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欣+++趙璇
摘 要: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企業的競爭力提升、創新及機構性調整等方面必須要有人才支撐,,以哈爾濱金融學院創新人才培養為例,探索高校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結合所在高校的自身特色,開拓人才培養思路與手段,探索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從而為供給側改革中的企業提供人才支持。
關鍵詞:供給側;營銷;創新人才培養
“供給側改革”是當下中國政經語境中的熱詞,供給側的四大要素是指: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是重要的創新供給要素。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如何積極發展應用型教育,培養創新型本科人才,成為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社會一方面急需經管類人才,但在現實中卻存在經管類學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究其原因是主要還是培養的學識其規格和質量不能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高校在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規格定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等方面還不能適應用人的需求,難以實現真正的校企對接。
哈爾濱金融學院是一所具有60余年辦學歷史的財經院校,2010年升入本科,僅有6年的本科辦學經歷,升本以來,深入思考學校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路徑,將培養具有鮮明金融特色的應用型本科人才作為基本的辦學理念,特別在人才培養目標中強調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一、高校在營銷創新人才培養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1.人才培養思路模糊。對于營銷創新人才的培養定位還較為模糊致使培養特色不夠鮮明。
2.傳統教學無法實現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適應學生的特點,學生的個性特點和主動性不能得到發揮。實際工作中需要的職業道德及團隊合作能力、協調溝通能力、吃苦耐勞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不能盡如人意。
3.課程設置具有前瞻性,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充實適應于市場業務的發展。
4.學生實踐能力增強,單一的課內實驗或實驗課程主要強調的是某一專項技能的訓練,相關知識的銜接欠缺。特別是實習實訓面臨困境。實習實訓是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但在現實中雖然能夠安排學生進入金融企業,但因為金融企業工作性質的特殊性,使得學生無法真正進入核心崗位參與核心工作。哈爾濱金融學院在對學生實習中有關專業貼合度的調查顯示,只有7.81%的學生對學校的實習工作非常滿意。
二、哈爾濱金融學院營銷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
1.明確定位是營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的目標
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高校對所培養人才基本規格的原則規定,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依據。合理設計人才培養目標,對于明確教學方向,建立教學制度,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組織和管理教學活動起著決定性的指導作用。
通過對用人單位進行走訪,調查發現市場營銷專業的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一直比較搶手,但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和其他專業的學生相比就業并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用人單位大多反映這些畢業生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專業特色不強。進行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首先確定的是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即要解決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但學生就業難的矛盾,用人單位傾向于實踐能力強、動手操作能力較強,能夠將所學的市場營銷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的學生,而不是只知道一些理論不會應用的學生。
作為黑龍江省屬地方高校,哈爾濱金融學院市場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應適應本地區的需要,充分體現人才培養的地方性。
2.課程合理設置是人營銷創新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的基礎
課程設置能直接體現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路,構建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市場營銷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力求符合社會的實際需求。市場營銷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通識教育課和專業教育課。
加強通識教育。讓學生不僅打好數學、英語的基礎,也要打好社會科學基礎,同時要打好工具性學科的基礎,使學生具備發展知識、發展思維、發展創造能力所需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強調基礎教學的重要,保證人才的基本規格和質量,適應現代經濟社會急劇變革時期的就業需求。并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基本素質的培養。
加強專業教育。不同的部門,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崗位,對人才的知識和技能都有特殊的要求。對于用人單位來說,他們希望選擇到既具有較強適應能力的通才,又具有一定功力、能夠隨時上崗的專才性的畢業生。因此,在設置專業教育課中,我們設置了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形成多方向的專業課程結構,比如,市場營銷專業課中設立市場營銷策劃、產品營銷、服務營銷、物流管理等多個方向備選,并根據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短期預測,及時調整專業方向,靈活而主動地適應社會對各種市場營銷人才的需求,積極探索最具使用價值的市場營銷專業課程體系。
3.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是營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的核心
在授課過程中,市場營銷專業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演示教學、情景教學、實驗室教學、圖式教學、微機訓練、討論訓練、網上作業、思維辨析訓練、通過角色扮演、現場演示、情景模擬等手段,營造真實的工作場景進行實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在真實的環境中動眼、動耳、動口、動手、動腦,在“做”中自主地學,通過實戰讓學生對將來職業生活有感性的認知和理解。鼓勵學生自主提出新問題、探索新方法、拓展新應用的創新意識。
(1)專業課程廣泛引入實戰、實踐訓練
市場營銷專業課程在教學中意識到實戰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目前所有的專業課程都有實戰或實踐訓練。
以現代推銷技術為例,《現代推銷技術》模擬實戰是在學習完市場營銷學和現代推銷技術之后開設的一門實戰性課程。通過實戰訓練,使學生以虛擬運營公司為背景,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針對鎖定區域進行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市場定位、產品策劃、促銷方案策劃,在實戰中完成客戶開發和管理、推銷接近、顧客異議處理的全程模擬,進而制定出系統的公司運營方案。籍此使學生受到一次系統的推銷過程的綜合訓練,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2)“2+1”教學模式改革
為了探索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率先開展了“2+1”教學模式改革。所謂“2+1”教學模式,即2年在學校接受院校教育,主要涉及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內實驗、校內實訓等,最后1年直接進入工作單位進行實際工作的操作。試圖探索學校教育與職業培養直接銜接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保證進入職場以后盡快適應工作需要,從而實現高職高專院校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
(3)拓展全員全程實習
全員主要指的是讓每一個市場營銷專業學生都有實習崗位,全程指不僅在上學期間,假期也會適當給學生安排實習任務。將不斷探索讓學生在第三個學期和第五個學期進行間歇式的實習,學生“發現問題--彌補--再實習--再發現問題--再彌補”,就會得到比較大的提高。
4.師資力量建設是營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的保障
培養應用型人才對教師隊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使教師即要有扎實的教學理論功底又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不斷引導教師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不斷接受新思想、新技術和新方法,探索自己所研究領域內更前沿的知識和獨特的教學風格。市場營銷專業教師超過90%都具備“雙師”資格。同時,通過校企合作,項目帶動的方式,鼓勵專業教師多參與企業的各種營銷策劃和咨詢等工作,密切專業教師與社會、企業之間的聯系,做到教學和實踐的良好的互動。通過這些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素質。
5.考核監督使人才培養模式營銷創新教學改革效果更完善
考核是為了檢驗學生對實踐教學活動的認知程度,評價學生在參與實踐教學活動中所做的工作及其效果。
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探索全新的考核模式,保留一部分以考查基礎知識為主的傳統的閉卷形式,又增加一部分以考查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為主的開放形式。考核方式的改變,不僅對改變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和課堂教學模式具有明確的導向性作用,而且能有效的防止在完全開卷考試中容易使學生產生輕視復習的偷懶心理。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必將帶來對人才特別是創新人才的需求浪潮,作為高校更要勇立潮頭,為人才需求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