯系生活實際,通過有趣的問題或是有趣的話題討論,使課堂學習氛圍更輕松愉快。例如在學習陸游的《游子吟》時,可以先問學生,自己的媽媽在自己心中是什么樣的,以展開話題,同時活躍課堂氣氛。
3.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最主要的是與學生打成一片,這樣才能明白他們對語文課堂教學的真實想法,同時也要樹立在學生心中的威信,使學生更信任教師。例如:教師在課堂上要言而有信,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課后可以找一些學生進行交流,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在學習上的問題,真正了解學生,同時也會使學生更信任老師,喜愛老師,提高教學效率。
三、采取鼓勵的教學方式,加強學生的基礎學習
“教學做合一”最核心的是“做”,它將“學”和“教”充分地連接在一起。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然而學生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就要更好地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的方式調動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上的積極性,從而在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1.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加一些學校或省市舉辦的有關語文的比賽活動,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與積極性,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進行正確合理的學習指導。通過比賽的督促,也會使學生以更積極的心態學習,更積極地學習語文知識。
2.教師要增強學生在“學”這一方面的能力,語文學習最重要的是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教師可以將語文分為識字、閱讀和寫作三大板塊,對這三個板塊進行合理的規劃與時間上的分配。例如:教師可以以培養學生的“做”為中心,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大聲地讀出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以識字為教學的基礎,使學生逐步了解寫作的方式方法,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素質教育是我國基本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通過正確的指導,從而促進學生自主意識的形成。創新的教學方式不僅是時代的要求,而且是教師自我價值的體現,“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在實行過程中,將“做”看做整個教學方式的核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思考能力,使教學方式在實踐中更好地融入語文課堂中,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語文教學方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良慧.語文教學“互動性”教學模式的實踐[J].科教文匯(上半月),2006年03期.
[2]史曉娜.激發學生情感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09年12期.
[3]張琪.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山西教育(綜合版),2006年07期.
[4]楊琳.關于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典文學作品閱讀的思考[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