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原

杜福玲是北京鐵路局豐臺機務段豐臺檢修車間百年歷史上僅有的一位女主任,她多次被評為北京鐵路局先進生產(工作)者,在保證機車安全的檢修崗位上作出了突出貢獻。
杜福玲,北京鐵路局豐臺機務段豐臺檢修車間(以下簡稱“豐臺檢修車間”)主任,多次被評為北京鐵路局先進生產(工作)者,2次獲得“九五”建功立業獎章,3次被評為北京鐵路局“三八紅旗手”,多次獲得北京鐵路局級“先進職工”稱號、優秀黨員稱號。厚厚的一摞榮譽證書,沉甸甸的是責任、是付出。
豐臺機務段是一個百年老段,著名的“毛澤東號”機車就在這里落戶,以其特殊的運輸使命和豐富的企業文化,煥發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毛澤東號”這面旗幟引導了一代又一代豐機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突出的貢獻。正如杜福玲所說:“是毛澤東號的精神指引著我們。”
杜福玲是豐臺檢修車間百年歷史上到目前為止僅有的一位女車間主任。由于機車檢修作業的重體力勞動較多,檢修車間目前的400多人中僅有20多位女性職工,女性干部則更加鮮有。而她的成績則得益于她從基層一步一個腳印的努力與奉獻,和她永不服輸的精神,大家都稱她為“鐵娘子”。
1980年,杜福玲從北京鐵路司機學校機車運用檢修專業畢業,進入了豐臺檢修車間,2年后進入車間儀表組從事機車儀表的檢修工作,這一干就是18年。1994年,杜福玲由于其出色表現擔任了儀表組工長。2002年,她被車間破格提拔為檢修車間電器工區領工員,創造了豐機檢修系統有史以來第一個女領工員的歷史。2005年,她又被提拔為車間安全管理副主任,2014年正式擔任車間主任職務。
記者剛見到杜福玲時,她正與安全管理副主任布置工作:“這個新的頂輪檢測設備實驗已經通過了,但是設備科得牽頭跟你們安全部門一起制定出來一個安全操作規程,然后對工人培訓,否則不能開始作業。”——曾經擔任過9年安全管理副主任的她,仍然時時刻刻對安全不放松。如今杜福玲作為一位管理著400多人的車間主任,負責豐臺區域164臺機車的檢修工作,并保證每日127臺左右圖定機車的供車和檢修任務安排。每天7∶30,她從早復檢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一直到晚上六七點才結束工作。如今已經五十多歲的她,仍然每天都去現場,檢查各項任務的落實情況,40多個班組、上百臺機車,遇到登高作業,爬上爬下,她也從不含糊。
“安全責任如履薄冰”
杜福玲回顧自己在檢修車間的歷程,在儀表組度過的時間最久、留下的回憶也最深刻。她當年在儀表組的徒弟何建紅說:“機車儀表精度很高,儀表組的改錐袖珍得像繡花針一樣。那時我們在多倍的放大鏡下磨軸尖,一磨就是幾個小時,極其需要細心和耐心,我師父杜福玲從那會兒起就是技術能手。師父曾經跟我說過,儀表是機車的眼睛,例如機車風表,顯示著機車制動的壓力,絕對不能疏忽,如果壓力沒有調準,制動力小了,一旦在帶有坡道的鐵路線路上制動失效‘放了羊,趕上道岔處所,瞬間有其他機車通過道叉,不是正面、就是側面沖突,后果不堪設想。”“我們做機車檢修的在安全上真的是如履薄冰、責任重大。因此我有的時候為了找到一處故障,其他人都下班回家了,我自己留在單位琢磨,直到把問題找到,回到家的時候我心里就充滿了成就感——別人都沒修好的儀表,我給修好了,覺得特充實。”杜福玲笑談。
杜福玲還帶領大家恢復舊表,把作廢了的儀表的好零件拆下來重新組裝成經過校驗合格的好儀表,既為車間節省了資金,也延長了儀表部件更換的周期。在配件保有量不足的情況下,還能保證機車的正常運行。1988年,杜福玲參加北京鐵路分局壓力表技能競賽,獲得北京鐵路分局單項比賽第一名,同年還被評為了豐臺機務段“青年技術能手”。
杜福玲在班組管理中作風硬朗、潑辣,但又不失女性的柔情。她定期對班組人員進行家訪,對需要幫助的家庭盡其所能給予關懷、幫助,對有80歲以上老人的家庭每年都會給老人過生日;曾有班組成員生病住院,她帶領班組員工輪流進行陪護。她還創立班組內互助基金,誰有困難救急用,增強了凝聚力,使每名組員都感受到這個集體的溫暖,無后顧之憂地踏實投入到工作中。
“在安全方面必須‘較真兒”
杜福玲在擔任車間儀表組工長時,創建了豐臺機務段班組管理史上第一個“早點名”“完工會”制度,至今仍在班組嚴格地執行著,為確保人身安全、工作標準和檢修質量提供著強大的促進力。“原來儀表組是沒有早點名的,后來我就帶起來這個制度,一方面是安排當天的生產任務,另一方面是進行安全提示,比如對于今天的登高作業安全帶要穿戴好,注意好周邊的情況等。完工會,是總結一天的情況,也是學習的機會,比如今天解決了儀表的什么難題,在工作期間遇到哪些安全問題,互相交流。”在杜福玲制定并施行了“早點名”“完工會”制度之后,儀表組年年獲得先進班組的稱號。
“班組小立法”制度也是杜福玲在儀表組時提出來的,現在已經推廣到整個車間。“就是不違反車間規章制度的前提下,我們班組成員自己制定班組的制度和安全規程。自己定制度、寫自己的工作標準,自己約束自己,通過班組成員自己討論,有問題再逐級向上匯報討論,最后定下來的制度和操作標準大家都愿意遵守。”
擔任車間主任之后,杜福玲更加關注干部的管理。“我們現在每個安全關鍵項點,都有包保。比如大部件吊裝就是我主任包保。哪個班組是安全控制重點,哪個班組是質量控制重點,容易引發事故的,都有干部包保。而且要求干部都要不定期參加班組的勞動,通過勞動發現問題和隱患,出事故班組的包保干部要同責。經過加強對干部的考核,督促干部的現場檢查,干部發現安全隱患的質量都在不斷地提高。”干部下現場,在杜福玲這里,絕不僅僅是一個“作秀”,她要求干部,冬天下現場不能穿大衣,“因為穿大衣不方便勞動,如果領導干部下現場只是插著手看和說,會讓工人非常反感,也起不到查找工作中的隱患的作用。”杜福玲這樣要求其他管理干部,自己更是以身作則,冬天下現場從來沒有穿過大衣。
曾經有一次和諧型機車更換驅動,難度大、時間緊,又趕上周六日,杜福玲就親自到現場,跟職工們一起加班。看到主任也和他們一樣,職工們也都沒有怨言了,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我去現場還有一個原因,遇上這種搶工搶修的時候,職工們經常會為了趕工期而簡化程序,最容易造成安全隱患。我在現場緊盯,大家就會嚴格按規范標準操作,不敢有所疏漏。”杜福玲笑著向記者透露了自己的“小心思”。
在擔任安全管理副主任的期間,為了守住安全這條“紅線”,杜福玲沒少得罪人。曾有一次,起吊DF8B型機車柴油機,杜福玲在現場盯控,起吊前她檢查發現,專用吊具連接16個螺母中有一個是不符合標準的,帶扣少,吃力少,容易脫扣,杜福玲就死活攔著不讓開工。“別人都勸我,就一個螺母,沒有大事,這么多人等著作業,別耽誤大家下班了。就連生產副主任也來說情。我說如果我不堅持,萬一因為這一個螺母,二十幾噸的柴油機掉下來砸死人,你還想早下班?今天大家都回不去!我就攔著,誰勸都沒用,不換上標準螺母,柴油機動也別想動。最后生產副主任不得不依著我,把標準的螺母找來換上。”在別人看來,杜福玲是過分“較真兒”,但她認為,在安全方面必須要“較真兒”,“如果老是湊合差不多就得了,就算這次沒出事,早晚也得出事。”
為了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識,杜福玲還想了很多辦法。一開始她在因為安全問題處罰職工的時候,有的職工不服氣,杜福玲就找到職工的家屬溝通,先做通家屬的工作,然后再通過家屬的勸說來督促職工遵守作業規程、注意安全。“后來職工們都‘害怕我找家屬,安全意識也自覺提高了。”杜福玲笑著說。
機車檢修作業經常會遇到大部件吊裝、高處作業等風險。尤其在吊裝內燃機車時,職工往往會在車頂上移動。“過去這一作業沒有掛安全帶的標準,職工自己也不愿意掛,因為移動起來不方便。后來我到內燃機車頂上調研過后,把掛安全帶的標準和吊柴油機作業的標準確定下來,大家也都能按照規定掛好安全帶了。”通過細致地實地調研,杜福玲還把大部件吊裝、起落鎬等許多作業標準都進行了細化,保證了職工安全規范作業。
迎難而上
2014年,杜福玲從安全管理副主任升為車間主任,“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那一年她曾經由于過度勞累而高血壓住院,但血壓剛一有所下降就立刻又回到了工作崗位:“我是這幾百人的大家長,責任在這兒,休不得,等我退休再好好休養吧。”
如今杜福玲還有2年即將退休,她卻還在不斷地充實和提升自己,一刻也不肯放松:“我們干檢修的,干一輩子誰也不敢說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所以唯有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每當她覺得自己哪方面知識有所欠缺,就多去哪個班組走走、看看。而現如今,杜福玲帶領的檢修車間也面臨著新的問題:隨著內燃機車的逐漸減少,豐臺檢修車間里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和諧型機車的檢修工作。但是由于和諧型機車的C4修(相當于內燃機車的中修,會將機車徹底分解進行維修后再重新組裝)工作一直以來由指定廠家承擔,豐臺檢修車間的檢修人員沒有機會對和諧型機車進行徹底分解,因此對于和諧型機車的內部構造了解有限,在平時的小輔修方面就受到技術上的制約。然而杜福玲以她“迎難而上”的“倔”脾氣,一方面到專業維修廠家“偷師學藝”,另一方面與業內同行進行交流,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同時鼓勵車間的業務骨干進行研究攻關,“現在供車量加大,我們等不及,于是有一次我們車間就自己摸索恢復了一臺和諧型內燃機車,通過這臺機車的恢復,我們職工隊伍技術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杜福玲驕傲地說。
編輯 趙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