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榮+李炳熙+易紅亮+帥永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具有創新能力博士生的需求愈發迫切。提高博士生的原始創新能力正逐漸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文章通過對創新教育理念的宣傳和貫徹、創新模式人才培養方法、創新模式實踐教學、原始創新激勵機制等四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發現有效落實這四個方面的措施對于提高博士生原始創新能力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博士生;原始創新;人才培養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猛,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博士研究生作為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主力軍,重任在肩,承擔的是歷史與時代的使命,因此提高博士研究生原始創新能力刻不容緩。
一、 提高博士研究生原始創新能力的方法及措施
(一)宣傳和貫徹創新教育理念
從博士生導師方面來講,創新教育理念是培養博士研究生應始終貫徹執行的基本理念之一。博士生導師對博士研究生的指導,主要體現在點撥式和討論式的正面鼓勵引導型,對于博士生的原始創新思路,予以正面鼓勵,并提供適當的幫助,促進博士生的原始創新思想的實踐及取得進一步的成果。與傳統培養方式不同的是,點撥式和討論式的教育模式,具體的實施辦法是導師給予學生一個學科領域內大的研究方向,而后學生通過閱讀文獻,分析總結,與導師溝通交流討論,共同制定課題的研究內容。這種由面到點的提煉過程,既能讓學生把握學科發展的背景和方向,又能讓學生的課題有深厚的研究意義,同時鍛煉了學生提取科研思路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博士研究生資質有所不同,在導師給予課題方向后,有的博士研究生能夠迅速找到課題切入點,并通過獨立思考、查閱資料以及與導師、同學等相關人員的溝通,順利進行博士課題。而有些博士生,需要導師給予一定的指導與幫助,引導其在博士課題的研究中逐漸深入。點撥式與討論式這種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因材施教,能夠在導師和學生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梁,有效幫助博士研究生順利進入博士課題研究,提高博士課題研究質量。
(二)創新模式人才培養
如何能夠有效地提高博士研究生原始創新能力,進一步研究各種有效的培養方法和培養體制,是解決的人才培養改革的核心問題。對于博士生導師來講,為博士生提供開拓視野、學術交流的機會,以及組內或者學院、學校內的交叉學科等召開學術研討會,是提高博士生原始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相關的國內、國際學術會議,讓他們不僅僅局限在實驗室里做科研、搞學術,更要讓他們呼吸到更新鮮的學術空氣。通過參加學術會議,學生會及時了解到自己研究領域以及未涉足的研究領域的發展前沿與研究動態,開拓眼界,發散思維。通過聆聽杰出學者在會議中的精彩報告及其講述的科研經歷,學生在內心能夠樹立一個標桿,不斷激勵自己,見賢思齊。此外,學生通過口頭報告、張貼等展示形式,能夠與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學校的教師與學生,分享和交流研究過程遇到的問題和積累的經驗,更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與溝通交流的能力。通過參加組內、學院、學校內交叉學科的研討會,學生能夠吸收和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培養研究課題多方向的思路。
(三)創新模式實踐教學
通過征詢學生意見,走訪國內外高校,我們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為學生構建多功能的創新實踐平臺。建設集開放實驗室、學術論壇、名家講壇、專題技術培訓、團隊培育及創新實踐為一體的多功能創新實踐環境。在培養過程中,我們注重理論知識與工程實際的差異和結合,注重培養工程意識和實踐能力,強調在工程環境中培養博士研究生。在實踐教學中鼓勵原始創新,開發博士生思路,逐步完善創新實踐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做數值模擬仿真的同時,自主開發設計相關實驗臺,鍛煉動手能力。這種創新實踐平臺的構建,不僅能夠深化博士研究生的理論水平,更能夠提升其動手能力。博士研究生作為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不僅應該具有扎實的學術功底,更應該具有全面的綜合能力。因為,國家培養博士生的最終目的是面向社會、服務社會,使其在國計民生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引入原始創新激勵機制
在博士生進行原始創新的過程中,良好而適當的激勵機制尤為重要。在博士研究生獲得原始創新思想、擬開展研究工作時,給與資金和其他條件支持;在其獲得原始創新成果時,予以獎金等作為激勵;在其研究失敗時,提供精神支持。在此方面,我們積極探索,全力資助學生參加國內、國外高水平學術會議,資助學生出國留學,在日常科研工作中,給予學生一定的資金補助。我們深知,博士研究生在研究工作中投入的不僅有經濟成本,更有心理成本。因此,物質激勵與人文關懷兩項并行的方式,能夠減少博士研究生科學研究道路上的阻力,緩解其可能產生的心理壓力。我們相信,物質激勵與人文關懷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創造更多的創新成果,促進學生全面、自由、健康的發展,實現物質和精神的雙豐收。
二、實踐效果
在課題研究方面,各位導師深入貫徹點撥式和討論式的指導方式,不拘一格,打破常規,積極聽取學生的想法和建議,對學生的新思路和新想法進行鼓勵與引導,充分激發學生的科研興趣。學生通過閱讀文獻、調研資料,加深對課題所涉及領域的理解,通過與導師的溝通與互動,鍛煉了提取研究思路的能力。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在某一領域的研究水平、能力超過導師,推動科研水平的不斷發展,為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添磚加瓦。
在拓寬博士研究生視野,提升博士研究生水平方面,我們進行了積極大膽的嘗試,與韓國漢陽大學、臺北科技大學、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葡萄牙里斯本技術大學、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學院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我們鼓勵和資助博士研究生走出校園,到各個大學中走訪參觀,開拓眼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高水平的國內、國際學術會議,我們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到學校,進行專題講座,讓學生聆聽學術發展的前沿和動態,感受一流學者風采,堅定奮斗目標,激勵學生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矢志不渝,勇攀高峰。
同時,我們注重課題組、學院和學校內的學科交叉,積極地進行信息交互,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有些課題組研究方向相同,但側重點有所不同,通過研究經驗的分享和交流,能夠促進彼此的健康發展。而有些課題組研究學科和方向都不同,但互相借鑒成功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能夠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
當然,我們更加注重對博士研究生的資金支持與心理支持。對于學生外出參加國內、國際高水平學術會議和出國留學等方面,我們盡最大可能給予相應的資助。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我們也給予了相應的資金補助和其他條件支持。學生在獲得原始創新成果時,我們給予資金獎勵。當學生研究遇到困難或者失敗的情況時,我們會給予心靈撫慰和精神支持。在這種創新激勵機制的保證下,學生的科研成果豐碩,課題組的學術水平不斷向前發展,為相關的學科進步做出了貢獻。
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們已經建成了集開放實驗室、學術論壇、名家講壇、專題技術培訓、團隊培育及創新實踐為一體的多功能創新實踐環境,與相關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實踐環境和工程環境,在這種環境的培養下,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啟迪與釋放,創新實踐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推廣應用價值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猛,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博士研究生作為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主力軍,重任在肩,承擔的是歷史與時代的使命,因此提高博士研究生原始創新能力刻不容緩。本項目的研究與實施能夠為博士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創新與發展平臺,有利于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原始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提高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提高學科發展水平,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足夠的動力支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必要而有力的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周盛,陸亞鈞,李秋實.提升博士生原始創新能力的探索與實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2(B09):21-23.
[2]常方圓.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從博士生培養抓起[J].科技創新導報,2009,(31):166-166.
[3]林功實,劉惠琴.評估博士生創新能力初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6,(6):53-55.
[4]董澤芳.博士生創新能力的提高與培養模式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9,(5):51-56.
[5]何方.博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98-103.