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昌德
摘 要: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習主體——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學會求知,學會做人。
關鍵詞:導學式;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重要特征是學生的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方位參與。因此,“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的本質是教會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質疑、自己求索。課堂依然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實現“自主學習”,多年來筆者通過教學探索與實踐,歸納出“五步導學式” 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與各位同仁交流。
一、導入
課堂導入是教學手段,是為開展課堂教學服務,是老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導入是鋪墊,目的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能夠產生極大的興趣進入新課學習。其方法大體有:由復習舊課導入,架起通向新知識的橋梁;創設情境導入,如通過趣事逸聞、成語故事、詩詞歌曲等,把學生引入獲取新知識的激情狀態;制造懸念,即由問題導入,激起學生求知欲望;開門見山,直接引導學生讀書,探索新知。
二、導讀
讀是自主學習的基礎,目的在于指導學生通過自己讀書,也就是通過自主的學習,來把握新課的大體知識結構和基本的知識點。新教材內容生動活潑,具有極強的可讀性。但對于一個新課題,應該讀什么?怎么讀?學生并不清楚,往往在讀書時是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導讀”也就成為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步驟。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知識點,設計一些具有明確目的性、知識階梯性的“自學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感知教材內容,激發學生發揮智能潛力,循序漸進地探索問題。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做到:其一,指導學法,如時間的分配、分析問題的角度等;其二,適時掌握學生自讀情況,就是教師要巡回檢查學生閱讀情況,進行必要的個別輔導,通過學生的自學筆記和個別詢問,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備講解時有的放矢。
三、導問
導問是自主學習的深入階段,目的在于引導學生交流學習體會,共享學習成果,把握新課的疑難重點。這里所謂的“問”,強調的是學生的提問。學生能不能提問,會不會提問,是檢驗學習深度和思維廣度的重要標志,是達到懂、信、用的必經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這一步驟中,教師就必須擔負起領路人的角色,引領學生向深度、廣度去思考。比如老師先抓住一些關鍵性結論追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與質疑。如“生活與哲學”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規律,各知識點是一個復雜聯系的有機整體,其主要特點在于系統性和整體性,因而教學中要求在新舊知識的聯系上把握好廣度。教師把相近或相似的現象和問題通過疏導和暗示,放在同一問題情境中進行對比分析,顯示歷史發展的相互聯系性。
在這一步驟中還會出現另一種情況:學生感覺什么都是問題,往往問題只是一種膚淺的表象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善于聚焦集思、由表及里,把分散的現象、感性的問題上升到理性并納入到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的軌道上來,從而形成集體求索的態勢。
四、導論
導論是自主學習的核心環節,目的是利用學生來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討論這個階段指在對共同存在的問題經過相互探討、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中,提高認識,特別是通過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同時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和“說”的能力?!坝懻摗钡男问酱笾掠腥N情況:①在教師的組織和點撥下,全班對重大問題進行討論;②一般問題,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讓前后左右四鄰的學生進行討論;③細小的問題,同座位的同學不時輕言細語地交換意見,這種形式從前一個階段(自學)直到后一個階段(練習)都可以自由地進行。教師在第一個階段和這個階段的指導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什么時候講、講什么、怎么講,都有講究。一般地說,教師應在學生對某一問題經過了深思熟慮,同時又掌握了學生在解決某一問題的過程中最難弄懂的難點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講話。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講話,首先不要講問題的本身,而應該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先講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當學生對問題已基本解決或接近解決時,教師才畫龍點睛地講解問題的本身,以促進學生對問題的解決。
五、導練
導練是自主學習的升華過程,目的是為了鞏固知識,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導練”指的是學生經過自學、討論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自覺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練習的目的,是進一步加深和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生各種心理能力的發展,并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練習設計應以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為基本原則,不是練習題做得越多越好,練習題應該是精選的、有代表性的。為此,根據每節課的不同內容,練習題的題型可以多種多樣,新穎靈活,既有常規的填空、判斷、選擇、搶答等,也可以有聯系實際開展辯論、評論等開放性試題,力求學生多思少寫,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如滬杭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動車)開通后,桐鄉的王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動車還是汽車前往上海”的討論中,王先生說。我會選擇動車,雖然它的價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時少。李先生說,我會選擇汽車,雖然它的速度沒有動車快,但價格低。由此可見:
A.商品價格的高低受供求關系影響
B.商品價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質量的優劣
C.人們選擇商品關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們選擇商品關注的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
本題可以由學生討論。無論是張先生還是李先生的選擇,作為消費者而言,動車與汽車同為交通工具,人們根據自己消費水平,進行取舍,體現了消費者力圖實現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